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家安全 >专家观点>正文

保持战略清醒 坦然面对挑战——中美贸易战观察

2018-08-17 12:10 来源:人民日报

  在美国政府近期宣布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而中国予以对等反制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升格成为贸易战,基本上已经不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了。

  对中国来说,一如俗语所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靠主观美好愿望挡是挡不住中美贸易战的。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观察这一轮中美贸易战,对理解未来中美关系的战略走向,是异常难得的。从比较长的时段来看,这一次贸易战,可能只是中美关系进入新时期的开始,真正艰巨的考验,还远未到来。而观察并澄清此次贸易战发生后国内的一些错误认知,有助于我们正本清源,看清此次贸易战的真相和性质,进而采取应有的应对之策。

  7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到访华盛顿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发表共同声明之后,主题为“美欧日/美欧握手言和达成零关税自贸区,中国遭遇空前孤立/面临绝境”的帖文,如一股泥石流迅速席卷中国的自媒体社交平台,并迅速蔓延到部分传统媒体的网络平台,24小时内几乎已形成了炸平地球的汹涌气势。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达成协议的那一刻开始,欧美媒体就采取了截然相反的保留、狐疑乃至消极或者是否认的态度,认为无论是从产业结构、利益诉求,还是从谈判决策制度架构等各方面看,特朗普—容克声明更多是一种象征性、原则性的政治表态,充满了特朗普谋求个人国内政治声望,以及容克牺牲欧盟其他成员国利益谋求德国汽车工业免税的私货。

  如果认真解读那些席卷社交自媒体平台的奇文,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全文透出的核心意思是:敌人是如此强大,打也打不过,索性就从了吧,降了吧,怂了吧,一切就都天下太平了。换言之,与其说这是美国对华舆论战的炮弹,不如说是部分国人某种认知的产物:中美这轮贸易战,怂一怂就过去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上述自媒体帖文极其“热心”地直接替美日欧三方在24小时内签署一个零关税自贸区,并直接完成WTO规则升级,导致中国“陷入绝境”的背后,不过是在寻找一个体面投降的高尚理由罢了。可惜的是,帖文既没有事实根据,也缺乏理论体系的支撑。这让笔者不由想起尼克松记录的他和赫鲁晓夫的一次对话——赫鲁晓夫问尼克松:(美国)究竟想要什么?尼克松写道,我本来想说和平,但是担心赫鲁晓夫接下来会说,向我投降,我可以给你和平,于是我(尼克松)回答:我们要的是有尊严的和平。

  从这一轮的中美贸易摩擦冒头开始,部分人“爱好和平的淳朴本性”就始终闪耀着令人感慨到无以名状的“光辉”:比如极为深刻地自我反省,深度挖掘是否由于某些视频宣传资料,或者某些文件中的某些措辞,触怒了虽远在华盛顿但仍无所不知的美国领导人,导致其动了完全没有必要的雷霆之怒;比如非常辛苦地统计了中美商品贸易的总体口径,然后从各个方面引经据典,包括联系到日本幕府错误应对导致美国黑船事件的惨痛教训,论述放弃抵抗完全满足美方要求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等。这么良苦用心,如此“爱好和平”,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但比较不幸的是,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这种试图以认怂来解决问题的战略,属于美国学者杰维斯定义的“错误认知”,源自对历史的错误学习和一厢情愿的思考模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里的偏差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没有认识到美国主动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和升格成为的贸易战,具有显著的预防性行动的性质,是霸权国家对其认定的挑战者所采取的行动,并非纯粹普通意义上的贸易摩擦。2017年特朗普总统的前首席幕僚班农在日本有个演说,其中较为直白地解释了特朗普政府通过发动特别301调查对中国采取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抓住一个3—8年的机遇期,对中国冲击和挑战美国霸权的行动作出系统的回应;这种冲击和挑战,是中国基于自身经济长期成长,在可见的未来,从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发展、国民经济体量等方面冲击美元霸权,进而实质性地动摇和影响美国的整体霸权。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提出的各种技术层面的问题,是服从和服务于维护美国霸权,消除潜在战略挑战者的需求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就像大灰狼不断以戴帽子或者不戴帽子为由敲打兔子一样,问题不在于帽子以及怎么戴,问题在于大灰狼的意图。认怂不会消除这种意图。能够消除这种意图的行动,近似中国采取某种形式的自我了断,远远不是认怂者主张的根据美方提出的要求进行单方面有限度让步就可以解决的。

