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网站首页 >焦点推荐>正文

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2019-06-17 09:29 来源:新华网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1)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在松毛岭战斗无名烈士墓前介绍松毛岭战斗的历史。

  即将迎来91岁寿辰的钟宜龙老人是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党委退休干部。这位老党员为松毛岭战斗牺牲的无名烈士“守魂”60余载。

  1934年9月23日,松毛岭战斗打响,年仅6岁的钟宜龙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惨烈。9月30日下午3点,在距离松毛岭不远的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观寿公祠前,举行万人誓师会后,红九军团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钟宜龙的父亲钟大廷也随队出发了,6岁的钟宜龙不知道,父亲再也不会回家——钟大廷在江西罗田的战斗中牺牲。

  1953年,钟宜龙和村民们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搜集烈士遗骸,建立起一座无名碑。但钟宜龙觉得这样还不够,他要替战士们找回名字!就这样,钟宜龙开始拿着登记表,走访本村和邻村幸存的老红军、五老人员,整理1928年到1934年参加革命的烈士名单,撰写相关历史史略。如今,当年和他一起立碑寻名的乡干部们,在世的仅剩他一人。尽管如此,年过九旬的钟宜龙仍坚定地要继续找下去。前几年,钟宜龙老人把祖屋腾出来,用他多年来收集的与红军相关的资料和物件,办起了一个小型的“红色家庭展”。有人慕名而来,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来访的人们讲述那段历史。钟宜龙说:“我的人生两个字:一个是红字,一个是心字。”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2)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的儿媳扶着他走出房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3)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的家中,钟宜龙老人(右一)在讲述整理烈士名单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5)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这是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拍摄的钟宜龙老人的心得笔记本。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4)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在家中整理心得笔记本。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6)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翻看他的心得笔记本。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7)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这是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拍摄的钟宜龙老人。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8)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这是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拍摄的钟宜龙老人。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9)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和他94岁高龄的老伴涂成秀站在屋内。 新华社记者 李任滋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10)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的家中,钟宜龙94岁高龄的老伴涂成秀在擦拭展板。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11)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12)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老人在他自办的“红色家庭展”现场向媒体记者介绍松毛岭战斗的历史。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13)钟宜龙——长征起点的“守魂人”

  这是6月16日在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拍摄的松毛岭战斗无名烈士墓。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责编:宋志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