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记忆 >历史人物>正文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2018-08-30 11:40 来源:祖国网

    1912年8月15日晚10点许,在北京前门街头,设卡的宪兵将三辆马车拦住,从车中拽出一位35岁的中年人。这人随即被带往位于西单牌楼玉皇阁的军政执法处,当夜凌晨1点被枪杀。

    死者名叫张振武,是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被尊为共和元勋,和孙武、蒋翊武并称“辛亥三武”。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张振武

    张振武,1877年生于湖北罗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将领,“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毕业于竹山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到老师的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加入了体育会,学习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同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毕业回国,任小学教员,期间因宣传反清革命思想被捕。1909年参加共进会并负责财务。1911年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首义者之一,1912年8月16日在北京遇害。


    卖祖产,充经费,助起义

    张振武少年时期就学于湖北省师范学校,接受了不少进步思想,肄业后在武昌省城黄鹤楼道小学当教师。他很善于教学,常在讲课时启发学生革命思想,唤起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观念。

    不久他参加了共进会,帮助料理会中的财务事宜。为了革命需要,他不顾家人反对,卖掉了湖北罗田、竹山老家的田产。凡一些革命同志向他求援,他都尽力给予帮助。

    武昌起义爆发前夕,孙武负伤入院,蒋翊武仓皇出逃,革命机关相继被破坏,“首义三烈士”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更是惨殁于总督辕门之下。危急形势下,张振武主动站了出来,他联络各方,力主提前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9日,汉口机关被破获后,清吏大肆缉捕党人,张振武与朱次璋、李华模等磋商,联络各方代表约于10月10日晚7时发难。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武昌起义——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

    次日清晨,方兴邀约甘绩熙、李华模、李南星和朱次璋等测绘学校革命党人一起商议,请李华模、朱次璋与张振武联系,李、朱二人返回后向方兴报告:张振武说,今夜必动。能白昼动更佳。蔡鹏来、朱次璋、李华模等以张振武胆识过人,推其为武汉总代表,张振武推辞不就。 


    “大敌当前,有敢言弃武昌者,斩!”

    江夏保卫战中,张振武起到了重要的领导、指挥作用,每次革命军奔赴前线,他必亲往激励,有一次翻越壕沟时甚至险些落水溺亡。

    汉阳失守、革命军士气陷入低潮,黄兴主言放弃武昌、退走南京之际,又是张振武坚辞批驳,以示反对。张认为,武昌和汉阳有大河相隔,北洋军要想攻下并非易事;就算能攻下,也为其他各地革命赢得了宝贵时间。至于黄兴所谓南下攻取南京,他认为不过是洪秀全一般的结局,并无可取之处。

    为稳固军心,张振武发言时甚至以佩刀砍地,眦裂发指:“武昌为兵事重地,倘不死守,则东南摇动,望风披靡,大敌当前,有敢言弃武昌者,斩!”

    会后,张振武不顾自己有伤在身而愤起驰马举旗,并沿街高呼:“汉阳不守,乃我战略撤退,武昌万无一失!”此举颇令民心安定。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辛亥革命》剧照,房祖名饰演张振武

    之后,北洋军炮轰武昌,炮弹一度落入军务处并炸死炸伤卫队三十余人,一颗流弹甚至落在了会议桌旁,与会人等均吓得面如土色,唯张振武坦然笑道:“可移至楼下,照常办公,不必惊恐!”过人胆识可见一斑。


    袁世凯和黎元洪的阴谋

    武昌起义之后,军政工作需要迅速开展,于是召开会议,讨论如何组织政府。由于原拟定的文件毁于战火,导致无军政首长可遵,无成规可循,会议诸将大都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这时张振武较有见识,他倡议设军务部,总揽军队编制、人事配备、饷项支出、机关存废等事。

    在当时,黎元洪虽然贵为副总统兼湖北都督,但当时坐镇武汉的主要军事将领其实是共进会的孙武、张振武和文学社的蒋翊武,人称首义“三武”。有这“三武”的存在,被推上“都督”宝座的黎元洪自然百般受限制。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黎元洪

    日积月累,彼此间嫌怨日深,面和心不和,已是军政府中公开的秘密。身为都督的黎元洪心里虽然恼怒,但慑于张振武的“枪杆子”,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恰巧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后,一直想打压南方革命派的军事力量,因此在对于张振武的态度上和黎元洪达成一致。在袁世凯的亲信、参谋次长陈宦的策划下,黎元洪决定与袁世凯合作,对张振武来个调虎离山之计,将他弄到北京去将其架空。于是袁世凯以表彰功勋的名义将张振武等人召到北京,并封他们为总统府军事顾问官。

