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台前县姜庄这个系在黄河上、隐藏丛林“深闺”中的古村落,转眼成了时尚“网红村”,远近城里人蜂拥而至……
《祖国》记者林梦棽 通讯员王为峰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一走进台前县夹河乡姜庄黄河古村落,笔者顿时刷新了三观,这里绿树拥抱,花草匝地,凉风习习,清新润泽,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隐匿在临黄大堤和黄河之间丛林内的一些夯土墙老村老房子,竟然跟时尚搭上关系!
漫步黄河古村落,一条条宽宽窄窄的小巷、一栋栋夯土房老院落尽收眼底。虽然咋看都是些建在高台上的土房子,但其实外土内洋,在改造设计上都很有考究,篱笆墙院落,厚重的木门,冬暖夏凉的夯土墙,散发着祖屋的味道,一草一木,物件家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人带回到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岁月。
这里依偎黄河,东望群山连绵,古村、古道、古树、古渡口,与周围的万木葱茏、鸟语花香融为一体。远离城市的喧闹,回到泥土的芬芳里,藏身于静谧安详的私享空间,仿佛走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为发展乡村旅游扶贫、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先决条件。”夹河乡党委书记高衍峰自豪地说。姜庄村,紧挨黄河,是个落河村,洪涝十岁九发,大量耕地村宅塌陷于河。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陆续由堤东老村庄迁至堤西,老村大量房子闲置,现夯土墙老民房百余处,只有几户留守老人居住,成为当地保存相对完好的千年传统黄河古村落。
这里还是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交织相融,文化底蕴深厚。景泰三年明朝官员徐有贞受命在此处治理黄河水患,保存了镇河神兽、治黄碑刻等大运河遗址遗物。乡村的各种民俗节庆、工艺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文艺、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赋予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有中石油的大力支撑,更增加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副县长魏剑锋信心百倍地说。台前县抢抓中石油对口帮扶的机遇,和中石油、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谋划了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发展定位为依偎黄河、田林纵横、鸟语花香、瓜果飘香、古风新韵、亲自体验、安居乐业,不破坏古村的整体布局,展现出原生态风景和原真性人文生活方式下的美丽乡村新内涵、新形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中国扶贫基金会姜庄黄河古村落乡村旅游扶贫发展项目部负责同志曹启广说,项目部组建了专家团队,进行高起点规划设计,让群众参与规划讨论,结合姜庄村整体规划设计,重点打造“双轴三区一带”,即,以人工修筑的黄河大堤和贯穿全村的主干路为“双轴”,以北姜新村、古村住宿休闲区和自然亲子教育区为“三区”,以顺应黄河大堤与黄河河岸线布置的黄河景观为“一带”,让传统古村变得更靓更潮,成为传统村落的示范。
从大处着眼,从细处落笔。该项目围绕“一水、两长廊、三厅、四街、十园”的设计,首期对10栋老民房院落、3套公共建筑、街巷和配套景观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修建了枣园、榆钱园、望椿园、古渡园、槐花园、梧桐园、锦葵园、丹若园、杨林园、桑梓园等十大景观,主题鲜明、风格各异,将传统的黄河村落生活,和现代的民宿体验相融,又注重凸显村庄自身文化元素,顺乎自然,追求古朴、真实,重现黄河古村落的美丽。
眼下,姜庄黄河古村落民宿小镇开门迎客,前来参观体验的远近客人不绝如缕。
“我们的姜庄老村成了‘网红村庄’,四面八方的游客来都来这里参观游玩。真没想到荒凉老村的变成了宝地!”正在这里务工的村民陈海青一席话说出大伙内心的喜悦。今年年初,陈海青参加了中石油组织的泥塑、插画、餐饮小吃等方面的培训,和本村7名村民顺利应聘了实习管家岗位,月收入1000多元。正常运营后,月工资将达到2000元以上。
“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在于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中石油驻姜庄村第一书记季俊田说。中石油采取委托第三方运营,让村民以合作社形式,参与村集体资产入股分红,纯利润的35%归第三方,纯利润的65%由合作社支配。在合作社的利润分配上,50%用于给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乡村公共事业或帮扶弱势群体,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捐赠给扶贫基金会用于帮扶其他乡村。此外,还将带动本村30多人就业增收。
“用好一个小项目,拉动一方经济。乡村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其作用不可小觑。”台前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成永飞胸有成竹地说。台前县将借助中石油对口帮扶、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等优势,以姜庄民宿为基点,以点带面,融合采摘、观光、农耕、特色饮食、文化旅游等产业项目,让着传统老粗布、黄河泥塑、插画、磨坊、小磨豆腐、琉璃丸子等一批老手艺重新复活,让远道而来的游客真正体验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收获农产品、参与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享农家乐为内容的黄河民俗风情。同时,充分发挥姜庄黄河古村落民俗小镇典型示范作用,新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乡村游文化品牌,在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中实现台前老区群众的美好梦想。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