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日前召开的四川省绵阳市教育大会上,绵阳市涪城区作的《奋力打造与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强区》交流发言,让该区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校(园)长和教师倍感振奋和自豪。
2019年2月下旬绵阳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现场
振奋和自豪的后面,既有愿景的激励,也有发展底气的支撑。去年3月,涪城区教育发展大会吹响了涪城教育发展冲锋号,确定了“重振涪城教育辉煌、重塑涪城教育品牌”目标,明确了增强教育活力等八个方面的突破。一年来,涪城区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涪城教育突破发展,在教育质量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狠下功夫,辖区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发的新气象。
增强质量拉动力,让发展引擎更强
说一千道一万,学校质量是关键。一校之群众口碑,一区之教育影响,都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2018年,涪城区在初高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和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实现了2018年中考、高考全面大捷。
“2018年初中毕业生上省二级示范校分数线3575人,考上南山、绵中的人数突破了2000人。高考方面,本科硬上线1204人,重本硬上线1066人。”质量佳绩与突破,让涪城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得起硬话。
在加快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中,2018年,涪城区已经认定56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完成2017年度各幼儿园、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职业学校年度考核;4所公办幼儿园完成了摇号招生工作,完成中职招生1868人。
教育质量差距,是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关键。2018年,涪城区建立了城乡教师教育科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作交流、共同发展”的协作机制,让全区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实施城乡一体化办学,可以进一步缩小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差距,让优质校带动薄弱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全区已建成教育研修协作体13个,覆盖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同时还建成60余个“名师工作室”,了解追踪各协作体名师工作的开展情况,激发青年教师研修活力。
提高队伍驱动力,让发展基础更牢
“校园有名师,学校有名气”。教师对学校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摆在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道现实考题。
2018年,涪城区建立了科学教师补充机制。“去年,全区完成了教师招聘、公开选调教师工作。”据涪城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开招聘的老师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师范生。
表彰先进,涪城出实招。为对受到各类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激励,涪城区制定了教师阶梯性成长机制和教师队伍激励机制,并形成《关于构建涪城区教师阶梯式专业成长机制的实施意见》。 同时,为促进城乡学校、薄弱学校均衡发展,涪城区优化队伍资源配置,选派出2名城区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7名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交流到农村学校。
为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全区835人参加国培计划,1000人次参加了省教育厅、教科所等组织的各类培训,38540人次参与县级培训。并分层次、分阶段、系统化的开展中小学校长及后备干部培训,打造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全省有影响的教师队伍。(文/图 刘仁喜 杨海燕 陈正)
(责任编辑:李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