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市市长栾国华讲话
非常荣幸能与大家相聚在首都北京,共同参加于若木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受白山市委书记张志军同志委托,我谨代表白山市委、市政府、临江市委、市政府和130万老区人民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佳宾、陈云、于若木同志家属表示崇高的敬意!
1947年,于若木同志带着两个孩子辗转千里、风尘仆仆来到了东北南满根据地-临江,和陈云同志一起共同度过了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正是从这时起她和拥军支前,无私奉献的老区人民建立起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并对老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我摘取几个片断,以寄托老区人民对于老的深深怀念。
一、打破了体制坚冰,助推老区跨越发展
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中期的30年间,由于行政中心迁离, 临江长期受困于管理体制限制,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迟滞。于老认为,体制理顺,一顺百顺。在她的关怀和牵头下,原在临江工作过的二十几名老领导、老将军,联名呼吁临江撤区设县,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短短几年,临江实现了撤区建县、撤县建市的体制性跨越。曾经破败的边陲小城如今已蜕变成“中国最美县城”和“中国城市品牌百强县市”。同样受体制限制,临江外贸产业发展长期低迷,也是在于老的多方奔走下,临江海关取得了独立开展边贸和外贸业务的资格。2018年,临江出境加工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大关,占到全省的53%。更让白山老区人民刻骨铭心、永志不忘的是2006年1月18日,已经在病榻上的于老仍然为将白山市列入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城市而操劳,亲笔致信温家宝总理,1月20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落实。就在写完这封信的41天后,敬爱的于老永远离开了我们。
二、打通了交通瓶颈,改善老区基础设施
曾几何时,从临江市前往省城和白山市要翻越海拔1100多米的长白山支脉—老岭,“十八盘”山路坡陡弯急,每年都要发生几起重大事故。于老认为,临江是革命老区,更是边境地区,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经济发展角度,都必须抓紧解决道路不畅问题。在于老的多方协调下,“吉林第一长隧”-临江老岭隧道被列入了吉林省“十五”重点项目。2005年9月,历时3年建设胜利通车,老区人民日夜期盼的夙愿终成现实,结束了临江不能进入集装箱的历史。同样在于老的帮助下,靖白公路、长白山机场、临江边防公路等老区“行路难”问题被一一打破。
三、送来了精神食粮,焕发老区精神风貌
于老曾谆谆教诲我们,“四保临江”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临江的同志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为了助推老区精神文明建设,于老多方奔走,为我们协调建设了“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临江青少年宫、老干部活动中心、职工之家等文化场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自促成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和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艺术团来临江慰问演出,不仅让老区人民饱尝文化大餐,更极大地提高了临江知名度。
四、送来了发展项目,帮助老区脱贫致富
临江市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粮食亩产效益很低。如何让这样条件下的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成了于老一直牵挂的问题。1999年,于老从北京植物园引进了京优、京秀和京早晶3个“京”字号葡萄到临江,协调专家指导农民试种。到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000亩,临江葡萄远近驰名、供不应求。2018年,白山市矿泉饮品产能突破1160万吨,成为了支撑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老区人民不会忘记,白山地区第一家矿泉企业-娃哈哈,正是在于老的牵线下落户的。于若木同志逝世后,于老的子女也纷纷继承了她对老区人民的热爱和深情,继续关怀着老区的贫困学生,在其子女的倡导和感召下,陈云教育基金筹集社会捐助资金2043万元,成立9年来已资助1358名白山地区的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白山绿水情深,难忘老区人民。”这是于老为白山老区写下的饱含深情的题词,也是于老对老区人民披肝沥胆、夙兴夜寐、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她是矗立在临江老区人民心中的不朽丰碑,她永远活在临江老区人民的心中!
最后,再次感谢陈云、于若木同志的家属子女,各位领导对临江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诚挚的邀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嘉宾有机会再到于老一生所心系的革命老区临江走一走、看一看,亲身领略临江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感悟于若木老人为临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亲身感受临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