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聚焦地方 >地方人物>正文

踏雪再访源头绿色的山岗

——记玉树市小苏莽乡协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巴桑扎西

2018-12-24 14:10 来源:《祖国》

 作者:才仁当智  三江源报社社长




这是我第二次采访巴桑扎西。

上次采访是去年的事。主要是因单位有报道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的任务。

第一次见他,一个个头不高,肤色黝黑,大约40出头的汉子含笑点头,出现在我的面前。说明来意,我就随他上车,到他驻村的地方去看一看。上车后,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没有右胳膊,开车干什么都靠左手。我当时发现这个情况后,心里咯噔一下渗出了一脊背的汗;但是又想一下:如果他独臂开车不好,怎么能开车经常下乡呢?他是经常独自开车下乡的,顾虑随之消失。

上次采访的重点是他担任玉树市小苏芒乡协新村驻村第一书记后,在玉树地区有名的穷乡僻壤做了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如长期坚持驻村乐不思蜀,和乡亲们同吃、同住,了解分析协新村穷根产生的原因,和村社干部群众交流穷则思变、拔穷根的思路。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解决了村里缺医少药、党员活动室无设施、公路沿线无路灯、老百姓家里太阳能照明设备稀缺等问题,还经常自掏腰包救助贫困户……这些看似不大,却饱含情怀的事迹,着实让人感动。采访结束,即匆匆写了一篇《苦孩子扶贫记》的通讯刊发在省内党报上。

而这次采访则是目的明确,想了解一下巴桑扎西去年实施的三个蔬菜温室大棚项目到底怎么样了,老百姓是不是真的吃上了绿色有机无污染的蔬菜。没有想到精彩还不止这些呢。

这次笔者不仅详细了解到了三个蔬菜大棚的情况,还有幸一同参加了由巴桑扎西主持的协新村党员组织生活会,参与了第一书记入户非贫困户临时救助的调研中,还了解到今年他为村上办的其他两件事。一件是修了一座桥,一件是修了一条简易公路。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一同感受一下协新村第一书记的扶贫攻坚工作。

走起,协新村。这次出发时正值冬至后的第二天,即20181223日。


“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工作”

协新村党支部这次召开党员组织生活会主题是“结合实际找问题,鼓足干劲奔小康”。

会议由驻村第一书记巴桑扎西主持。他首先领学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后强调了开好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2018年协新村党支部班子牢固树立党建统领各项工作的意识及思路和践行“四个意识”决心,各项工作较之去年取得新了的进展。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群众收入年人均达4000余元。生态保护、民族团结、社会管理等工作也有新的起色。但是和州委、县委、乡党委“抓支部、强支部、活支部”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为此,通过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平台,开好党支部组织生活会对于解决问题、启发思路、推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村支部书记俄才、村主任尼么分别作了班子及个人对照检查、互评,然后由班子其他成员和参会党员进行评议、提意见。

俄才说:“今年虽然我们做了好多工作,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对理论学习不够;二是领头羊的作用发挥不够;三是对党员和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做的不够。”

尼么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办法不够,主动创新的意识不强,对村情的深度认识和了解不够。”

支部班子和主要负责人不谈成绩、只谈问题,查找问题不藏不掖,切中要害,直击心扉。问题原因分析到位,整改措施有力,规定时限明确,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在如何进一步加大脱贫力度等方面,大家集思广益,你一言我一语,认为主要问题有:协新村所辖的三个社普遍存在生活、生产用电不足、电信信号无全覆盖,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有所抬头,有的党员存在发挥先进性作用不够的问题。经过梳理和问题压缩认为:生活生产用电不足、电信信号无覆盖这两个问题是制约协新村发展、稳定人心和影响解放思想的头等大事。

     会上参会党员踊跃发言,言无不尽,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查找问题、建言献策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畅所欲言,对党真诚表白。

70岁的老党员丹巴才仁听说要召开2018年村党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专门从160公里之外的州府结古镇赶来。他是1968年入团,1972年入党。在发挥党员作用方面,他时刻在一线待命,时刻听命党支部的安排。在灾后重建住房项目落地之时积极做群众工作,帮助援建单位调处矛盾。虽然现在年纪已大,但是仍然不忘初心,为党解忧,决心当好党与群众无缝连接的桥梁。他说:“我是自己要求入党的,到现在无丝毫的后悔。我很高兴参加这样的会议,因为这是党员身份的象征。不参加这样的会议就不知道党对我们有什么新的指示,听不到党的声音我们就不知道要干什么。”

今年30岁的新娘社党员色塔多杰说:“我的入党动机是能为群众帮忙、办事;我加入到这个组织后对自己的要求高了,认为事事处处都要带头,带头致富,还要帮助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会议结束后,我问村支部书记俄才你觉得会议效果如何,他说:“非常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村干部信赖巴桑扎西,我们都愿意跟着他干工作。”

