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英勇就义。
就义前,他曾在狱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一个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中国人很重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了个人升官发财而活,那样苟且偷生的活,也可以叫做虽生犹死,真比鸿毛还轻。一个人能为了最大多数中国民众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如果用一个词句来形容邓中夏的一生,那就是“燃烧”。邓中夏炽热的性格像一团火,映红了党的旗帜,也映红了中国工人运动的旗帜。
邓中夏,字仲澥,又名邓康,1894年10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邓中夏是中共第二届、五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工人运动的领袖。1920年10月,邓中夏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参与组织领导省港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30年被任命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特委书记、红2军团(后改为红3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同年9月21日,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英勇就义。
邓中夏,出生于湖南宜章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其父亲中过举人,当过县长,从小入私塾读古书,后入县办小学、衡阳中学,又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师从具有强烈爱国主义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家杨昌济,经常在星期天到杨昌济家听杨先生传授新知识、讲解新思想,与毛泽东在杨宅相遇相识。在湖湘的土地上,邓中夏属高个子,毛泽东身材比邓中夏还高,又年长邓中夏一岁,邓中夏对毛泽东以兄相称相待。他们二人都性格豪爽,志存高远,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往往一拍即合,以致后来二人在求学求知求真理的道路上成为莫逆之交。
1917年邓中夏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给邓中夏提供了求知、成才的良好条件。特别是李大钊应聘来北大担任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后,邓中夏有幸与之结交,开始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浓厚兴趣。为了学习原著,他抓紧补习外文。1918年底,他和几位同学利用假期,到唐山矿区进行调查,了解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深刻体验到提高民德民智的迫切性,他立志要为唤醒民众而奋斗。1919年3月,他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并当选为总务干事。4月3日至5日,讲演团在北京东便门蟠桃宫连讲了3天,他又将讲演团分成若干小组,去乡村厂矿讲演。他自己来到长辛店、赵辛店等地,并结识了史文彬等老工人。
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刭北京大学,爱国的学生被激怒了。5月3日晚,在北大学生大会上,邓中夏激愤地说:“我们不做亡国奴,就要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我们要求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我们要抗议,要用实际行动反对帝国主义。”5月4日凌晨,邓中夏和北大学生一起,参加了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当看到北京政府教育部的一位次长匆匆赶来劝阻,说什么“学生就是好好读书,国家大事可以交政府去办”时,他迎上前去,大声问道:“交政府去办!政府会办什么?政府就会卖国!”他还指着那位次长说:“你身为教育次长,自己不爱国,还不准学生爱国,你是中国人吗?”
邓中夏随着愤怒的学生冲进了赵家楼,最后放火烧了赵家楼。当反动军警赶来镇压学生时,邓中夏险遭逮捕。当晚北大学生干事会成立,邓中夏负责干事会文书股工作。接着,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邓中夏任宣传股主任。5月下旬,邓中夏作为北京学联代表前往湖南,和毛泽东一道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并参加领导全省学生的罢课斗争,声援北京等地的学生爱国运动。
