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有难度?大家一起上!“开心小屋”里的4位女教授常常围着电脑,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学术问题。李晓娟摄
2月底,北京。走下领奖台,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侯静第一时间把情况发到 “开心办公室”的微信群里。手机的那头,是她办公室的3个好姐妹。“谁有好消息,都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这已经是4人延续多年的习惯。更何况,这次的“好消息”,是她们4个人共同的大喜事——十年攻关取得的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们在‘开心小屋’等着给你接风。”微信里的这句话,让侯静的心绪瞬间飞向星城长沙,回到国防科技大学校园内一间不起眼的办公室里。
四个“部长”一台戏
一间不大的房子,4张桌子占据四角、4个书柜靠墙而立,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在这间挤着4位女教授的办公室里,常常洋溢着欢乐的笑声,空气中充满了开心的氛围。在该院,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员甚至是学员,都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开心小屋”。
在程湘爱的心中,这里就是她的另一个家。“以前办公用房紧张,我们几个女老师就挤在一起办公,谁知从此就再也分不开了。后来,条件改善了,领导本来要给我们每人分配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但我们都觉得‘挤’出了感情,不想‘分家’了。”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间小小的屋子里,却坐着4位理工科的女教授——3个博士生导师、1个硕士生导师,个个都是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个个都是军队“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的负责人,全军优秀教师、军队育才金奖、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全军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不分伯仲的荣誉光环一个接一个。
按理说,同在一个屋檐下,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更何况4人个个都是“学术牛人”。可事实却是,她们从挤在一起的那天起,“开心”就成了这个办公室的标签。无论外面是什么天气,办公室里总是洒满一片“阳光”。备课间隙,4位女教授常常你一言我一语:课题遇到什么困难、学生取得什么成绩、家里又有什么喜事、孩子应该怎么教育、甚至是哪件衣服时尚……欢声笑语“交心”了十来年,这4位女教授依旧乐此不疲。
“别看我们办公室小,个个都是‘部级’领导。”采访中,程湘爱笑着介绍每个人,“华卫红教授是研究规划控制的,我们就封她叫‘规划部部长’,侯静研究员组织活动多,我们就叫她‘外交部部长’,大家生活上的大事小情,宁禹副研究员都主动帮忙,我们打趣地称她是‘后勤部部长’。”
华卫红急忙抢过话茬:“程师姐是同事心中的知心大姐和学生心中的程妈妈,她管总的,是‘综合部部长’,还是个热心肠,所里谁有烦心事都找她,都快成兼职副政委了。”
在笔者面前,一说起对方的好,“开心小屋”里的每个人都恨不得多长一张嘴。“我们4个里面,宁禹最年轻,可别提她有多热心了。”侯静张开手臂边说边比画,“一次,她父亲在湘江边钓了一条1米多长的鱼,她倒好,直接分成4段,让老公开车给我们每家送了一段。”
“加入‘开心小屋’,我学到更多的就是坚韧和乐观,还有同事之间的坦诚相待,像姐妹一样的相互关爱。”宁禹说,“那次程老师家里老人生病,侯老师又是打120,又是帮着送医院;我跟家人说了之后,家里立马熬好了汤,让我送去医院。”
拼得越狠,笑得越甜
4人刚在一起时,也曾有人嘀咕:“4个女同志成天乐呵呵地,会不会耽误干活?”但当她们拼出一项项科研成果后,质疑烟消云散。“开心高效工作,快乐健康生活”,也成了她们的口号。
熟悉“开心小屋”的人都知道,开心的笑声背后,是4位女教授在工作中付出的百倍努力。她们所在的创新团队从事的都是国家、军队级的项目,每个人身上都挑着“千钧重担”。真正工作起来,她们那股敢打必胜的要强劲儿,无论是研究所领导,还是在一起共事的男同事都服气。
2008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的宁禹,干起工作来风风火火。“她呀,比男同志还能吃苦,是团队里有名的‘女铁人’。2015年产假还没结束,她就从湖南跑到大西北做试验。别看她年纪轻轻,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都拿两项了。”同事们这样评价她。
程湘爱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好老师”,常年伏案工作的她,患有腰肌劳损,痛得厉害时只能趴在床上备课。“那次我一边拔罐一边备课,结果备课太投入,拔罐的事给忘了,背上全是血泡,但第二天的课是怎么也不敢耽误的。”说起上课,程湘爱眼里透出兴奋,“学院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学生们投了我。虽说得过那么多奖,但这个奖,让我觉得最开心。”
开心,不仅仅是在办公室里的谈笑默契,更源于她们醉心于工作、执着于卓越的境界升华。
为了一项费时费力又看不出任何显性成果的方案,华卫红一干就是半年。“评不评奖无所谓,只要对作战人才培养有用,就值得去做。”
2007年,侯静的孩子只有两岁,但她忍痛出国去做访问学者,一待就是一年。“心里当然舍不得家,但不亲身感受世界前沿科技动态,研究怎么进步?”
胸中有丘壑,浮尘自飘落。“开心小屋”之所以开心,缘起于彼此的乐天性格,浓厚于相互的姐妹情谊,升华于共同的事业追求。当她们把全部心思都用在教学科研上,自然就少了对日常琐事的苦恼,多了一起奋斗的快乐。
快乐其实会传染
悠长的号声响起,时钟指向上午十点。“开心小屋”里的“部长”们不约而同放下手头的工作,从抽屉里拿出点心,再冲杯热咖啡,开始了每天的“茶歇时间”。
“大家身上的教学科研任务都很重,能够放松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们就干脆定了个时间,短时间换换脑子,这样效率会更高。”程湘爱说,“这时谁要是出差了,就会成为大家谈到最多的那个人,有时还会来个现场视频聊天,因为大家想她。”
每到这时,小屋门口时常会有不请自来的客人。由于任务繁重,研究所不少同志压力山大,但“开心小屋”的快乐氛围会“传染”,很多年轻同志路过门口时,都喜欢进去找她们聊聊天,久而久之,也摸清了“茶歇时间”的门道。“说不出怎么回事,但笑容不自觉地就挂到了脸上,心也很快放松下来。”
其实,“开心小屋”的“能量辐射”并不仅仅局限于“茶歇时间”。副研究员江天是程湘爱带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论文答辩时,程老师带他反复推演,直到深夜他去睡了,程湘爱还在为他准备相关资料。第二天江天才得知,老师几乎整晚没睡。答辩很顺利,最后陈述时,江天哭了,他说他的成绩离不开程老师的辛勤付出。
对于这种传递温暖、融洽氛围的模式,研究所政治协理员陈永忠有着自己的理解:“4位女教授都是学院高能激光技术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开心小屋’的快乐密码之一,就是传承和弘扬了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团队文化。”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前沿交叉学科学院的院名就不难看出,教员们往往需要通过跨领域、跨专业的大协作来进行科技攻关,这无形中就形成了大家愿意协作、主动协作的文化自觉。而4位女教授的专业更是如此。
4人中间,侯静和宁禹曾是程湘爱的学生,而华卫红与程湘爱读博士时都是院士赵伊君的“高徒”。她们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都不相同,但又形成了系统研究的完整闭环,事业的需要和师生的情谊就这样把她们牢牢地“捆”在一起。也正因如此,“开心小屋”里的4位女教授又有了这样的雅号——科技创新“铁四角”。(王微粒)
(责任编辑:李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