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以笔作枪,冲击封建政治的勇士王韬

2018-11-01 10:25 来源:新华网

    1862年,王韬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清政府下令逮捕,后逃往香港。为挣钱糊口,王韬协助英国传教士、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翻译《诗经》《春秋》等中国经典,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

  青年时代的王韬就喜欢读“域外书”,然“惟以老母在堂,不敢作汗漫游。”1867年,理雅各邀请王韬前往英国。此时他的母亲已故,没有后顾之忧的王韬欣然接受邀请,踏上欧洲的土地。

  异国三年间,他将所见所闻所感,如西方的文化、科学、教育、经济与政治制度等记录下来,后编辑成《漫游随录》,增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同时他以其东方文化人的身份,在西方传播了中国文化。

  受西方报业的启发,王韬于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其创办伊始表现出不同一般的个性:坚持按日出版、由中国人完全自办自营及突出的政论色彩。王韬曾在《本馆日报略论》明确表示,《循环日报》不仅要将国内外要事消息汇于一纸,而且要毫不隐讳地表述报社的看法和主张,“借彼事端发挥胸臆,以明义理之不诬,报应之不爽”。他发表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认为只要中国统治者顺人心,尽人事,亟图变法自强,就能促使中外之势发生变化。

  不仅如此,王韬还希望以编纂刊行西方历史著作来增进中国人对西方世界的了解,从而打破中国官民的封闭状态。同时期望通过对外国史志的介绍、对西方国家强弱盛衰变化原因的探讨,针砭中国现实,刺激国人发奋进取,改革图强。他的《普法战纪》和《法国志略》在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到19世纪90年代,梁启超在《西学书目表》等书中对其加以大力推荐。戊戌改良运动的发动者们,试图以其中对国势、政体、民情、科学技术等时代焦点问题的强烈关怀,来引发国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从而促进中国改革运动的早日到来。

  甲午一役,中国跌进了更加耻辱的灾难之渊。王韬把拯救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新一代维新主义知识分子身上。1894年,他在上海与孙中山见面,为其写信给当时在李鸿章幕中供事的朋友,请他介绍孙中山与李鸿章见面。1895年,他与“公车上书”后名声正响的康有为在上海见面,鼓励他把改革的主张变为改革的政治活动。

  王韬欣喜于新一代改革者的政治实践,自己却再无精力投身其中。1897年王韬溘然长逝,一代思想伟人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