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8月21日,经张国华、谭冠三等研究并签署,十八军正式发出向拉萨等地进军的命令。
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刘振国率军指和西藏工委机关、入藏地方干部及军直各分队共2500余人,由昌都出发,向拉萨进军。9月7日,军部、工委机关第一梯队进驻丁青,在此作短暂的休整补充。丁青位于唐古拉山南麓,是三十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谭冠三与张国华到达丁青后,拜访了当地大小头人,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十七条协议》,与上层头人协商,动员群众组织畜力运输,支援部队进军,还帮助调解当地藏族内部纠纷。
9月15日,军直由丁青向西南行进,进入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荒漠草原,这里人烟稀少,柴草缺乏,规定每人携带20天粮食,并限定了人马每日食用量。
9月25日,军直到达怒江北岸,对岸为沙丁宗政府所在地。怒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两岸陡峭,没有桥梁。军直部队在参谋长李觉亲自组织指挥下,人员、物资用牛皮船摆渡;骤马则泅渡,有50余匹骡马被江水冲走。军直部队用了三天时间渡过怒江。在沙丁宗稍事整顿后,进入地势高寒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北坡。
10月8日,军直部队、工委机关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脉之冷拉山口。冷拉山口海拔6000余米,自山脚到山顶均被大雪覆盖,气候严寒,空气中氧的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道路崎岖不平。这天早晨8时出发,风雪交加,路径难辨,只得哄赶牦牛镗路,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山道上艰难地行进了一天,未越过山口。傍晚在冷拉山口北坡露营,准备翌日翻越冷拉山口。
第二天全天在冰峰雪岭之间行军。谭冠三年近半百,受过伤,平时就有头痛的毛病,这时的反应更大,头痛得要炸裂似的,胸口憋闷,呼吸困难,全身浮肿,四肢无力。即使年轻的张国华,也因高血压的困扰而心力不支。谭冠三和张国华在一起常常相互勉励,彼此交流,克服进军中的困难。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自己的乘马用来驮病号或驮体弱战士的背包,自己与大家一同步行,并号召党团员和干部带头帮助体弱、病员共渡难关。
到了海拔6000余米的山顶后,放眼四周,一片银色世界。山的南坡不仅陡,而且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寒风卷着大雪漫天飞舞。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刘振国等在参谋和警卫人员护卫下,坐在背包上同战士们一起滑下雪坡。战士们也为军首长的行动所鼓舞。李觉下了雪坡后,见几名干部战士正在救护陷在雪水坑里的驮马,他不顾疲劳参加救马行列,被挣扎的骡马拽到雪水冰潭中。事后李觉风趣地说,在海拔6000米的冷拉山上洗冰水澡是多么难得的“享受”啊!刘振国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到山顶时已近傍晚,他顶着狂暴的寒风大雪,打着电筒收容掉队人员,不让一人在雪山中丢失。
在翻越了这空前艰险的冷拉山口之后,人马都极度疲乏虚弱。下山时,军文工团员张国藩实在走不动了,骑在马上一头栽在雪窝里,由邓群阶等四人用担架抬着急速下山,但在中途就断了气,牺牲在雪山顶上。邓群阶个大身强体壮,但因抬担架过度疲劳,到达宿营地后当晚停止了呼吸。翻越这座雪山的代价是很大的,先后有四人牺牲。他们为西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谭冠三看到十八军的干部战士在这种极度困难中相互帮助、共克时艰的情景,作为军政委的他心潮澎湃,感动万分,既为干部战士的这种精神而感动,又为牺牲的战友们而心痛。
在行军途中,谭冠三对指战员们的情况非常关心,他随时随地向干部战士了解情况,鼓励他们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战胜困难,尽快进军到拉萨。按规定,团以上干部都有马骑,但他和张国华很少骑马,常常是把马让给病号和女同志,或帮助战士们驮东西。每到行军驻地,谭冠三忍着疲劳和病痛,经常到各部队视察,有时实在走不动了,就让警卫员搀扶着去看望干部战士,慰问病号。
谭冠三与张国华率领十八军军直及一部进军拉萨,历经110多天,穿越横断山脉,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12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4座;横渡金沙、澜沧、怒江等大小江河数十条,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所表现出的活力和勇气,显示了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英雄气概。进军拉萨的征途是极为艰苦的,而最艰难的行程是从怒江、边坝到太昭与拉萨河谷之间,不但山高水急,特别是通过“穷八站”前后这一段路程中,连续翻越丹达拉、鲁公拉、冷拉山等四座5000以上的大雪山。骡马极度疲劳,因草料不及,死亡三分之二;随军运输的牦牛队距离前方部队尚远,后方补给一时接济不上,部队在半饥饿的状态下行军,干部战士体力急剧下降。加之高原缺氧,呼吸困难。疲劳、饥饿、高原不适应症等,时刻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前后有10名干部战士长眠在艰苦的进军征途中。