    张振武一看这情况,摆明了想架空他嘛,于是对陆军总长段祺瑞抱怨说:“难道我们湖北人就配做个顾问官?”袁世凯没有办法,只好又封他为蒙古屯垦使加以敷衍,又在经费等具体事务上百般拖延,张振武看袁世凯只是敷衍了事,一怒之下便回了武昌。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袁世凯

    后来袁世凯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参议员刘成禺、郑万瞻回武昌进行调解。刘成禺等人属于议会中共和党的参议员,张振武属于共和党中的民社派,他们出面张振武也不能不给面子。在各方努力下,张振武和黎元洪等武昌地方军政大员至少在表面上恢复了和气,而后袁世凯趁热打铁,再次发来电报邀请张振武赴京。

    临行前,黎元洪还赠送张振武大洋4000,以作川资。

    可他哪里知道,他们一行40余人前脚刚到北京,黎元洪给袁世凯的电报后脚就到了。 

    “张振武以小学教员赞同革命,起义以后充当军务司副长,虽为有功,乃怙权结党,桀骜自恣。赴沪购枪,吞蚀巨款……元洪爱既不能,忍又不敢,伏乞将张振武立予正法,其随行方维系属同恶共济,并乞一律处决……”。

    袁世凯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回电说:“原电蛊惑军士,勾结土匪,破坏共和,昌谋不轨等,近于空言,似不得为罪状”,要求黎元洪补充说明,确认黎元洪所说情况是否属实。

    黎元洪当即再度回电,说明“张不独为全鄂之害,实为天下之害”,同时还派了饶汉祥等人,快车进京,面见袁世凯,“告袁以鄂军队俱已布置妥协,万无他虞,请即日行刑”。袁世凯见黎元洪已做好准备,于是在1912年8月15日发布军令处决张振武。


    “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

    1912年8月14日,张振武在德昌饭店宴请同盟会和共和党要人,希望“消除党见,共维大局”。8月15日晚上,为调和南北感情,他在六国饭店宴请北洋将领姜桂题、段芝贵。酒席散后,张振武与冯嗣鸿、时功玖分乘三辆马车回旅杜,途经正阳门时,潜伏的军警突起拦截,按照袁世凯的军令,将张振武捆绑起来,押解西单牌楼玉皇阁京畿军政执法处。

    临刑前,张振武还抱一线希望,要求公开审判,根据罪名定刑,“岂可凭空杀人”。负责监刑的执法处长陆建章晃着袁世凯的命令,“大总统军令上只有‘立予正法’,并未命令审讯。”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张振武怒道:“不料共和国如此黑暗!”  

    1912年8月16日凌晨1时,张振武在执法处被绑于木桩上,其腿、肩、脑、腹、胸等处共中六枪,“死时腹裂肠出”。当晚,张振武的亲信、湖北“将校团”团长方维也在旅馆被捕,随即枪决。这就是震撼民国的“张振武案”。

    张振武被杀之后,全国舆论哗然。报界纷纷发表评论,指责此案与民主法制相悖。《民立报》认为,“共和国家全赖法治,惟法律乃能生杀人,命令不能生杀人。惟司法官乃能执法律以生杀人,大总统不能出命令以生杀人。今以民国首功之人,大总统、副总统乃口衔刑宪,意为生杀。”嘲讽袁世凯这位民国总统与专制皇帝完全一样,他们的命令就是法律,法律就是圣旨;民国虽建,但人治犹在。《亚细亚日报》的评论者还就张振武案,将民国法律与清朝法制相比,借以抨击袁世凯与黎元洪。


    “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张振武死前,写下了三封遗书,其中一份是给黎元洪的。信中说:

    “元洪足下:我能手造中华民国,自起义以至今日,实属傥来之岁月,死生久置之度外矣。但恨不死于战场而死于雠仇之手耳。好一个爱既不能,忍又不可。足下如再爱我,请将我全家杀戮,使一家骨肉聚首九泉,振武感激不浅。足下之待英雄真是神圣不可侵犯。古人云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言念及此,肝肠寸裂,暗无天日之世界,我亦不愿活矣。总统不交法庭而下军令,不以刀杀而以枪毙,不赴法场而赴暗室,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辛亥三武”之一写给黎元洪遗书:死后有知,当为雄鬼以索其命

张振武之墓

    张振武对黎元洪的恨,就算死了也难以释怀,而他的死对于民国初年政坛的纷争来说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而已。但所幸他的事迹并没有被世人所遗忘,1982年8月15日,在张振武的故乡竹山县,政府出资将张振武的坟墓修缮一新,并由当年参与辛亥革命的老人喻育为之撰写墓碑,表示永远的怀念。虽然这样的纪念蹉跎了半个多世纪,但也足以让张振武在天之灵有所安慰吧。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