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全军恢复播放作息号,军号声回荡军营内外——
吹角一月整,柳营士气高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穆可双、范显海提供,版式设计:刘 京)
“嗒嘀嘀,嘀嗒……”10月1日清晨,一阵嘹亮高亢的起床号音,响彻中部战区陆军某师营院上空。
“军号一响,士气高涨。”随着我军恢复和完善军队司号制度工作的展开,强军兴军的号角传遍军营、激荡训练场、穿透营区内外,嘹亮的号音带着历史的记忆穿越而来,灼热了军人身上一直奔涌着的强军热血。
部队营区——
激昂号角赓续红色基因
“之前经常听爷爷讲他参加战争时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开始接近爷爷所说的‘闻号声而动’的硝烟岁月。”刚入伍1个多月的新兵寇飞龙这样描述第一次听见军号声时的感受。
寇飞龙的爷爷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一场战斗中,由于敌人突然发起疯狂进攻,连队出现大量伤亡,千钧一发之际,连队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寇飞龙的爷爷在大腿身中两弹的情况下,仍踏着号声冲出战壕同敌人肉搏,荣立战时一等功。
“如果说爷爷的战斗故事在我心底埋下从军的种子,那伯父的精武故事则激励了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寇飞龙的伯父寇建军听说部队恢复播放作息号的消息后连连叫好:“部队的好传统又回来啦!”原来,寇建军曾在参加上级十项全能比武时,由于连续比武导致在最后一个课目10公里武装奔袭途中体力透支,就在此时,比赛场区军号声响起,他不禁燃起一股斗志:战争年代,先辈们跟着军号冲锋杀敌,这点苦累又算得了什么呢?血性伴着号音奔腾,寇建军最终第一个冲过终点夺冠,荣立二等功。
“军号声曾给爷爷和伯父以力量,今天,我也要在军号声的陪伴下努力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入伍1个多月以来,寇飞龙严格要求自己,向部队尖兵学习,如今,他的基本军事素质有了大幅提升,在最近的3000米考核中,还勇夺新兵连第一名,成为响当当的标兵。他说:“每天听着军号跃动的音符,仿佛全身都充盈着精气神、正能量,我要向父辈们学习,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
“军号声中传递着先辈的红色基因,能够使官兵养成‘号声就是命令’的行动自觉。”该师新兵团政委李忠清介绍,自月初恢复播放作息号以来,新兵营的工作、训练和生活秩序越来越正规,新兵争做军人好样子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这兵,我还没当够;这号,我想一直听下去!”二次入伍的安徽籍新兵孙磊,2016年退伍后考上大专,但因一直怀念部队生活,今年又毅然报名参军。听惯了鸽哨声的孙磊,如今听着营区的军号声,工作训练特别积极,他发挥“老兵”优长帮助身边战友,并表示:“要力争在部队一直干下去。”
“一段号声就是一段战斗故事,我似乎聆听到了先辈的足音,激励着我沿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向前……”在日记本上,孙磊动情地写下内心的感受。
野外驻训场——
官兵听号而动依令而行
“听不见号声,你就是打剩到最后一个人,也得继续打下去!”10月12日是某团在驻训点放电影的日子,该团俱乐部战士周彬特意选放了电影《集结号》,电影里的这句话让官兵们印象深刻。
10月1日起,军号重新响彻演兵场。为了让驻训官兵第一时间听到军号声,激发精气神,该团专门采购了一台军号播放器。
起床号、出操号、开饭号、熄灯号……11个作息号种标准电子号音每天准时准点在驻训场响起。作为兼职播号员的周彬十分感慨:“军号嘹亮步伐整齐,人民军队有铁的纪律……”1个月来,周彬每天都是提前半小时起床,早早来到广播室,仔细检查调整一遍播放器。驻训官兵听号而动、依令而行,号角声声折射出驻训营区的新面貌——
比武场上,一场群众性创破纪录活动在训练间隙展开。七连连长胡美勇一马当先,独揽10公里越野、3000米跑等4项第一;另一项5公里越野比赛,下士龙强拔得头筹。自此,该团这5项纪录分别由他们“冠名”,榜单一出,就有官兵当场向他俩下了挑战书。
日落西山,收操号响起,带着一身疲惫的龙强和战友们离开比武场。在返回宿营地的道路两旁,几尊抗美援朝中松骨峰阻击战的人物雕像映入眼帘。听着嘹亮的军号声,从雕像前走过,龙强不禁想起老兵讲过的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
1950年11月30日拂晓,冲锋号吹响,坚守在松骨峰阵地的该团三连战士,凭借数量不多的迫击炮与机枪,以及手中的步枪和刺刀,在军号声中英勇无畏地阻击敌人,打退了敌人一轮又一轮进攻。最终,三连以牺牲111人、幸存7人的代价,在松骨峰成功阻击敌军一个团兵力,被志愿军总部授予“攻守兼备”锦旗。
“这就是军号的神奇力量!”龙强说:“冲锋号响,我们也会向先辈们一样,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部队驻地——
“军旅强音”激发民众国防热情
军号声声,回荡在营院上空,也传到了与该师一墙之隔的村庄。
“第一次听到的时候有点吓了一跳,以为部队有啥重要活动了。”回乡省亲的李桂芹回忆道。村里有这种想法的不只他一个人,李桂芹告诉笔者,当时,村里有不少村民都不约而同地走出家门,将目光投向了部队营区方向。
“为啥今天吹响军号了呢?”回到家中,李桂芹打开手机搜索新闻才看到:我军已全面恢复播放作息号。随后,他又搜索了军号的历史、号种等内容,对军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当即把相关链接转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军号,了解军号背后的故事。
消失多年的嘹亮军号声再次在军营响起,很快传遍十里村庄,激发了民众的国防热情。国庆长假开学第一天,在距某防空团营区不远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嘹亮的军号声让这里的师生同样意识到了变化:简单几个音节组成的作息号音,在全天不同节点准时从对面军营传来。
“如今的作息号种类丰富,充满阳刚血性,这是飘向社会的‘军旅强音’,让人精神振奋。”负责共建活动的学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利华说,现在,每天清晨的起床号,让不少大学生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甚至比起床铃都有效。
“号声响、士气扬,对于军人来说军号就是一种精神图腾。”与王利华谈起军号,该团政治处副主任孟照强难掩欣喜:“消失多年的军号旋律重新回荡军营、激荡训练场,唤起了军人对峥嵘岁月的记忆,激发着我们练兵备战的内动力。”
“这些天,熟悉的军号,不变的旋律,一次次冲刷着我的思绪。”该团驻地村庄60岁的老人李和顺,是一名参加过某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对军号有特殊的感情。他告诉笔者,当年作战的时候,无论身体多么疲惫,只要战场上雄壮激越的号角声响起,官兵就能不怕牺牲、不顾一切地冲向敌阵。
近段时间,李和顺老人总喜欢独自到营区周围散步,伴随着军号声,走起路来也劲头十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军号重新‘应征入伍’,人民军队距离强军目标的实现又近了一步!”(张雅东 郑岳明 陈 洁)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