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是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辛亥革命元勋,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他追随孙中山在奠定广东革命根据地中起过重大作用。孙中山曾说:“干革命,有两达(邓演达,张民达),革命有希望。”足见孙中山先生对他的赏识和器重。
邓演达生于1895年,是家中次子,父亲邓镜仁是清末秀才。邓镜仁目睹列强的欺凌,清朝的腐败,忧国忧民,唯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他寓意赫胥黎《天演论》主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哲理,为次子取名演达,字择生,并教育儿子要顺应历史潮流,做有思想、有学识、有作为的人。邓演达从小就萌生了立志学习军事,做一个出色的为中华民族服务的军人,以报效国家的愿望。
1909年,年仅14岁的邓演达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他是学校里年龄最小的学生,但学习成绩最好,聪颖过人,在同学中有“铁汉”之称,为校长邓仲元所赏识,并被吸收为同盟会员,开始步入革命征途。
当时全校同盟会的革命党员只有20多人。有一次邓仲元对其同乡学生廖尚果说,要多努力,争取得个第一名,为惠州人争光。廖回答说:争取第一名自有邓演达,轮不到我,不找这个麻烦。
参加同盟会后,邓演达和其他革命党员经常传阅秘密的宣传刊物,受到很大的教育。每逢节假日,他们又经常集结在一起,到黄埔郊外活动,议论国家大事,在革命大潮中,逐步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
1910年,广州庚戌新军起义,由于事起仓促而失败,清军到处捉拿革命志士。在白色恐怖中,邓演达、郭冠杰等“陆小”学生身着军服,佩戴校徽、臂章,秘密携带宣传标语,避开军警,由黄浦进城,四处散发传单。反清宣传品的出现,使清廷官吏触目惊心,激发了人民反清的斗志。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陆军小学堂也成立了革命军,邓演达与郭冠杰等人,被派往汕头。到达汕头之后,邓演达等人与当地义军会和,分三路分别进攻警察局、水巡局和炮台。清朝官兵闻风而逃,未及交锋就缴获一百多支枪。潮汕之役胜利后,成立了以革命党人为主体的广东军政府。“陆小”的学生军从潮汕回到广州,邓仲元派邓演达到黄顺和统领的民军当教官,把民军训练成正规的革命军。16岁的邓演达当教官,在革命军中成为佳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邓演达刚从广东陆军小学堂毕业,就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中。他怀着革命热情,同本校部分毕业生一道参加学生军,跟随姚雨平北伐,在战争中得到很好的锻炼,军事才能崭露头角。
然而,革命成果很快被窃取。孙中山被迫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篡权登位,企图扼杀革命。残酷的现实和革命理想的矛盾,让邓演达痛感革命失败之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人缺乏强大的武装力量,于是决定重习军事。他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步兵科第六区队作插班生,据和他同一住房的郭冠杰回忆说:“其为性纯洁,不慕荣利,好读书,学校的一切学术科也能悉心研究,每试必列前茅,经史子集无不读。”
1913年,邓演达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一年后毕业。适逢孙中山发动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他精神振奋,积极投入准备工作。然而不久,“二次革命”失败。
辛亥革命后10年间,邓演达辗转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1922年6月,陈炯明于广州武装叛乱,公开反对孙中山,拥陈者不少,但邓演达始终不为所动。11月前往上海晋见孙中山,表示继续拥孙之决心。孙中山对邓印象更佳。1923年孙中山授邓演达为少将衔参军。
1924年1月2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国民党“一大”于广州召开。邓演达衷心拥护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并努力贯彻执行。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建议支持下,孙中山决定筹办黄埔军校。任李济琛为副主任,邓演达为团长职务。
在学校里,邓演达与很多共产党员成了好朋友,与共产党人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密切合作。他也因此受到了国民党右派的批评。蒋介石暗中指使王柏龄对他进行监视,千方百计排挤邓演达。邓演达以革命大局为重,辞去黄埔军校职务,远赴德国柏林求学。
1925年3月,邓演达在德国听到孙中山病逝噩耗,不胜悲痛,曾致信友人表示,“此后,不独中国,即亚洲前途亦黯然!”,并在柏林参加组织悼念孙中山逝世的活动。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邓演达深感不能离开现实斗争而专心求学,便毅然弃学回国。回国后,邓演达复回黄埔军校。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了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邓演达极不满蒋介石所为,更加遭蒋嫉恨。4月,由于坚定奉行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坚持与共产党人紧密合作的立场,乃被蒋介石借故调离黄埔军校,到潮州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教育长。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与支持下,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邓演达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着手筹建总政治部。7月离开广州赴北伐前线。
8月27日至30日,北伐军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直指武汉。这期间,邓演达经常带有关工作人员在前线参与军事指挥工作。9月5日邓演达继续参加督战,攻打武昌城。是役,他的翻译纪德甫不幸中弹阵亡,邓本人的马为敌人流弹打死,身上军服也被打穿10洞,幸本人无恙。
1927年3月19日,邓演达应邀出席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第12次会议。蒋介石派心腹从南昌抵武汉,企图诱惑邓演达放弃反蒋斗争及革命立场,遭邓严词拒绝。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对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人立即给予反击,在武汉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开除蒋介石党籍,撤销他的一切职务。邓演达还与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联名发表《讨蒋通电》,严厉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罪行。
然而,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獗,邓演达孤掌难鸣,痛感大革命功败垂成,失望之下,迫于无奈,谋划出走海外。发表了《告别中国国民党同志们》,谴责汪精卫与蒋介石同流合污、背叛革命的行径,表示自己“一面准备着争斗,一面准备着如果我们的中央确固了革命纲领”,自己就“受中央的命令立即回来工作”。
7月13日,邓演达发表《辞职宣言》,谴责国民党反动派曲解三民主义、分共、残杀农工的行径。
邓演达曾与宋庆龄说,各种反动势力“不能阻挠我追随(孙)总理的步伐,我准备牺牲生命以赴”。他积极联络有关方面人士,进行筹备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合的活动。8月9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代表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3党),表示要推翻蒋介石的反动政权,继续完成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邓演达被选为总干事。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基层组织遍布14个省、市,并准备在江西发动武装起义。他邀集黄埔军校进步学生组织的“黄埔革命同学会”,成为跟蒋介石嫡系组织的“黄埔同学会”相抗衡的团体,在军事上构成对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胁。蒋介石对邓演达的革命活动极为忌恨,悬赏30万元捉拿邓演达。
1931年8月17日下午,邓演达赴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出席江西起义干部训练班结业式,因叛徒告密,邓演达等13人不幸被捕,被关进静安寺英国巡捕房一间仅一丈见方的临时囚室。8月21日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从上海押解往南京。在此期间,蒋曾派人劝邓演达放弃其政治主张,当即遭邓严词拒绝,表示“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
1931年11月29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殁年36岁。
12月19日,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公开发表通电,强烈谴责蒋介石的卑鄙行径。
全国解放后,1957年冬,中国农工民主党派庄明远等人前往南京,将邓演达遗骸迁葬在南京中山陵内的灵谷寺左前边。
1961年11月,纪念邓演达殉难30周年时,朱德和宋庆龄题词赞扬邓演达。1981年11月在邓演达殉难5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彭冲代表中央再次表彰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坚强的战士”,“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
“人生自当忙不息,天地原来未瞬留。”这是邓演达牺牲前留下的诗句。邓演达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忠勇奋发,救国救民,追求真理,顺应历史潮流,以自己卓越的建树推动社会发展;他刻苦耐劳,廉洁公正,高风亮节,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催人奋进。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