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财经报道 >财经要闻>正文

存款增速跌至“谷底”,钱都去了哪儿?

2018-09-06 15:00 来源:新京报

    近年来,银行吸储困难,存款增速面临“滑铁卢”。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4%,跌至近40年来的“谷底”。央行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末,全国住户存款余额约为68.4万亿元人民币。若按14亿人口计算,中国人均存款余额不到5万元人民币。银行存款“滑铁卢”了?钱都去了哪儿?


  【原因】

  投资理财、高房价成存款增速放缓主因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银行存款的增长,也像经济增长,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增速会放慢,而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但是,从我国目前出现的存款增速放缓情况来看,显然不完全是存款规模达到较高水平的体现,而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问题,导致存款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很显然,居民储蓄存款下降,是导致存款增速放缓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2018年4月份居民存款大幅下降1.32万亿元,创下单月最大降幅。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个人存款较3月末下降9209.86亿元,占存款下降总额的77%。虽然此后止住了跌势,但反弹乏力,7月份居民存款环比仍减少0.4%。

  由于我国是一个高储蓄率国家,居民储蓄也一直被认为是保障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中,居民储蓄发挥的作用很大。但是,从近年来居民储蓄的实际增长来看,由于受房价上涨、教育医疗等方面支出增加、各类理财产品增多、互联网金融逐步发展、居民消费升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居民储蓄也出现了增速放缓、储蓄率下降的现象。

  特别是房价上涨,不仅让居民储蓄受到很大影响,居民正常消费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加上非法集资、传销等行为比较猖獗,也从一个侧面转移掉了一部分居民储蓄存款。即便规模有限,也是必须重视的因素。

  而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银行不规范性存款明显减少,也一定程度上导致存款规模下降。企业为了应对检查等经常出现的公款私存等行为,也基本得到遏制。因此,在不规范存款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继而对银行的存款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商等的迅速形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许多银行存款。不止是年轻人,一些原本主要依靠银行卡、现金等完成支付行为的中老年客户,如今也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宝,客观上也使得银行存款的数量减少。

  银行存款增速放缓,对银行带来的压力较大。因为,银行主要是靠存贷息差维持运行的。尤其在资管新规出台以后,银行来自于理财等方面的业务会受到更多约束与限制,收入来源会减少,就更加需要通过扩大存贷款业务增加收入。存款增速放缓,必然会对银行的贷款业务带来影响。因此,银行为了多揽存款,几乎都用上了“高杠杆”。但是,由此带来的存贷利息差缩小,要么银行自己承受,要么把负担转嫁给企业,不管哪种方式,都不是什么好现象。

  银行存款增速放缓,或是一个趋势性问题。但是,今年以来的增速放缓,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当这些因素消化以后,特别是资管新规的全面实施和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调整,都会对银行存款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只是,这些影响也会伴随着存款规模的不断增长逐步消失。从整体上讲,银行存款增长的速度会放慢,会逐步与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等相适应,而很难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财经评论人 谭浩俊)


  【风险】

  居民热衷投资需警惕“高杠杆”风险

  国人历来有重视储蓄、勤俭节约的传统。那么,家庭储蓄降低意味着什么?居民手里的钱都跑去哪里了?近几年与居民低储蓄同时出现的,是家庭高杠杆,后者是造成前者的重要原因。那么,当居民高杠杆与低储蓄并存,这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金融风险。

  近几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是导致居民存款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而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是低储蓄的最大原因。

  当前100城房价已保持连续11个月超过1.2万元的均价水平,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是在增加的。简单做个平均,大概每月有70%比例的城市房价是上涨的。近几年,很多中小城市房价起来了,很多都是翻倍上涨。

  房地产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人将买房当做一种投资行为,当做一种增值保值的手段,而不屑于传统的银行储蓄。与2008-2015年房价波动周期相比,本轮房价上涨周期中,新进入购房者的购房目的已由满足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为主,向投资性需求为主发生根本性转变。投资型购房行为占到一半以上。