在极其艰苦的进军中,谭冠三不仅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干部战士们克服困难,他还经常号召各级党组织发挥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优势,以强有力的精神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各级党组织开展坚强的政治思想工作,依靠共党员和广大干部的模范作用,团结互助,众志成城,发扬吃大苦、耐大劳、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义无反顾地顽强践涉1500公里,胜利完成了和平大进军的任务。军直后梯队(包括警卫连、财经大队、后勤分队人员,和以千余头牦牛驮载的2000箱银元及一批物资)也于1952年1月17日到达拉萨。
1951年10月21日,谭冠三与军直部队到达德庆(今达孜县)休整数日。部队即将进入拉萨,当地贵族定出苛刻条件,规定每匹马在拉萨每天啃地面的青草,要付两元银元。为顺利进入拉萨,减轻牲畜草料费用的负担,张国华与谭冠三等研究决定:除军首长的乘马、骑兵通讯用马、驮载火炮的马匹外,所有骡马都集中起来,编成骡马运输队,留在德庆地区放牧,不得进城。军部规定了入城注意事项,干部、战士重温《入城守则》,整顿军容风纪,准备举行入城式。
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经过张经武、王其梅反复做工作,于10月24日向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出拥护协议的电报,表示“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地方政府及藏族僧俗人民一致拥护,并在毛主席及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巩固国防,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保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统一”。
10月24日,十八军和工委机关、部队乘牛皮船渡过拉萨河,进驻拉萨市东郊。中央代表张经武、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副政委前来看望问候,商讨入城仪式和入城后的工作。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达赖喇嘛说:“你于1951年10月24日的来电,已经收到了。我感谢你对实行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努力,并致衷心的祝贺”。
就在这一天,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东郊举行隆重的欢迎十八军仪式。第一五四团部队以分列式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然后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解放军干部和噶厦官员分坐主席台左右边。欢迎仪式在军乐队高奏国歌声中开始。西藏地方政府官员首先起立,向进藏解放军致敬,献哈达;张国华、谭冠三、王其梅、李觉、刘振国回敬哈达。接着,噶伦拉鲁致欢迎词。他说:“在西藏,过去来过皇帝的军队、英国的军队、国民党军队,我们都未欢迎过。这次来的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所以,我们才进行了欢迎。”张经武、张国华、阿沛·阿旺晋美讲了话。
随后,入城部队在五星红旗和毛主席、朱德画像引导下,以军乐队、红旗队、腰鼓队为前导,在《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威武雄壮地进入拉萨城区。西藏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三大寺的活佛、堪布、藏军以及各族各界僧俗群众两万多人夹道热烈欢迎。拉萨全城红旗招展,鼓号齐鸣,哈达纷飞,街道两旁,楼顶上下,人山人海,争相目睹这一盛大的历史场面。人民解放军高举五星红旗进入拉萨,实现了和平解放西藏,西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入城仪式结束后,谭冠三与张国华等十八军负责人与西藏地方政府主要官员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举行团结宴会。当晚,第五四团露宿色拉寺、布达拉宫之间的草坪上,工委机关、十八军直属队露宿于布达拉宫以南、拉萨河以北的广场上,显示出人民解放军、进军工作人员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的文明之师形象。
进驻拉萨当晚,谭冠三抚今追昔,心潮难平,慨然命笔,留下诗作。
贺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汉将班超斗敌顽,拯民水火戍边关;
卅载忠心护西域,定远侯名万古传。
茫茫雪山疆域宽,祖国版图岂容奸;
驱逐英帝和匪叛,进军宜早不宜晚。
大军西进一挥间,二次长征不畏难;
数月艰辛卧冰凌,世界屋脊红旗展。
男儿壮志当报国,藏汉团结重如山;
高原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