人民网昆明9月18日电 (虎遵会)“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9月17日,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文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并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一期工程试运行 日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位于西山区高峣立交东南角的王家堆片区,占地面积约72.5亩,是“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工程纳污范围约20.0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3.22万人。
“随着昆明市主城西片区发展的快速推进,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污水排放需求,导致污水可能进入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对滇池水质构成威胁。”范文瑞说,该项目的建成运行,可提高昆明主城西片区的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主城现有水质净化厂运行压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西片区污水处理总量,缓解第三水质净化厂的运行压力,均衡西片区各水质净化厂的进水量。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工程的主要内容有新建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一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12万立方米,项目将分为一期建设内容和二期建设内容。其中,一期建设内容按照每天12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进行土方建设,并设置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1万立方米;二期建设增加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3万立方米。
据了解,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于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18年11月10日,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经过设备的安装、调试,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力争在今年10月30日前达到设计负荷和出水水质,正式投入使用。”范文瑞说。
半地下式建设,可均衡土地利用率及成本
目前,昆明市共有22座已建成投用的水质净化厂,包括12座城市水质净化厂和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总处理能力为每天202万立方米。其中,第一至第八水质净化厂及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均为地上建设的水质净化厂,第九至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均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而即将投入使用的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属于半地下式建设,是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所谓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就好比将地下式的水质净化厂整体往上‘提’了一层。”范文瑞说,以昆明其他已建成的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例,都是地下三层的建筑,而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则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方式。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与其它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建设具备怎样的优势?范文瑞表示,采用半地下式建设,主要是均衡土地利用率和建设投资成本两方面的因素。“从投资成本来说,地上式的水质净化厂投资成本最低,但土地利用率也最低。”范文瑞说,以现阶段昆明的城市发展状况来说,在主城区占用70多亩土地,结果仅仅是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难免有些浪费。对此,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新建的4座水质净化厂均转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建设。
“与地面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也增加了大量建设成本。”范文瑞说,增加的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支撑保护等,同时,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不同,开挖的深度也不同,越深成本就越高。不过,这样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地下处理污水,地上建设成城市公共绿地,还可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同时,半地下式的建设方式,可以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假设在同一地点建设同等规模的水质净化厂,建成地下式的投资额将增加25%到35%,而建成地上式的将需要多一倍的土地。”范文瑞表示。
“无人值守”,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地上部分包含生产调度中心、地面消防楼梯、风机房等配套附属设施,地下部分则包含进水泵站、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进入水质净化厂后,首先将进水闸门井,通过闸门控制后先后进入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进行截流,可去除污水中直径大于5毫米的漂浮物、悬浮物等;之后污水将流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附着的有机物,曝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将经过生物除臭排放到大气中;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将进入生化池,进行脱氮、脱磷及去除BOD.....”范文瑞说,整个污水处理的程序,全部由电脑系统控制,可实现全自动运行。
对于水质净化厂的全自动化运行,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总工黄育红表示,近年来,昆明水质净化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先进。“就拿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来说,所有流程都能通过电脑来控制,这对于污水处理生产的精细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范文瑞介绍,目前,水质净化厂与草海之间正在建设王家堆湿地,未来水质净化厂排放的尾水将排入湿地,通过进一步的净化后进入草海。“现在地下水质净化厂的地面部分也正在建设城市绿地,建成后将与湿地景观连成一片,并向市民开放。”
人民网昆明9月18日电 (虎遵会)“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9月17日,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文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并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一期工程试运行 日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位于西山区高峣立交东南角的王家堆片区,占地面积约72.5亩,是“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工程纳污范围约20.0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3.22万人。
“随着昆明市主城西片区发展的快速推进,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污水排放需求,导致污水可能进入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对滇池水质构成威胁。”范文瑞说,该项目的建成运行,可提高昆明主城西片区的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主城现有水质净化厂运行压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西片区污水处理总量,缓解第三水质净化厂的运行压力,均衡西片区各水质净化厂的进水量。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工程的主要内容有新建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一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12万立方米,项目将分为一期建设内容和二期建设内容。其中,一期建设内容按照每天12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进行土方建设,并设置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1万立方米;二期建设增加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3万立方米。
据了解,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于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18年11月10日,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经过设备的安装、调试,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力争在今年10月30日前达到设计负荷和出水水质,正式投入使用。”范文瑞说。
半地下式建设,可均衡土地利用率及成本
