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爱国工程 >爱国教育>正文

海军陆战队某旅发挥干部骨干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主题教育感召力——

言行一致,他们讲的课更有说服力

2019-07-11 11:40 来源:解放军报

听说海军陆战队某旅是今年主题教育的先行单位,调整改革后,他们在任务压茬推进、全域多点用兵的情况下,实现了“兵撒万里不迷航”,记者预感一定会有不少“活鱼”。

事实的确如此。该旅宣传科科长冯子杰拿着一份主题教育的阶段性总结材料告诉记者,他们紧贴部队动散实际,创新了不少教育方法手段,例如打造帐篷学习课堂、训练流动课堂、驻地实践课堂、网络媒体课堂和自我学习课堂“五个课堂”,建立集强军网、互联网、智能终端“三网覆盖”的教育网络等等。

这份精心准备的材料,可谓亮点频现、创意十足。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入基层探访,记者却品咂出一番不同的味道。

“你们可找错人啦。”面对采访,武装侦察连指导员冯宗玉有些难为情,因为自己不是优秀“四会”政治教员,并且自认为“讲课太正,缺乏新意”。

带着浓重乡音的冯宗玉似乎离优秀教员的标准有不小差距,但战士们告诉记者,他们“最爱听指导员讲的”。

为啥?教导员卢俊飞举例为证:野外驻训,晚上气温达零下20多摄氏度,尽管战士们住的帐篷很分散,但冯宗玉坚持每天查铺查哨,一处点位不漏;海上游泳训练,冯宗玉总是拖带着绑有连队标牌的大号救生圈,游在队伍最前面。

“我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每天晚点名,冯宗玉都要带着大伙儿喊两遍连训,雷打不动。这样的教育看上去没啥新意,不过官兵每次都喊得震天响。

重复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形式吧!记者这样归纳。

“如果只从表面理解,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让官兵记住红色历史、光荣传统,那么通过一遍遍重复,把知识点灌输进大脑里就行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该旅领导的一席话引发记者一番思考:红色基因是要融进血液、注入灵魂的,仅仅靠背记式的简单重复,又怎能启迪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打开一扇扇独特的“心门”?

某队学习室的一幕让记者眼前一亮:几名官兵围坐在一起,手持平板电脑观看强军短视频。看完短视频后,代理队长郭如丙侃侃而谈,讲述红色历史,鼓励官兵弘扬传统、苦练本领、建功立业。战士们眼神专注、频频点头,显然是“听进去了”。

开口询问,反馈出人意料:虽然网络媒体课堂深受追捧,但官兵点赞最多的是授课人郭如丙。在正连职岗位干了快6年,郭如丙从未因个人进步暂遇瓶颈而影响工作干劲。去年,担负某项比武筹备任务后,在缺乏教材和系统培训的情况下,他既当参赛队员又当教员,起早贪黑,刻苦钻研,将预先集训队抓得有声有色。

“郭队长讲的课,我们信。”班长周文炜告诉记者,以前,也有一名干部做过类似授课动员,他在台上呼吁战士好好干,台下却琢磨自己转业以后怎么办。虽然那次授课看上去高大上,但战士们听了根本没啥触动。

紧接着,冯子杰讲述了一个令他印象颇深的场景。去年底,旅队举办“干陆战事业、当强军先锋”演讲比赛,执行也门撤侨任务的“优秀班长”张德忠、扎根基层26年的“铁甲先锋”莫士亮、中美澳联演“勇气勋章”获得者陈琪等官兵登台,讲述自己执行任务的经历时,台下战友鼓掌鼓得最响。

且问且行,我们无意间看见,在道路两旁的灯箱上赫然展示着:“刀锋战士”冯宗玉。在该旅,这个称号只授予最优秀的陆战队员,能获此殊荣的每年不到10人。

身教重于言传。教育者的品行往往胜过千言万语。这时,铿锵的连训又在耳畔响起:我是一颗上膛的子弹,时刻准备着!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