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 >健康科普>正文

“神药”引出的担忧与思考

2019-01-09 17:05 来源:工人日报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种名叫匹多莫德的药被北京一名医生“扒皮”。据她透露,这个进口药在国外尚处于小白鼠阶段,疗效尚不明确,但在我国却成了昂贵的儿科“神药”,并且几乎“包治百病”,发烧开一盒、感冒开一盒……在等级医院和药店的销售额预计达40亿元。

  总靠舆论“扒皮”?

  目前,食药监部门尚未对匹多莫德是否疗效不明一事做出回应。不过,个别业内人士敢于公开质疑的勇气,以及重视患者权益的职业精神值得点赞。该“神药”有没有问题,不是普通患者或者公众能发现的,必须是专业人士通过专业路径查证或临床验证才能发现。

  不久前,被相关部门调查的“神药”莎普爱思滴眼液,就是被一名眼科医生率先提出质疑,继而引发公众关注,最后被食药监部门责令生产企业尽快启动临床有效性试验,并于三年内将评价结果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那么,被专业人士“扒皮”之后,匹多莫德能否走下“神坛”也值得关注。

  “神药”不能总靠个别业内人士来“扒皮”,更多的医生、药师乃至药企人士,都应该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当然,还需要监管部门一方面重视舆论监督,另一方面重视临床监测。无论是莎普爱思滴眼液,还是匹多莫德,都已被质疑多次。如果监管者重视行业舆情,“神药”也不会屹立“神坛”这么久。但让人意外的是,“神药”往往是被舆论质疑后才会引起重视。

  “神药”的长期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临床用药监测机制不健全。希望类似事件能促使监管者完善监管。张海英

  多些专业性求证

  医生对某药物有疑问,最好的办法是进行专门研究,去专业的媒介上发表专业的论文;哪怕没有机会或者力有不逮,最好也是在专业圈子里去提出质疑,先在内部讨论。相反,通过大众媒体提出质疑,用一些吸引眼球的说法给出“定论”,极易引发误导。

  此事中,媒体报道提及“国外医学临床试验尚处小白鼠阶段”。公众一听立马炸锅了,给孩子用的药,国外竟然还处在小白鼠阶段,这怎么得了?其实,理性想想,毕竟是从意大利进口的上市多年的药品,且并非只有中国在用,肯定是经过临床试验才批准上市,怎么可能还停在小白鼠阶段?

  医生对于该药主要的质疑是,查不到国外研究文献,所谓小白鼠阶段的说法,也是出自查阅资料“排在最前面的两篇新出版文章”。媒体拿刺激性字眼来做标题欠妥。提出质疑很好,在学术领域可以怎么大胆怎么提,但在进行实质性研究之前,就简单打上“儿童神药”的标签,爆料给非专业的媒体,实在有欠考虑。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医生通过质疑来体现社会责任感很好,但也希望能按照科学的范式专业地求证专业地质疑,而不是交给大众媒体来吓唬公众。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