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民生新闻>正文

黄山市编制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9-04-26 14:20 来源:《祖国》

《祖国》记者程东建 谢源 通讯员朱涌  4月25日上午,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武就去年以来,该市出台实施的一系列振兴乡村战略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武在作政策解读

王武说,根据中央和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强化规划引领,描绘好战略蓝图,科学有序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结合黄山市实际,编制出台了《黄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具体内容包括《规划》总体目标:《规划》分别明确了到2020年和2022年总体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5大类31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项、预期性指标27项,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力争该市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还对到本世纪中叶的乡村振兴目标,分两个阶段作了远景谋划。

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区县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农业建设闯出新路;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深入开展农村垃圾、厕所、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大体均衡,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强村占全市行政村比重达到12%,乡风文明取得新进展,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巩固加强,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全部达标;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弘扬,徽州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初步形成;乡村治理更加规范有效,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显著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集体经济强村占全市行政村比重达到15%,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初步确立,农村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居全省前列,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加强,城乡收入差距稳步缩小。

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成为安徽乡村振兴样板区。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农村集体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关于城乡空间融合的布局,《规划》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

一是构筑城乡融合空间形态,加快形成分工明确、梯度有序、协调融合的城乡空间新格局。

二是打造“三生”共赢空间格局。分类指导,因村施策,促进乡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自然秀美,形成科学合理的乡村空间布局体系。

三是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特色保护、集聚提升、城郊融合、搬迁撤并的思路,构建具有徽州特色的差异化乡村发展格局。

《规划》的重点任务和推进措施包括101项工程、计划和行动。

一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坚持质量兴农、绿色优农、品牌强农,分别从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等方面着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打造有产业的黄山新乡村。

二是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遵循,促进乡村生态宜居。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分别从生态保护与修复、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由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建设生产过程清洁、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宜居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黄山最鲜明的标识符,打造有颜值的黄山新乡村。

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以培育新时代新农民为着力点,分别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徽文化、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打造有乡愁的黄山新乡村。

四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促进乡村充满活力分别从推动乡村创业创新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着力,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造有活力的黄山新乡村。

五是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分别从加强农村党建、促进“三治”融合、夯实基层政权等方面着手,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有秩序的黄山新乡村。

六是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乡村生活富裕分别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农村就业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着手,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切实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有福祉的黄山新乡村。

规划的政策保障措施:一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是加强乡村人才支撑。三是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四是优化用地保障。五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凝聚全市全社会力量,确保乡村振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