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武县扶贫扶志,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寓教于乐,激发内生动力
《祖国》消息 四川省平武县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乡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通过“三抓三促”,引导群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充分激发群众感恩奋进的内生动力,提振脱贫攻坚精气神。
抓“村规民约”体系建设,促群众治理规范化
将建立和完善简洁、务实、管用、易记的村规民约作为“三大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强化问题导向,全面清理检查。采取村级自查+党委复查+法律审查“三级联查”方式全面清理检查现行村规民约。各村充分发动群众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当前重点工作实际开展问题查摆和讨论,各乡镇党委组织专班对村规民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核,并组织司法所、法律顾问重点审查村规民约内容是否合法,并形成修改意见。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规范完善。结合脱贫攻坚要求,立足于规范群众“道德范围内、法律底线外”的言与行,对村规民约进行规范完善。由驻村干部参与,各村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对不通俗易懂,空洞繁杂的重新制定;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损害村民合法权益的予以删除;对不符合群众利益和意愿的予以修订;对群众拥护、诉求强烈的进行增加和完善。三是突出效果导向,全面推广宣传。修订、完善的村规民约经乡镇党委组织审查并由备案后,在村务公开栏张贴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依托文化大院、文化服务站,乡村文化节、文艺小分队宣演等载体和形式,对村规民约进行宣传宣讲,营造出“我制定、我承诺、我执行”的良好氛围。
抓“道德评议”体系建设,促典型激励长效化
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对村民践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情况进行评议、评价,促进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一是健全评议组织。各村根据实际,通过道德信用社、乡风文明理事会、德信评议会等方式组建农村道德评议组织。评议组织一般由监委会成员、乡风文明监督员、农村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成员不低于3名,由乡镇统一发放聘书。评议员由群众推荐、组织举荐等方式推选,并在本村广泛公示征求意见建议。二是完善评议标准。以乡镇为单位制发包括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家庭和睦等内容的指导性评议标准,各村以“村规民约”为基础,结合村级治理实际制定补充评议标准,形成“基础化+差异化”的标准体系。以各村“两委”为主体制定道德评议项目,各道德评议组织在乡镇党委指导、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评议活动。三是丰富评议载体。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清洁卫生、孝老敬亲、发展致富、遵纪守法、诚信友善)评选,各乡镇、村结合脱贫攻坚实际开展“好儿媳”“感恩奋进•脱贫之星”“产业之星”等丰富形式的评选表彰,使道德评议具体化、系统化。对先进典型给予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表彰奖励。激发群众“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增强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抓“乡风监督”体系建设,促监督督促常态化
结合当前农村治理的难点,建立“监督+反馈”于一体的乡风文明监督体系,推动风气监督向一线延伸,干部作风在一线检验,乡风文明在一线涵育。一是健全乡风文明监督机制。各乡镇结合实际统一制定《乡村文明新风宣传监督实施办法》《乡村文明新风宣传监督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办法。采取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明确资格条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招聘“乡村文明新风宣传监督员”300余名。乡风监督员紧盯基层铺张浪费、“微腐败”等问题以及三资管理、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既当“宣传员”又当“指导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高清探头”。建立“双评”机制,对村民和监督员进行双向评定,确保落地见效。二是强化乡风文明监督能力。依托“农民夜校”片区中心校,对“乡村文明新风宣传监督员”进行统一培训。结合脱贫攻坚要求和工作职责,把“乡村文明新风宣传监督员”培养为脱贫攻坚政策“明白人”,“就近”对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并反馈监督执行情况。通过“宣传监督员”推荐、村“两委”初评,乡镇党委审核等程序,在各村评选乡风文明“季度明星户”和“年度明星户”,分别纳入农民夜校村级师资库和乡级师资库。由乡镇统一组织培训,打造一支讲得出、讲得好、群众能认可的乡风文明“土教师”队伍。三是开展乡风文明专项整治。着力纠正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嗜酒好赌、不孝老不敬亲等不良风气。开展“道德信用”建设,设立道德“红黑榜”,并对“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公示。对违反“村规民约”“乡风文明”要求的,由“乡风宣传监督员”一对一进行“劝阻”,对屡教不改或劝阻不听以及被纳入“民风监督黑名单”的,经村道德评议组织评议、村“两委”审核,报乡镇乡风监督委员会审定后,按“村规民约”相关规定,取消其评先评优、公益性岗位聘用等资格,通过“一票否决”制,着力引导群众知荣辱、讲诚信,守法纪、尽义务。(文/图 刘仁喜 胡顺涛 王兴莉)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