目前,昆明市共有22座已建成投用的水质净化厂,包括12座城市水质净化厂和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总处理能力为每天202万立方米。其中,第一至第八水质净化厂及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均为地上建设的水质净化厂,第九至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均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而即将投入使用的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属于半地下式建设,是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所谓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就好比将地下式的水质净化厂整体往上‘提’了一层。”范文瑞说,以昆明其他已建成的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例,都是地下三层的建筑,而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则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方式。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与其它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建设具备怎样的优势?范文瑞表示,采用半地下式建设,主要是均衡土地利用率和建设投资成本两方面的因素。“从投资成本来说,地上式的水质净化厂投资成本最低,但土地利用率也最低。”范文瑞说,以现阶段昆明的城市发展状况来说,在主城区占用70多亩土地,结果仅仅是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难免有些浪费。对此,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新建的4座水质净化厂均转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建设。
“与地面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也增加了大量建设成本。”范文瑞说,增加的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支撑保护等,同时,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不同,开挖的深度也不同,越深成本就越高。不过,这样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地下处理污水,地上建设成城市公共绿地,还可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同时,半地下式的建设方式,可以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假设在同一地点建设同等规模的水质净化厂,建成地下式的投资额将增加25%到35%,而建成地上式的将需要多一倍的土地。”范文瑞表示。
“无人值守”,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地上部分包含生产调度中心、地面消防楼梯、风机房等配套附属设施,地下部分则包含进水泵站、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进入水质净化厂后,首先将进水闸门井,通过闸门控制后先后进入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进行截流,可去除污水中直径大于5毫米的漂浮物、悬浮物等;之后污水将流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附着的有机物,曝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将经过生物除臭排放到大气中;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将进入生化池,进行脱氮、脱磷及去除BOD.....”范文瑞说,整个污水处理的程序,全部由电脑系统控制,可实现全自动运行。
对于水质净化厂的全自动化运行,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总工黄育红表示,近年来,昆明水质净化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先进。“就拿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来说,所有流程都能通过电脑来控制,这对于污水处理生产的精细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范文瑞介绍,目前,水质净化厂与草海之间正在建设王家堆湿地,未来水质净化厂排放的尾水将排入湿地,通过进一步的净化后进入草海。“现在地下水质净化厂的地面部分也正在建设城市绿地,建成后将与湿地景观连成一片,并向市民开放。”
位于地下二层的污水处理厂一角。(人民网 虎遵会 摄) |
人民网昆明9月18日电 (虎遵会)“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并于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9月17日,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范文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将于近期正式投入使用,并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一期工程试运行 日处理污水6万立方米
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位于西山区高峣立交东南角的王家堆片区,占地面积约72.5亩,是“滇池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全部建成后,工程纳污范围约20.06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3.22万人。
“随着昆明市主城西片区发展的快速推进,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不能满足污水排放需求,导致污水可能进入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对滇池水质构成威胁。”范文瑞说,该项目的建成运行,可提高昆明主城西片区的污水处理能力,降低主城现有水质净化厂运行压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高西片区污水处理总量,缓解第三水质净化厂的运行压力,均衡西片区各水质净化厂的进水量。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工程的主要内容有新建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一座,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每天12万立方米,项目将分为一期建设内容和二期建设内容。其中,一期建设内容按照每天12万立方米的处理能力进行土方建设,并设置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1万立方米;二期建设增加每天6万立方米污水处理能力的设备,再生水处理能力每天3万立方米。
据了解,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于2016年10月11日正式开工建设,至2018年11月10日,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基本完工,经过设备的安装、调试,今年4月30日开始进水,进行设备和工艺调试。“力争在今年10月30日前达到设计负荷和出水水质,正式投入使用。”范文瑞说。
半地下式建设,可均衡土地利用率及成本
目前,昆明市共有22座已建成投用的水质净化厂,包括12座城市水质净化厂和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总处理能力为每天202万立方米。其中,第一至第八水质净化厂及10座环湖截污主干管渠配套雨污混合水质净化厂均为地上建设的水质净化厂,第九至第十二水质净化厂均为全地下式水质净化厂。而即将投入使用的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属于半地下式建设,是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
“所谓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就好比将地下式的水质净化厂整体往上‘提’了一层。”范文瑞说,以昆明其他已建成的地下式水质净化厂为例,都是地下三层的建筑,而第十三水质净化厂则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的建筑方式。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与其它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建设具备怎样的优势?范文瑞表示,采用半地下式建设,主要是均衡土地利用率和建设投资成本两方面的因素。“从投资成本来说,地上式的水质净化厂投资成本最低,但土地利用率也最低。”范文瑞说,以现阶段昆明的城市发展状况来说,在主城区占用70多亩土地,结果仅仅是建设一座水质净化厂,难免有些浪费。对此,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市新建的4座水质净化厂均转为地下式或半地下式建设。
“与地面水质净化厂相比,半地下式水质净化厂的建设也增加了大量建设成本。”范文瑞说,增加的建设成本主要来源于土方开挖、支撑保护等,同时,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不同,开挖的深度也不同,越深成本就越高。不过,这样也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地下处理污水,地上建设成城市公共绿地,还可为市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同时,半地下式的建设方式,可以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假设在同一地点建设同等规模的水质净化厂,建成地下式的投资额将增加25%到35%,而建成地上式的将需要多一倍的土地。”范文瑞表示。
“无人值守”,可实现全自动化运行
范文瑞介绍,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的地上部分包含生产调度中心、地面消防楼梯、风机房等配套附属设施,地下部分则包含进水泵站、粗格栅池、细格栅池、曝气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等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进入水质净化厂后,首先将进水闸门井,通过闸门控制后先后进入粗格栅池、细格栅池进行截流,可去除污水中直径大于5毫米的漂浮物、悬浮物等;之后污水将流入曝气沉砂池,去除污水中附着的有机物,曝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将经过生物除臭排放到大气中;经曝气沉砂池处理后的污水将进入生化池,进行脱氮、脱磷及去除BOD.....”范文瑞说,整个污水处理的程序,全部由电脑系统控制,可实现全自动运行。
对于水质净化厂的全自动化运行,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总工黄育红表示,近年来,昆明水质净化厂建设的规模和体量越来越大,处理工艺也越来越先进。“就拿昆明市第十三水质净化厂来说,所有流程都能通过电脑来控制,这对于污水处理生产的精细化程度起到了很好的保障。”
范文瑞介绍,目前,水质净化厂与草海之间正在建设王家堆湿地,未来水质净化厂排放的尾水将排入湿地,通过进一步的净化后进入草海。“现在地下水质净化厂的地面部分也正在建设城市绿地,建成后将与湿地景观连成一片,并向市民开放。”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