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号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在执行碳九装船时发生泄漏,致使油气逸散至空气,相关区域的群众反映事发时空气存在严重的异味。
当地对渔排的浮球泡沫进行全面更换。陈龙山 摄
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及专家的指导下,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根据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最新通报:
8日,泉港区人民政府通报称,52名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经医院诊治多数病情已明显好转。
图片来源:泉港区人民政府
据通报,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的群众的主诉主要为“接触刺激性气体后身体不适”,其主要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
截至11月8日17时,泉港区医院共接诊疑似接触碳九泄漏患者52名,其中门诊就诊42名,住院留观10名。42名门诊就诊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门诊随访。
10名住院留观患者中,其中一名在事发水域溺水,出现吸入性肺炎,第一时间收住ICU(重症监护病房),经专家组会诊,予抗感染等治疗,目前病情平稳,已转入普通病房继续观察治疗。据中国之声报道,该患者称他在这个水域和有毒物接触,但是否中毒还要请专业的人来判断。
其余9名住院患者中,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等症状,收治后症状有了明显改善,病情好转。
昔日热闹的肖厝码头,如今人烟稀少,空气中仍能闻到刺鼻的异味,渔民们忙于加固渔排。陈龙山摄
泉州市泉港区官方难以逃脱瞒报的嫌疑,至少在信息公开和污染通报上存在重大疏漏,放大了污染的严重性。
余寒丨媒体评论员
根据涉事石化公司的通报,在装卸作业时,因软管垫片老化、破损,故而发生碳九泄漏,可见这是一场典型的“人祸”,对化工品的管理疏忽,石化公司的责任是跑不掉了。
化工品碳九泄漏,对大气、海洋生态的破坏,当地渔民首当其冲。部分养殖户提到,一家的损失可能就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考虑到化工品泄漏对水质的长久影响,后续需要投入的清污成本,以及对当地水产品品牌的损伤,此次泄漏造成的实际损失可能会相当大。
上述还只是金钱上的损失。至于化工品外泄造成的健康伤害,目前难以估量。据调查显示,在抢救渔排过程中接触过泄漏物的部分渔民,已有出现身体不适住院的状况。出现不适症状的并非个案,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调查显示渔民的身体反应是由碳九造成,但碳九对居民的危害是毋庸置疑的。既然化工品威胁公共健康,那在泄漏发生的第一时间,当地为何没有采取紧急措施让渔民远离污染物?
泄漏发生在4日凌晨,当天泉港区农林水局发布《通知》,不过内容相当简短,只是要求暂缓捕捞、销售和使用污染水域的水产品,对泄漏物可能的致害后果,没有任何风险提示,甚至连泄漏物的名称也未通报。而在涉事石化公司的《承诺书》中,同样没看到基于化工品对身体、环境的明确警示,让渔民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及时止损。
按照应急响应的规范流程,发生化工品泄漏,而且是在泄漏量高达6.97吨的前提下,一方面当地应逐级上报,另一方面,如果对身体有伤害,还需隔离污染源。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渔民,可能并不清楚碳九的潜在危害和预防。从这个角度看,泉州市泉港区官方难以逃脱瞒报的嫌疑,至少在信息公开和污染通报上存在重大疏漏,放大了污染的严重性。
不管是不是隐瞒的结果,此次事件直到目前为止,信息并不算多,而官方的说法似乎也无法服众。
比如,11月5日泉港区农林水局局长提到,“油污已全部清除完”,但根据社交媒体中当地居民提供的一些现场图,却构成对此结论的反驳。油污清完是事实,还是为了降低事情的负面影响而进行的夸张说法?足够透明的信息公开,以及遵守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流程的处理方式,才能让外界信服。不作风险提醒,不告知渔民如何应对,这不是对公共健康负责的善后逻辑。
而在泄露事件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次需要追问的便是,为什么化工厂与养殖区如此比邻?
事发地的肖厝村很早就是泉州海上“养鱼第一村”,但后期陆续兴建了一些石化工厂,这些工厂选址时,是否进行过风险评估和意见征集?另外,还有媒体报道中提到,该地一直存在“厂村混杂”的情况,搬迁工作尚未完成,这意味着化工厂的安全隐患,威胁的不只是养殖业,可能还有诸多居民。
所以,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最大限度补偿渔民损失外,一方面,对为何没有风险提示,该有个说法;另一方面化工厂为何挨着养殖区,环评手续是否合法等,都需要接受全面的拷问,才能避免更多损失的出现。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