  其二,没有认识到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历史上和记忆中的那个想打谁就打谁,而且就能打倒谁的超级大国了。基于对脑海中无敌超级大国的认知,没法打,打不起,打不赢,只能“忍”,或者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国际社会,就非常顺理成章地成为选择。从中国自身的历史进程来说,这个意义上的认怂解决论的再度出现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巨大的悲剧,尤其是对持有类似观点的部分知识分子群体来说,更是如此——20世纪30年代,在面临日本的威胁和挑战时,决策者一度将赌注压在了国际联盟和九国公约组织的善意上。效果如何,有目共睹。

  各种信息显示,今天的美国已经不是那个对中国游刃有余,甚至让中国感到高攀不起的超级大国了——欧盟不买账,国内各种撕,领导人在推特上公开玩“推”过就是做过,做过等于做成的游戏。贸易战的后果,在美国国内引发的负面反应和不满程度,大致相当或者显著超过了某些中方自媒体对美国力量的认知和评估,形成了显著的认知倒置。新近的消息是美国共和党的最大金主科赫已经明确表达了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满,在日前出席政治捐资者会议上公开表示,他可以支持持自由市场理念的民主党人,而不是共和党的保守主义。如果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获胜,他就可以与民主党合作。如何准确地通过这些信息认识当下具有复杂多样性的真实的美国,修正对美国的错误认知,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其三,没有认识到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非常有趣的是,国内某些认为贸易顺差国打不过贸易逆差国的研究,与美国总统贸易政策智囊纳瓦罗的研究,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认知的贸易,基本都是贸易教科书上英国出口毛呢,葡萄牙出口葡萄酒之类的贸易。现实是,贸易战开打之后,受影响的企业采取的应对策略,是将生产线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出去——被特朗普盛赞的哈雷摩托这么做了;宝马也在考虑转移生产的问题;美国国会更是悄悄地要通过立法程序,减免1660种在美国无法生产的商品面临的因贸易战而提升的关税,其中半数来自中国。全球产业链,以及中国在其中基于比较优势的深刻嵌入,本质上就不是可以通过关税政策来扭曲的客观进程。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对策分析,终将得出相当程度上偏颇的结论。

  其四,将认“怂”当成一种振振有词的战略,源于对总设计师韬晦战略的碎片化随意解读。如果做一个词频分析,大致可以发现,贸易摩擦至今,“韬光养晦”突然在很多地方成了“民间国师”解决中美关系的最爱。对他们而言,虽然有理由相信他们认真读取《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太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如果能让普通民众把总设计师提出的“韬光养晦”与他们主张的“认怂”等同起来,那么他们的话就多少有了些说服力,或者是迷惑性了。不过,总设计师说的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绝不当头。这里的头,是取代苏联的位置,去当冷战时期阵营对抗的头。不当头,不扛旗,是指不要做和实力不相匹配的事,而不是任由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予取予求,却保持所谓的唾面自干。中美关系的发展,从来遵循的都是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辩证逻辑,而非任由美方作威作福,中方却照单全收。

  修正上述认知偏差,是此次中美贸易摩擦——贸易战过程中中国要接受的第一个检验。它检验的是中国,尤其是中国社会的各方群体,是否具备了必要的战略意志,去迎接伴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所必然承受的战略压力。这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稳健前行迈向新未来的开始。

  (沈逸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原载8月16日《光明日报》)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7日 03 版)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