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曾家快:访遍廊桥处 榫卯间彰显匠心传承

2019-07-10 11:3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木拱廊桥分布于闽浙边界山区,浙江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被称为“中国廊桥之乡”。随着泰顺相关部门的保护和宣传,当地众多年代久远的廊桥在不断提升保护等级的同时,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怀着各种情怀踏上廊桥寻梦之旅的人越来越多。

  曾家快是地地道道的泰顺人,家就住在泰顺北涧桥边上,对于出生在木匠世家的曾家快来说,18岁入行,29岁开始研究廊桥建造,46岁已经成为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省级传承人,廊桥对于他而言,意义非凡。

曾家快制作廊桥模型。资料图

  双脚踏遍廊桥处 一毫一厘测数据

  2002年,为了重现上千年的营造技艺,曾家快开始钻研木拱廊桥的建造技巧,首先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达泰顺每一座古廊桥处,测量各项数据。包括桥长、桥高、主梁,甚至每一块主要木构件的厚度。还将这些数据一一整理,绘制成图纸,做了模型。泰顺地处山区,10多年前,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而且有些古廊桥建在地势坑洼险峻的山沟里,曾家快几乎靠着两条腿,访遍了所有的古廊桥,一毫米一毫米测出了古廊桥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现在成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016年,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的文兴桥被洪水冲毁,这座廊桥区别于其他廊桥之处在于它奇特的结构:桥身北侧略高、南侧略低,这种倾斜的结构让修复难度增加了不少。虽然后来文兴桥大部分的屋桥部分被捡了回来,但是连接桥架和石墩的墩接木,只找回两根。这让曾家快心疼不已,好在,曾家快多年前做的测量和记录工作,为文兴桥的原貌修复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在桥上的修复从来没有停过,中间经历了暴雨和台风擦身而过,我们也没有停止修建。像文兴桥这样严格修复成原来样子的桥,也还是第一次。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可以为文物修复积累很宝贵的经验。”曾家快说。


曾家快(右)与工友们讨论图纸。本人供图

  肯学耐苦精钻研 心细如发敢“操刀”

  满手长满厚茧子,指甲里也时常沾满泥垢,但曾家快干的活儿却是最细致的。多年来,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手艺,还自创了一项“独门绝技”——用一把5斤多重的斧头,把煮熟鸡蛋的蛋壳剥掉,且不弄伤里面的蛋白。在曾家快看来,廊桥看似庞大,实则需要每一根细小木块的作用力,“能用斧头剥鸡蛋,才能手工造廊桥。”曾家快说。

  每个构件与原图比对,是一项很繁复的工作,要想把这件事做细做好做成功,就要吃得了苦,更要耐得住寂寞,还要一些天分。“一座廊桥从设计图纸、建造模型、测试抗压一直到正式完工,大概需要1年多的时间,这其中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个人的细心和耐力。”也正因如此,真正能学会修造廊桥的,只是凤毛麟角。

  2019年2月23日,“浙江泰顺廊桥”在台湾南投县集集镇举行了“圆桥”暨项目交接仪式。这是台湾地区目前唯一的木拱廊桥,也是温州在泰顺以外建设的第一座木拱廊桥。这标志着浙台文化交流“新地标”落成开放,也成为跨越海峡沟通两岸的又一桥。从筹备到完工,从纸上到落成,曾家快共六次踏上台湾之行,跟他一起建桥的八位工匠也都是泰顺人,虽然在台湾时间不长,但大家都对这片土地有着别样的情谊,这期间的点点滴滴,令曾家快难以忘怀。“很稀奇,从来没有见过桥可以这样造的,还可以造得这么美的。”这是“圆桥”当天曾家快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对我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最大的肯定。我有信心,我们建造的这座廊桥,至少可以完整存在两百年。”曾家快笑着说,“希望它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之桥、友谊之桥、乡亲乡情乡愁之桥。”

曾家快展示制作的廊桥模型。本人供图

  营造技艺得流传 造福桑梓显匠心

  这些年,曾家快一共建造了大大小小12座木拱廊桥,修复5座木拱廊桥。说起自己的这些成就,他很自豪,被问起是不是每一座桥他都要上架子时,他黝黑的脸上挂满笑容:“当然要啊,你看我手臂上这些星星点点的小疤,有些是山上的蚊子咬的,有些是扛木头划的。建桥的时候每个环节我都亲力亲为,不然怎么当传承人!”

  如今,钢筋水泥构建的现代交通设施早已延伸到了乡村,廊桥的交通功能已经消失了,但是,随着当地越来越重视廊桥文化的保护,各地前来寻访泰顺廊桥的游客越来越多,廊桥的修复技术成为了一门急需传承的绝活。

  2004年,曾家快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董直机为师。他说,跟他一起拜师的,还有几人,但如今依然坚持廊桥修造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已为人师的曾家快身上。多年前,他收了3个徒弟,但坚持真正跟他一起修造廊桥的,只有一人。现在,情况有了好转,这两年,曾家快又收了3个徒弟,而且都是90后,“新一代的年轻人对于廊桥的营造技艺很感兴趣,并且也把这件事情坚持做起来、做下去,这是很值得鼓励,很让人欣慰的事情。”

  在建造廊桥之余,曾家快偶尔也会投入到廊桥模型制作中。在泰顺北涧桥边有座廊桥展览馆,踏着吱呀作响的木梯上二楼,就能看到好多个廊桥模型,当中那个最大的溪东桥模型就是他做的,精致而华美,工序复杂,单单模型桥上的橼木就多达800多片,每片的厚度仅一毫米。“从最开始的研究,到后来的熟悉,再到爱上它,是一个有趣又丰富的过程,我喜欢廊桥的每一个部分,建桥、修桥是件可以做一辈子的事。如果真做不动了,我想开一家廊桥博物馆,收藏和展示自己制作的这些模型。模型是按照1:30的比例制作,每一个细节都跟原桥一模一样,可以拆分、组合。”在他看来,模型可供后人参考、借鉴,可以为后人对廊桥的建造及修复提供可参考的实物资料。(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晰)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