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曾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而根据广州市卫生计生委日前公布的数据,目前广州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5万名,起病年龄小于18岁的占4成。(10月15日 《羊城晚报》)
诚如专家特别指出,儿童青少年成长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即使被诊断,也有许多家长并不愿面对病情,最终导致孩子不能得到及时、规范治疗。的确如此,与身体健康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很难被发觉,也就谈不上得到很好治疗。甚至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积极面对,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纾解,而是羞于治疗,也就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人之健康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面对3000万青少年陷“情绪难题”,就不能大意。尤其是,青春期是自我意识觉醒认知的过程,也是自我认知与传统教育相冲突的重要时期,其心理问题纾解不好,一则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二则会影响他们的学业;三则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四则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纾解青少年“情绪难题”不仅需要家庭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其一,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就提出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要求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密切联系家长、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等,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和学校就须落实好。
其二,家庭教育不容小觑。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一方面应该善于学习一些心理方面的科学知识,并注意发现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并加以纾解;另一方面若有必要,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切莫因为不值当或者脸面,而羞于让孩子看心理医生。须知,孩子的“情绪难题”家长无法纾解时,求助心理医生是最好的方式。
其三,社会力量也应给予关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所以,社会专业力量,也不妨关注青少年“情绪难题”,比如,通过心理知识进课堂、进社区等,让更多的家长和青少年掌握心理常识,正视心理问题,以防范无形中的心理问题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总之,“情绪难题”不仅是青少年成长中的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一道教育问题,也是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道课题。因此,需要全社会合力解决。尤其是青少年家长须切实负起责任,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引导孩子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杨玉龙)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