“千万只手才能干成的大好事”

巴桑扎西帮助协新村建的蔬菜温棚于去年年底建成,但因后期设施和技术原因拖延到今年才成为群众的菜篮子工程。蔬菜温棚协新村三个社,每个社一个,每个温棚面积120平米,投资10万元。

当记者一行走到郭角社蔬菜温棚时,等候在那里的村民围拢过来,盛赞巴桑扎西为他们确确实实办了件大事,他们再也不用花钱买菜了。社长尕金说:“我们把菜地分给了各家各户,自己的地自己种、自己吃。今年我们种植了大白菜、小油菜、油麦菜,长势喜人,有的家已经吃了两次新鲜蔬菜了。过了年我们要种萝卜、菜瓜、西红柿和辣椒。当然也要重大家都爱吃的大白菜。那是最有菜味道的菜。”

记者走进蔬菜温棚,绿油油的蔬菜地像一排排整齐的方队等候检阅。大家都是穿着棉衣进去的,不一会就大汗淋漓。这里的景致和感受与已经交九的时令的温度和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陪在记者身边有个叫尕哇的村民说:“第一书记巴桑扎西虽然只有一只胳膊,但是他做的事情是千万只手才能干成的大好事!”记者听了联想起这么一句话: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为了鼓励群众种蔬菜、吃蔬菜的积极性,巴桑扎西还制定了一个奖励政策,即社与社比赛看谁种的好,户与户比赛看谁种的好。对好的由扶贫工作组和村里进行奖励,对差的进行批评限期整改。记者顺眼望去,一块块整齐划一的菜地菜叶田田、生机盎然,一派力争上游的景象。

走出蔬菜温棚,我们又驱车5公里之外,去看巴桑扎西在单位的支持下架起的桥和修建的通村简易公路。桥是一座一孔8米的水泥板桥,直接解决了新娘社30户、150人出门难的问题,修桥时一起治理了河道,使河两岸的群众再无被洪水冲毁房子的担忧;巴日普大山后面住着新娘社15户、50余名牧民和巴日普寺20余名尼姑。长期以来,他们外出需要徒步13公里才能到有公路的地方,连摩托车都难以通行。如有人患重病、办急事只能干着急,下雪天更是无法出行。巴桑扎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到处跑资金、跑技术,经过半年努力终于把这些被大山封锁的群众解救出来,可以随意驾车出入了。

“ 我要当警察”

去非精准扶贫户调研,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进行前期调研是巴桑扎西此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当我们来到索昂才仁家,刚踏进院子,被里面到处堆放着有用或无用的杂物,凌乱不堪样子所惊吓;走进房子里更是惨不忍睹,乱得被马踏了一样。家里有几个孩子倒是很可爱,他们见了有客人来脸带喜悦和羞涩,象蝴蝶一样飞来飞去。还有另外,一个小男孩此刻正独自爬在窗户前的床上认真地写字,他似乎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打扰。我走近一问,得知他名字叫罗松桑丁,今年10岁,在3公里之外的孜荣村寄宿制学校上三年级,我摸着的他的头问他长大要当教师、科学家、医生还是去寺院当阿卡?他想了一下说:“我想当警察!”他的回答使记者出乎意料,喜出望外。

在索昂才仁家调研时,我们得知他家里共有11口人,只有一个劳动力。妻子患病不能干活,家里家外的事情落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说虽然住得房子还算好,吃穿也不愁,但是家人的生活质量相比别人家差距很大,质量不高。他一个人对此也无能为力,希望第一书记多给一些帮助和扶持。他说着又领我们来到院子里,指着一辆已经报废多年的卡车说:“我不是懒,我家曾经也很好。现在妻子病着,孩子又多所以垮了。”对此,巴桑扎西对记者说:“是的,在边远山区、因病返贫和子女太多,是一小部分群众不能马上富起来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走出这家非贫困户,迎面走来一个穿着时髦,但有点邋遢样的30岁左右的汉子。巴桑扎西说他叫奥更,是村里有名的酒鬼。他对巴桑扎西说:“书记,你也可怜可怜我,给我一点点救助款。”巴桑扎西笑着说:“你如果把酒戒了,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再谈救助款的事情。”奥更听了说:“那你等着。”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巴桑扎西用那只空袖筒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朝大家笑了笑,然后向远处望去。此时,黄昏浓烈,落日熔金。几个孩子在协新村党员活动室侧面玩着新添置的体育活动器材,他们摇荡着、笑着,笑着、摇荡着,放佛明天的协新村,有更好的故事发生,有更美丽的姿容展现。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