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庆立: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榆木岭村村民,长城保护员,中国长城学会会员,自初中毕业后开始守护家乡的野长城,至今已有16年。
一段15公里的残破长城,
是他的牵挂,也是他的骄傲;
一段16年的守护岁月,
是他的青春,更是他的坚持。
从古代抵御外侵到近代长城抗战,
作为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
长城早已成为我们心底的那抹自豪,
但他说希望更多人关注长城的现状。
新青年第48期
邀请长城保护员
梁庆立
讲述他与万里长城的不解之缘
《不爱长城非好汉》
新青年演讲:梁庆立▼
大家好,我是新青年梁庆立,今年31岁,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一名长城保护者,也是中国长城学会的会员。
我的家乡位于河北唐山一个叫榆木岭的村子,从小我就在长城脚下长大。小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说,当年戚继光到北方蓟州做总兵,我的祖辈跟过他一起修长城。听得多,看得多,慢慢地,我对长城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感。初中毕业以后,我就成了一名长城志愿者,守护村里这段15公里的长城,到现在已经有16年了。
2014年的一天晚上,有村民跑来告诉我,长城的边墙被人挖了,我马上骑摩托车赶过去。到那儿一看,整个地基都被挖空了,城砖散落一地,旁边还留下了铲子、镐等一些破坏工具。这是一伙盗墓贼干的,他们可能是听说长城边的“将军坟”底下有宝贝,就连夜挖掘。因为工具没被带走,我认为当天晚上他们还会再来,就主动请缨,值守在敌楼里。
没想到的是,当天半夜突然下起了大雨,特别冷,周围黑压压一片。其实,当时心里还是很慌的:我想抓住他们,但又担心他们真的会来,万一起冲突怎么办?就这样过了一夜,没有见到人影,后来再也没有抓到这群人。
从那以后,我决定加入长城保护员的队伍,全身心地保护长城,不允许这样的破坏事件再次发生。按规定,长城保护员每个月都要上山巡视一次,而我基本上每隔三五天就去一次,沿途有3座烽火台和17个敌楼,来回一趟起码得五六个小时。
过去,村里的人比较穷,就去山上种树、刨药材、扒蝎子赚钱。我在巡视时发现,很多村民以前在长城边上种的板栗树长大后,发达的根须破坏了墙体的结构。一些砖块被他们撬回了家,围成了院墙、猪圈;还有一些被拿去卖了,因为有的城里人相信长城的文字砖能辟邪。
有一次,我遇上一个村民提着袋子从山上下来,便心生疑惑,一路跟了过去。趁他去厕所的时候,我打开袋子,发现里面都是城砖。他回来后,我马上说要打110报警,没想到却被他凶了回来:“你凭什么管我?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不要多管闲事!”最后他把砖留下了,但被撬下来的砖还是回不去了。
当时这个村民的话对我影响挺大的。是的,大家眼里,我就是一个整天往山上跑,不知道赚钱养家的人。村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而我干长城保护员,每个月也就120元的补助,可能还没别人一天赚得多。家里人也不理解我,说我30多岁了,还整天游手好闲。我也只能把捡回来的瓶瓶罐罐当废品卖掉,再去打一些零工维持生活。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好了起来,喜欢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驴友特别喜欢野趣,爱爬人少、风景好的野长城。但其实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就曾在山上遇到过一条很长的蛇,当场被吓跑。记得有一次,一个驴友在我们村爬长城时把腿摔折了。当时,发现一群人围在一起,我就知道出事了,马上组织村民救助。但山路崎岖,我们光把他抬下山,就花了整整一个小时。
每次上山,我都会带着垃圾袋。垃圾多的时候,一趟能捡回满满的两大袋。因为山上荆棘密布,即便戴着手套,双手也经常被划出血道子。还有很多零食袋、饮料瓶被扔到很深的山谷里,有一次为了捡到它们,我不小心滑了下去,膝盖受伤,在医院里躺了好几天。还有一次,我碰见一群驴友在敌楼里,把城砖扒下来当凳子坐,聚在一起聊天吃饭。我当时真的很生气,狠狠地说了他们一顿。
其实,提到长城,很多人都只知道八达岭,但绝大部分的长城都分散在我们家这样的偏远山区。2006年,国家颁布了《长城保护条例》,为长城保护立了法,但很多沿途的村民并不懂得保护长城,甚至不知道他们家那儿有长城,所以保护起来难度很大。
网上有句调侃的话,叫“万里长城永不倒,一里一里消失掉”。除了自然原因,不管是以前开山采矿,还是现在的不合理修缮,人为的破坏从来没有停止过。很多长城真的就永远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认识它们的时候。
长城穿过我们村,是我从小到大都很自豪的一件事。去学校里给孩子们讲课,告诉他们关于长城的故事,参加民间论坛,上综艺节目,我希望尽自己的努力多宣传长城保护的知识。
我还收藏了很多关于长城的物件:比如捡到的砖石、古代戍边将士用的碗片,梦想有一天能开一个小型博物馆。我还带着女儿去看过几次长城,她也特别喜欢长城,我希望她长大以后,也能为保护长城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长城被印在人民币的背面,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从古代抵御外侵到近代阻击日寇,都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我眼中,它首先是历史文物,需要更多的人去保护它。
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加入长城保护的队伍,在我们“长城小站”的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在分享各地长城的现状,经常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有的人通过摄影、绘画、拓碑的方式,留下了长城的面貌和珍贵的历史;有的人凭着一腔热血,一干就是几十年;还有的人当起了导游,给游客宣讲长城保护。
现在,很多保护员都年纪大了,爬不动了,但我会一直干下去。每一次站在山顶上,看着一望无际、雄伟豪迈的长城,就觉得所有的压力都不算什么。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是想维护好每一寸长城,这么伟大的建筑不应该在历史中残败,而应该是永远巍峨的。希望未来,长城不只活在我们心里,还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谢谢大家,我是新青年梁庆立。
家乡的长城有什么典故传说?
