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文生
写意花鸟画最初的形成就是以一种不尽物象为描绘目标的表现形式,是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技巧来完成画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已具有了最初的写意抽象性的特征,或许这也是写意的最初本意。
写意画家们的内在追求和本意
写意花鸟画盛于明清,延续至今,其最初的创意无可非议,以物抒情,草草不求形似,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创意的先辈画家们将写意花鸟画技法逐步完善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表现程式。这种被人们认知的程式,是写意创作的一个误区。使人们忘却了其最初写意的本意,忘却了在此以外还有很多艺术创作的天地。
写意花鸟画中最常见的如“竹子,梅花,荷花”等,似乎都具有物象特征,但我们在读画的时候,去品味其像与不像的成分已微不足道,大部分已转向去欣赏其中的用笔与用墨、构图与意境、画中的情趣等。可见写意画的本意早已偏离了其写实的层次,而独具绘画语言的艺术在感染着我们。这也是写意画家们的内在追求和写意最初的本意。
抽象笔墨的独立表现成为可能
写意画的用笔用墨形式早已超出了写实的范畴,其“干、湿、浓、淡”的表现本身已离具象的物态很远,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这就给我们将笔墨抽象的组合带来了便利的基础,而抽象的表现空间可以更开放,更广阔,更自由,这种广阔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正是当今画家们不断追求的新目标。用笔用墨的技巧又是这一目标的艺术语言,是构成的基础。这种新组合使抽象笔墨的独立表现成为可能。
一根线条,在失去物象后能成为独立的用笔趣味,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在巧妙的组合之后会出现无穷的韵味。单纯的笔墨可以表现出强烈与钢劲,也可以表现出平静与优雅。而抽象更单纯、更讲形式与构成,没有形体的约束,在艺术的语言上更直接,这就是抽象画的艺术魅力。
任何一幅写意画作品都不可以重复再现,即便是画家本人也无法复制同一作品,因为写意的表现存在着一种偶然性。写意的表现是“笔笔生发”,根据第一笔去画第二笔,根据已画的部分再画后面的,永远是加法形式,没有修改的可能性。这是在宣纸上画水墨写意的弱点,又是不可弥补的遗憾,也是这一画种最大的难度,但水墨的偶然性反过来增加了其艺术趣味,使之有“不可多得”之感。写意画的偶然性同时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抽象。
笔墨的形式运用,是完成作品的手段与技法,是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功力,那么作品的开始则是源于画家的灵感。一副作品的完成,一定是画家从生活中得到了某种启示,这种启示的表现则是画家内心的、思想性的表白。也可以说是画家作画的一个兴奋点,是一种发现、一种灵感,是生活的感受与画家心灵上沟通之后的创作开始。这种心灵感受,在画家表现时又常常用象征、虚拟、寓意等手法来完成,往往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看到这种心灵感受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写意画中充满了激情。世界上的画可能没有比水墨画更简练的了,纸与墨,或加一点赭石花青,即可以完成作品,作品完成之快使人叹为观止。正是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使得写意在表现激情与感受时,最直接,最简洁,画画的人痛快,看画的人心情也舒畅,这也是写意画自兴起以后使人留恋至今而不衰的一个理由。
抽象构成的形式
我羡慕那些抽象画家们的作品。纯抽象作品是画家的一种胆识与魄力的表现,是对艺术的真诚与执着的追求。在尚未完成那种单纯追求之前,我更喜欢把两者相结合,即抽象与具象之间。抽象给作品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而具象把这一无边的空间设定了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自我内心的一种情性,一个明确的心境,这也更适合我的表现。
写意画中的抽象构成形式,充分地体现出了写意的抽象性所存在的意义,同时也是写意画的一种延伸与扩展。这种抽象的艺术语言已不再是对某一具体物的说明,而是单纯的画面语言。它应该是超出其简单的俗成概念,是一种更广泛的艺术形式。艺术的表现是没有什么可约束的,是自由的,是可以无限展开的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约束并不存在,但是对画家来说,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时候,就相对地显现出自身的能力局限,这是一种画家自身很难逾越的局限。
刘文生作品欣赏:

《秋韵》

《亚丹地貌》

《紫藤》

人物简介:
刘文生,1956年生于天津。1976年任天津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教师。1986年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留学,1994年日本筑波大学日本画专业大学院毕业,再次获硕士学位。在日本筑波、东京、大阪、仙台、福岛、琦玉、九州、横滨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4年归国。2005年入选中国中青年艺术家精品展。2009年作品《紫藤》获天津美展银奖,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14年《清气》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协理事,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