李大钊、邓中夏等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成员,于1920年9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邓中夏积极协助李大钊工作,发展了朱务善等参加小组。从北大毕业后,他受小组指派,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为此,他失去了胡适推荐的到欧美留学深造的机会,也拒绝了父亲在农商部为他谋到的美差,立下“不当官,要做公仆”的志向,决心全力以赴从事工人运动,为工人阶级谋利益,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开展“平民教育”的旗号下,邓中夏首先建立工人识字班。开始,有人认为干苦活学文化没用,“要是发窝头我们才来上课”。邓中夏耐心去讲解——认字才能不受愚弄欺压,终于使大批工人下班后自动来学。他在教文化的同时,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使大家团结起来成立了工人俱乐部。邓中夏作为这个俱乐部的代表,为工人们操办各种福利,同时也赢得了工人的信赖。1925年,他到广东领导省港罢工,为了让工人安心斗争,组织动员各界把多少万人的吃住都安排妥当,被人称为“工人政府的总理”。
由于他一口湘音,别人难懂,于是,他在北京就学北方话,在上海就学上海话,到广州就学粤语。那些揪人心扉的演讲,给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1933年初,邓中夏在上海担负救援受难同志的工作,仍不顾过去长年曾公开活动容易暴露的危险,以化名到处奔走,甚至召集会议演讲。上海的一些老工人听后说:“您讲得真好,我们听后就想起了好多年前的邓中夏。他就是长相比您年轻一点,口音也不大一样。”
1932年11月,中共中央派邓中夏担任中国革命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由于互济总会的工作常常要与各方面人士接洽和商谈,同志们为他的安全担心,曾劝他要注意隐蔽,不要在公开场合讲话,尽量减少外出活动。而他却认为做工作固然需要善于隐蔽,但不能为了安全而失去与群众的联系,否则便毫无作为,会失去一个革命战士的作用。
然而,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1933年5月15日,他去找互济总会援救部部长林素琴商谈工作时,遭到了法租界巡捕的逮捕。
邓中夏被捕后,敌人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是怀疑他是林素琴的上级,是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干部,便将他打得遍体鳞伤。而他只说自己叫施义,在湖南当教员,这次是来上海访友的。不料,林素琴被引渡到上海警察局,向国民党当局供出化名“施义”的人就是邓中夏。蒋介石立即亲下手令,花现洋1万元买通法租界官吏,将邓中夏引渡到上海警察局,随即又押往南京宪兵司令部监狱。
邓中夏知道自己被出卖后,在监狱对曾在湘鄂西苏区共过事的难友郑绍文说:“我就是邓中夏,‘施义’是我被捕的化名,由于败家子的出卖,我的身份早已暴露了。”当郑绍文根据陶铸的意见,当着难友的面问他的政治态度如何时,他一跃而起,激动地说:“好!问得好!同志们应该关心我的政治态度。请你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化成灰,也还是共产党人!”他的坚定态度,得到陶铸及其他难友的赞许。
国民党当局精心设计了对邓中夏的所谓“攻心方案”。在这些“攻心”战中,有前来劝降的叛徒,结果不待开口,就被邓中夏怒骂得灰溜溜地走了;还有前来劝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有一位国民党中央委员,声称要与邓中夏谈谈理论上的问题,在两三个小时的争辩中,他却把这位委员批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最后,他对这人说:“请你转告你们的中央委员会,假如你们认为自己有理,我邓中夏有罪,那就请你们在南京公开审判我。我可以与你们订一个君子协定:你们全体中央委员都可以出席;我嘛,连辩护律师也不要。最后谁情亏理输,便要自动向对方投降。”他还说:“我量你们的蒋委员长第一个就不敢这样做!”
邓中夏在狱中虽经严刑拷打,仍然坚定不屈,在一次审判中,军法官歇斯底里向他提问:“难道你就不想出去,就不想获得自由?”他幽默地笑道:“我看你们在南京坐不了十年!”他回到牢狱后,在墙壁上写下10个大字:“但看十年后,红花遍地开。”又给中央留下一封信:“同志们,我要到雨花台去了,你们继续奋斗吧!最后胜利终究是属于我们的!”
1933年9月21日黎明,一辆囚车开到看守所的院子,军警嚎叫“邓中夏出来”,邓中夏从容地穿好衣服,然后向牢门走去。当他来到囚车旁,一个军法官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转身看了看宪兵,对他们说:“对你们当兵的人,我倒有一句话说,请你们睡到三更半夜时好好想一想,杀死了为工农大众谋福利的人,为人民求翻身的共产党人,对你们自己有什么好处?”一句话把军法官气得大叫。邓中夏走上囚车,朗声大笑道:“你们害怕了!总有一天,当你们的士兵觉悟过来的时候,你们的末日也就到来了!”
在雨花台下,他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昂首走向刑场,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