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财经报道 >财经要闻>正文

关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你需要知道的事

2019-09-04 14:01 来源:新华网

    从2013年挂牌至今,上海自贸区已走过近6年的发展历程。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首批13家企业获颁最新营业执照。关于此次增设的新片区,你需要知道哪些事呢?

(图文互动)(1)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这是8月20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外景。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 新片区的基础概况

  定位: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实现新片区与境外投资经营便利、货物自由进出、资金流动便利、运输高度开放、人员自由执业、信息快捷联通,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规划面积:

  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汇港以东以及小洋山岛、浦东国际机场南侧区域设置新片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先行启动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等区域,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

  119.5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做个简单对比,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时,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201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相比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一上来就有近120平方公里,起步面积大了很多。

  管理方式:

  《方案》提出,新片区参照经济特区管理。区内的各项改革开放举措,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按法定程序经全国人大或国务院统一授权后实施。

(图文互动)(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这是8月20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 新片区的“特色”

  五方面更“自由”

  《方案》明确,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要以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和人员从业自由等为重点,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比如,在贸易方面,新片区内将设立物理围网区域,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作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

  金融方面,新片区将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探索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

  拥有两项“特权”

  一是实现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探索试行,将企业设立登记的行为性质从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二是实现全程“零见面办理”,以信用承诺、实名认证、自主申报为核心,推行名称、住所、经营范围自主申报,由申请人对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对离岸业务实施特殊税制安排

  什么是离岸业务?举例说,一家跨国公司从泰国采购原材料,送到越南去加工,最后把产品卖到日本,这中间所有的物流都不经过上海,但是合同订单、资金收付、保险、贸易融资等安排都是通过上海进行的,如此就占据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制高点。

  在此之前,由于我国对离岸贸易等活动缺乏特殊的税制安排,一些跨国企业大量的贸易进出口业务在中国,但融资、结算等附加值较高的总部型功能在境外,由此损失了相当多的就业和税收。

(图文互动)(4)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

  这是8月20日拍摄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内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 新片区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来说:15%所得税率利好高科技制造业

  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专家指出,这有助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对个人来说:出入境、落户、购房政策更宽松

  新片区将实施自由便利的人员管理。放宽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从业限制,在人员出入境、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方面实施更加开放便利的政策措施。

  上海市有关负责人之前表示,新片区内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社会)(5)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开园

  2019年8月23日 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开园 8月23日,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技术人员监测下行驶在园区内一段模拟雨天环境的测试道路上。 当日,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综合测试示范区正式开园,为各种类型的车辆提供真实模式下的智能驾驶测试和示范运营。 截至目前,临港测试示范区一期已建成并试运行,包括26.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3平方公里封闭测试区及数据中心,并实现了区域内4G、5G网络全覆盖,初步构建了车路协同智能交通系统环境。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

  ■ 首批企业概况

  这13家企业包括上海嘉奥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大数据服务的上海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的中海油融风能源有限公司,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的上海国微芯芯半导体有限公司等,涉及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乘用车方面,位于临港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目前建设顺利,预计2019年年底正式投产。


(责任编辑:李欣欣)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