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 >时代先锋>正文

钩沉百年口岸 寻拾城市芳华

——记内蒙古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铁樵

2019-07-09 09:53 来源:新华网


  65岁的王铁樵已在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生活了58年,当过官、下过岗、经过商,经历了人生悲欢,目睹了城市兴衰。

  王铁樵是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近30年来,他用脚、用心、用笔和相机镜头记录着这座素有“东亚之窗”美誉的中国边城的变迁,“打捞”着百年口岸满洲里的历史“碎片”。

  1901年,修建中东铁路的俄罗斯人在满洲里建了一座小火车站,并在火车站周围开始建城。10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边陲小城变成我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狭窄的街道被宽阔的柏油路所取代,低矮的木刻楞、石头房被摩天大楼所吞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被人们抛弃的,除了破败的建筑、贫穷的生活,还有关于城市历史的记忆。”王铁樵说,童年记忆里,寂静的满洲里几十年都没有太大变化,直到改革开放第10个年头,这里发生了脱壳式的巨变,因为满洲里被设立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试验区和首批沿边开放城市,中俄客商蜂拥而至。

  从那时起,王铁樵全身心投入“打捞历史碎片”的事业,记录满洲里飞速发生的变化和快速消失的旧貌。到了2009年,他又开始近乎痴迷地收集有关满洲里的历史文献资料,特别是老照片。基于他对满洲里历史文化的研究成就,当地人都称他为满洲里的“活词典”。

  俄罗斯导演斯塔罗斯金娜·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大罗芙娜筹拍一部关于曾外祖父的纪录片,名叫《普希金大街》,这是100多年前她的曾外祖父在满洲里居住过的街道。1901年,她的曾外祖父从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来到正在开发中的满洲里“淘金”,凭借勤劳和精明,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家族,直到1954年夏天,这个家族才离开满洲里回到祖国。

  普希金大街在哪里?如今,站在繁华喧嚣的满洲里街头,亚历山大罗芙娜找不到亲人们深情描述的那条街。最后,在“活词典 ”王铁樵的指点下,她在这座城市最热闹的地段找到了曾经的普希金大街。为了纪念中苏友谊,20世纪50年代这条街改名为中苏街,大街入口矗立着一座熊猫和北极熊手拉手的雕像。

  多少个深夜,年逾花甲的王铁樵“流连”于国外拍卖网站,搜拍有关满洲里的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令他最兴奋的是,去年在一家美国网站上拍得的一张1903年圣诞节前夕一位名叫季莫费耶维奇的年轻人从哈尔滨寄给俄罗斯弗拉基米尔省父母的明信片。

  在这张明信片上印的伊诺根替耶夫教堂,是满洲里历史上修建的第二座教堂。地方志记载它建于1906年,建成不久便毁于火灾。但这张1903年明信片的发现,纠正了地方志的错误记载,这让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

  满洲里市政府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制定了对历史老街区、老建筑的保护规划。今年“两会”上,作为满洲里市政协委员的王铁樵提议将修缮后的满洲里谢拉菲姆教堂辟建为满洲里城市变迁展览馆,用丰富的图片展现这座百年口岸城市的历史变迁。

  “我有幸见证了满洲里近6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满洲里随着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而崛起。”王铁樵说,1992年,成为我国首批沿边开放城市的满洲里驶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口岸优惠政策就像一块磁铁,引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当时他还在市委工作,需要想方设法为一些重要客商订酒店和火车票。酒店不够住,就在办公楼的走廊里架起床铺;为给客人占座,他在火车上用手套、帽子、围脖来帮忙……

  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创造历史记录的1070亿美元,满洲里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业务。目前,以满洲里为枢纽的进出境中欧班列线路已达到52条,2018年经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的中欧班列达1801列。

  满洲里的发展让王铁樵兴奋,满洲里的过往也让王铁樵留恋。他自2011年开始在《满洲里日报》开设“钩沉”专版介绍满洲里的百年历史,至今已刊发近200个专版、30多万字。他编著了《百年满洲里》和《满洲里外运五十年》等书籍,向人们诉说满洲里多姿多彩的过往。

  “保护和回溯历史,就是为了观照现实、昭示未来。”王铁樵说,令他忧心的是无序的城市建设会成为摧毁城市历史文化的“洪水猛兽”。(记者柴海亮、勿日汗、魏婧宇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