为何十几年如一日上山巡视?
如何克服日复一日的单调?
长城保护面临着哪些困境?
新青年专访:梁庆立▼
问:你了解的长城和大家印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
答:一般游客了解的长城,就是像八达岭、山海关那样的长城,都是景点的那种长城。我们村的长城,跟景点的长城绝对不一样。我们这里都是残败的,没有经过人工修缮过的长城。还有像山西的土长城,还有沙漠里的那种长城,都是用胡杨林木砌成的。还有我们县的喜峰口长城,它是穿到水里的那种野长城。
问:家人不理解你,你会怎么告诉他们保护长城的意义?
答:我就曾经带着我的女儿去长城上捡垃圾。放暑假的时候,她在家也不听话,我就骑着摩托车带着她去长城。那天很热,她到长城怎么也不上去,最后我就把她背上去了。我会给她讲一些长城的故事,告诉她不要去破坏长城:“假如你的同学去长城玩,不要去破坏。”我还会告诉她把垃圾捡回来,教导她:“长城是咱们的文物,是世界文化遗产。将来我走不动了,你一定要把我这个担子挑起来,继续保护长城。”
问:你家乡的长城有什么典故或传说吗?
答:咱们村里的长城敌楼比较密集,当年戚继光从咱们榆木岭长城这里出关。还有遵化的罗文裕长城,为了阻击日本侵略者进入,曾经在那里打过一次仗。还有就是那种将军楼,也有一些传说:当年修筑敌楼的将军没有按照图纸修,没有遵守上级的命令,被直接斩首在楼底下了,最后我们相传管它叫“将军楼”。
问:如何克服巡视工作日复一日的单调?
答:每次巡查长城的时候,我都会把手机掏出来放一些音乐。我还会坐在城楼的每个角落里,去看去想:“这个敌楼是怎么垒上去的呢?为啥这么大、这么高?为啥修得这么结实?”天气好的时候,我就把我的个人照片,还有我和雄伟的长城合影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很多人会给我点赞,都特别支持我,那个人说:“您辛苦了!”他们这么鼓励我,让我特别有信心地保护村里的这座长城,说不出那种感情。
问:一般如何劝导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答:我会告诫他们:“把你们的脚印留在长城上,剩下的都带走。”就在前几天,我去巡查的时候,碰上四个人在爬长城。我一看,他们是在拍婚纱照。路过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过,不要把垃圾留在我们的城墙上。最后,他还是把那个纸巾扔那儿了。我说:“新郎大哥,你能不能把垃圾捡回来?”就这么教育了他一下,最后他的脸也挺红的。但是也没有过多地说,人家在拍婚纱照,不太合适。
问:长城保护目前面临哪些困难?
答:首先,从全国来说,我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长城保护员。很多长城保护员岁数大了,他们的年龄都在50岁到60岁之间。他们使用的都是那种老年手机,而现在我们使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一旦发现险情,我们会通过微信向上面汇报,通过定位,拍下这种情况,及时地发送到文管局方面。但他们使用的老年手机,只能发短信或者接打电话,使用起来非常困难。
还有劳动待遇方面的问题,很难留住一些年轻的人来保护长城。其实每个月120块钱补贴,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够开支。拿我来说,我们家有十岁的闺女在上学,还有两岁大的孩子在吃奶粉。有时候,我在村里打点零工,维持家里的生活。一般都是社会在关注我,给我送一些鞋子、裤子,还有衣服之类的。其实我感到特别知足,有信心保护长城。
问:你觉得自己是新青年吗?
答:我算是新青年。新青年应该是能吃苦、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的人,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新青年。
提到万里长城,
相信很多人会想到八达岭。
可他们也许不知道,
那样的长城只占极小一部分,
其余多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区。
更令人痛心的是,
很多长城都已残败不堪,
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无处不在。
“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是随戚继光修长城的。”
每周上山巡视,
去学校给孩子们讲课,
参加综艺宣传长城保护。
长城脚下长大的他,
文化程度不高,但文保意识很强;
经济水平不高,对长城却是真爱。
“长城是热门旅游景点,
但它首先应该是文物。”
有人爬长城是为了圆梦,
有人是为了体验野趣,
他却是去做清洁工、搬运工。
村民异样的眼光,
家里人的不理解,
都没有浇灭他的热情。
一望无际的长城,
刻骨铭心的热爱,
让他忘却压力、干劲十足。
“你不做,他不做,
我不做,谁做呢?”
选择继续留守,
选择一直做下去,
只因感到重任在肩。
走别人走过的路,
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新青年,永远满腔热忱。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