  从更为直接的购房目的看,过去十年内,刚需型购房比例逐年下降,改善型购房比例稳步上升,投资型购房比例则快速上升,这一趋势在最近三年表现得尤为明显。投资型购房占比,今年一季度已达到50.3%,改善型购房占比也上升到17.8%。投资型购房行为占到一半以上的原因,是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把房产当财富保值的首选目标。

  在投资型购房行为兴盛的同时,居民住房个贷增长明显。银行半年报数据显示,国有大行房地产贷款投放规模仍居高不下,尤其是上半年三四线城市的个贷增长明显。建设银行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5012.16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881.49亿元,增幅6.84%。

  有一个数据,现在对于居民来说,个人资产的三分之二左右是房地产;对于银行来说,直接和间接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贷款比例的40%甚至更高。中国社科院此前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居民购房抵押率升至50%,已经接近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该报告还认为,中国家庭在金融机构的负债以消费性贷款为主,约占居民负债的2/3,大约是经营性贷款的2倍。而在消费性贷款中,以住房贷款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占八成左右。

  由于投资渠道相对狭窄,许多家庭愿意承担高房贷,从而导致房价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而部分居民只能依靠更多的按揭贷款来购买房屋,客观上也推动了居民杠杆率的升高。因此,网上流传月挣3万还过着月工资3000的生活,住在高档小区和别墅里吃榨菜。当高房贷与低储蓄并存,不得不引起警惕。美国2008年债务危机,就是因为它的居民开始负债。适当的债务率有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较高的杠杆率和低存款,则意味着抵御风险的能力在下降,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财经评论人 朱邦凌)


  【影响】

  家庭存款“滑铁卢”映照80后财务压力

  数据显示,今年6月,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跌至40年来的“谷底”。

  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保持了几十年的强劲增长。居民储蓄的高增长保证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平稳运转,银行能够向实体经济持续提供金融支持,保证了各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如果大量居民不再选择储蓄,意味着商业银行“头寸”的减少,这对于经济运行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自然值得关注。

  居民储蓄增速走低,利空商业银行。长期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则为这种收入来源各大银行提供了稳定的基础。在储蓄利率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息由央行统一规定,各家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可能充分展开,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因子先天不足。在存贷款利息市场化之后,各银行确定的存贷款利率有了差别,但两者之间普遍具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由息差所带来的收入一直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储蓄增速下降,甚至有人不再储蓄,直接威胁到银行利润的稳定性。

  但放在全局性的场域来看,居民储蓄增速减缓不见得就是坏事。我国长期以来的储蓄高增长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东方民族勤俭节约重视财富积累、金融市场开放度不够、缺乏理财渠道等。

  目前出现的储蓄增速减退,一方面表明居民理财渠道已有所拓宽,老百姓参与其他投资渠道后导致储蓄分流。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随着以80后为代表的年轻人组成家庭,背负着上一辈人基本不具备的财务重担,住房、子女抚育等大额支出,使他们很难有余力参与到储蓄中去。家庭存款大幅下降,其中年轻家庭为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已经成为社会主体的年轻家庭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压力,这种状况正在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居民财富结构,特别是储蓄的构成产生影响。

  当然,在互联网兴起以后,新兴的网上理财对很多激进型居民产生很大诱惑,这导致一部分储蓄分流到了投资市场。但是,最近一两年频繁出现的互联网金融的乱象提醒居民,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很大,居民投资需谨慎。

  目前,居民储蓄增长的走势并没有改变,为银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货币政策提供了顺利施展的基础条件。但增速减退仍需高度关注,对于我国的银行来说,应该从这种趋向中看到风险,加紧进行机制改革,拓展新的业务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进一步打开,外资银行等将逐渐进入中国,中资银行面临全新的竞争,依靠存贷款息差来作为利润支撑的路会越走越窄。中国的银行只有奋起改革,才能在这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财经评论人 周俊生)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