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密集摸底调研 数千亿民间投资项目加速启动
提振实体将迎最大力度政策推动
一大波为企业解困实招将至,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
近期,高层密集发声提振民营经济,从国务院到国家部委,从中央到地方,从金融、财税到工信等领域,新举措不断出台。《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业内获悉,包括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在内的宏观部门,开始密集启动对经济运行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情况的大规模摸底调研。提振实体将迎来最大力度政策推动,一大波为企业解困的实质性举措仍在路上。
同时,数千亿民间投资项目正在加速启动。专家预计,伴随政策利好效应不断显现,投资项目加速落地,民间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将呈现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高层密集发声 多管齐下提振实业
1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切实做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并在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提出,中央财政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等成效明显的地方给予奖补。
近期,银保监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全国工商联等宏观部门和组织的负责人密集表态,聚焦民营企业融资、税负、营商、准入等环节中的痛点、难点,加大力度为企业解困、扶持企业发展。
地方层面,多地“真金白银”出实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例如广东省正式发布“民营经济十条”,重点围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提出了一批新举措。江苏省推出28条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措施,预计可为实体经济企业降本减负600亿元左右。
“本轮提振实体经济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较为罕见,充分反映了中央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总体来看,本轮政策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聚焦实体经济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比如融资难融资贵、税负负担高、行政效率低等;二是聚焦实体经济面临的跨领域、跨市场、跨行业问题,综合施策,形成政策合力,比如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从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财税政策多管齐下;三是注重增强政策预见性,通过及时采取对策,有利于提升政策的边际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内外部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信心和预期受到影响,近期出台的系列举措恰逢其时,有效提振了企业信心。政策举措既针对当下精准发力,又更加注重货币、财政、信贷等政策的统筹协调,同时主动引导企业规范经营提升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民资项目推介加速开启
“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集中向民间资本推介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前期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投资回报机制明确的项目,进一步调动了民间投资积极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表示,下一步,要积极向民营企业推介项目,巩固民间投资良好增长势头,重点是抓长效、优服务、清障碍。
国办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尽快在民航、铁路、公路、油气、电信等领域,落实一批高质量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继续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在核查清理后的PPP项目库基础上,加大对符合规定的PPP项目推进力度。
各地统计局及发改委数据显示,在今年前三季度公布民间投资相关数据的26个省份中,23个省份保持正增长,16个省份跑赢全国8.7%的平均水平。在民间投资持续回暖的同时,多地新一轮面向民间资本的PPP项目已开启,总投资额数千亿元,且仍有省市不断加入。
例如,深圳市11月8日举行的促进民间投资PPP项目推介会上,向全社会公开推介涵盖综合交通、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三大领域的21个项目,总投资约为780亿元。天津、广西、江西、长沙、西安等地也于近日密集推介项目,总投资均达到数百亿甚至上千亿,项目涉及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供水、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吴琦对记者表示,在本轮提振实体经济行动中,扶持民企成为重点。其中,民企项目推介会非常有代表性,也是稳投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民企与优质项目的对接与落地,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一方面降低民企在能源、交通、基建、环保等重点领域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重点解决制约民资的问题,比如优化营商环境,取消进入重点领域的附加条件,减税降费,畅通投融资渠道等。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有望进一步放宽,范围和力度也将更大。
一大波实质性纾困举措仍在路上
记者从业内获悉,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等宏观部门已开始密集启动对经济运行,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情况的大规模摸底调研。提振实体将迎来最大力度政策推动,一大波为企业解困的实质性举措仍在路上。
吴琦表示,本轮政策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经营负担,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和活力;此外,通过补短板、产业结构优化等,将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前期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叠加后续利好政策陆续出台,而且随着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有所缓解,GDP有望回升到6.7%。
不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传旺也指出,面对外部复杂环境和经济运行压力,各地政策仍需保持稳字当头。前期民营企业在“贷、债、股”市场上积累的信用风险并没有完全解除,应警惕“大水漫灌”。此外,还要充分激发资本市场的作用,提升民营企业信贷的获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家与地方积极采取措施,破除民间资本市场进入障碍,拓展民营企业增长空间,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与盈利水平。一批优质PPP项目积极向民营企业开放,但落地难依然是困扰民企参与PPP项目的痛点之一,未来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他表示,随着中央一系列明定位、清障碍、促投资、降成本措施的出台,民间资本与民营企业家的信心趋于稳定,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显著改善,民间资本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发展机会,投资增速有望企稳回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将得到充分激发。(记者 孙韶华 班娟娟 向家莹 实习生 秦悦文)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