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际瞭望 >国际要闻>正文

日本自卫队招募为何如此艰难?却被称作“工资小偷”

2018-08-17 10:35 来源:祖国网新闻

本文作者 郁志荣

一直听说日本自卫队兵源不足,招募困难,怎么会呢?日本虽然土地面积小,人口在亚洲不算少,足足有1.3亿人。在如此多的人群中征20来万左右的兵,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何况,日本是自卫队,宪法上规定日本不能拥有军队,也没有交战权。自卫队员一入伍,工资高、待遇高、地位高,上下班有规律,退役有补助,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职业。这才是世界上真正少有的享清福的“老爷兵”。无怪乎自民党高官,痛骂自卫队是“工资小偷”的组织。其实,仔细观察事情确实并非人们所想象得那么简单。自卫队招募兵员困难确有其事,而且困难还不小。以2015年为例,招兵形势非常不乐观,雇佣型自卫官(也就是起到骨干作用的职业军人)应征者仅为25,092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成。以大学毕业生为对象的“一般干部候补生”应征人数为7,334人,比上一年减少13.8%。此外,20183月,防卫大学的毕业生中还有25人拒绝加入自卫队。其实,在日本而言,自卫队队员的待遇不差。大学毕业后加入自卫队,月基本工资就能达到21.5万日元(约合1.12万元人民币)。而且,上班时间为8:1517:00、周末双休、过年有假期、各种保险退休金应有尽有。还有,吃穿住都是免费的。这比一般大学毕业生的待遇要高出一大截,应该是众人争抢的“金饭碗”。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是这句话对日本自卫队招募不适用。日本发布的《2015年防卫白皮书》已经证实,自卫队总需求人数为24万人,而实际人数只有22万,缺员24,180人。那么,日本自卫队招募兵员为何如此困难,原因何在?

一、自卫队招募困难原因

1、人口负增长导致招兵困难

日本总务省公布人口推估数字显示,截至2017101日,日本总人口为1.267亿人,连续七年负增长。在总人口当中,65岁以上者比例创新高,15岁以下者比例创新低。日本总人口在2008年达巅峰,2011年后逐年递减。以年龄层来看,65岁以上的人口比上一年增6.1万人,为3,515.2万人,占总人口的27.7%,比例创新高。15岁以下的人口比上一年减少18.8万人,为1,559.2万人,占总人口的12.3%,比例创新低,显示少子高龄化情况加剧。日本国立社会保障暨人口问题研究所估算,日本的人口在48年后,也就是2065年时,大约降至8,800万人,高龄者的人口比例占将近4成。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自卫队招募大兵的工作,将进入“寒冬期”。首先,年轻人数量下降,成为招兵困难的最大长远负面因素。其次,随着日本政要们非要将军力扩张到海外,幻想走军事大国之路,增加招兵数量,矛盾越来越突出。

2、新安保法案令战争风险增加

所谓新安保法案,是由《和平安全法制整备法案》和《国际和平支持法案》两个部分组成,一共涉及11部法律的修正案。2015716日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917日参议院委员会表决通过。日本政府在2016322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决定,将于329日起开始实施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全保障相关法。此举,令自卫队执行海外任务的大兵们风险陡然增加。新安保法出台,一个方面要求自卫队招募更多的兵员以满足执行海外派遣任务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这一法案的生效使自卫队员赴海外执行任务的风险大大增加。致使愿意参加自卫队的年轻人数量减少,“自卫队父兄会”佐贺县副会长古里昭彦道出真相:“应征者大幅减少,主要是受新安保法案的影响。特别是父母们从心底不想让子女参加自卫队。他们认为,自卫队就应该是边境警察、灾害救助队,而不是派到海外行使武力的军队。”

3、社会用人需求导致竞争激烈

日本自卫队招募为何如此艰难?却被称作“工资小偷”

日本女自卫队员

一般民营企业对社会人才需求增加,争夺越来越激烈。日本企业也是一个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的地方,而且企业能够给出更加优越的条件,吸引年轻人。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导致当下自卫队招募人才一年比一年困难的原因。企业招人与自卫队相比,它的优势在于:首先,来自于长期形成的观念。日本社会一般的观念就是读书不好的进普通公司的工厂工作,如果连在普通公司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可以去自卫队混饭,应征自卫官。因为大家都讨厌打仗,自卫官又不能强征,最后只有用优厚的条件才能招来人。虽然相对于有些民间公司,自卫队的待遇和生活条件都是优厚的,而且大门始终是敞开的,但是大家都对当自卫官不积极主动,认为是人生最后无奈的选择。其次,安倍晋三首相推出的“安倍经济学”通过日元超级量化宽松政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出口,使得各大企业利润和用人需求都得以增加,从业人员收入也相应提高,既然地方企业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年轻人就不会考虑进入自卫队服役了。

4、自卫队丑闻百出自毁长城

“安保法案”于20157月和9月在众参两院分别通过,2016329日生效。为响应自卫队“向全球派兵”的“首相指令”,自卫队的任务呈爆炸性增长,各个部门的人员疲于奔命,造成队员身心压力空前增大,由此导致的入队人数减少、集体暴力、自杀自残等“不祥事”呈持续蔓延之势,成为自卫队久治不愈的顽症。当下的自卫队士气不振,队员普遍对前途感到迷茫。防卫大学校每年都有10%左右的学员因为受不了高强度训练和厌倦集体生活而退学或被淘汰,有20%以上的毕业学员不愿意去部队服役。自卫队佐级干部群体中始终盛行着贪图安逸、追求金钱的思潮。自卫队实行募兵制,加入自卫队的动机主要是把它作为跳板,学习某项技术、存点钱之后就跳槽走人,以更好地就业。所以,自卫队别说是招募高素质人才,就连一般人才都很难招到。有人将当自卫队员看做高危职业。

1)虐待成风。防大校园暴力蔓延人人皆知家喻户晓,20136月,某一年级学员被同寝室高年级学生强迫脱去上衣,用打火机灼烧其腹部体毛,导致其腹部烧伤而入院治疗三周。此后高年级学员对其实施的欺凌和暴力行为不仅未有丝毫收敛,反而愈演愈烈。20145月,高年级学员8人以该学员“五一”黄金周“归队迟到”为由对其进行长时间殴打,此后又有多次对其施以集体暴力。长期的肉体和精神折磨导致这名同学患上严重精神障碍,体重锐减30斤,不得不中途退学。防卫省于20149月公布了一起虐待下属事件,海自横须贺地区舰队司令部一等海曹(相当于海军上士)后藤光一多次殴打一名三等海曹(相当于海军下士),并命其“滚出自卫队”、“回到乡下去”,还强迫其双手拎着装满水的水桶站立不动,此事披露后,后藤被警务队逮捕。26岁的现役空自士官在给民间组织“自卫队人权委员会”的投诉信中写道:“自卫队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一直困扰着我。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只能局限在压抑的基地之内,自己的隐私和空间得不到保障。对上司的指令我们只能无条件服从,久而久之,我们都变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退役后也很难胜任地方公司的工作,非常苦恼”。竞争激烈也给队员造成了巨大压力,22岁的陆上自卫队士官表示,自己无法根据愿望选择岗位,而且在年度考核和晋升时面临很大压力,如果在7年内升不到上一级职务,就必须退出自卫队。

2)士气低落。据日媒报道称,2006825日到28日,日本陆上自卫队某师团举行军事演习,第一天的演习结束后发现一名一等兵失踪了。因为失踪者还带着武器,部队上下十分紧张,立即展开调查。第二天就有了结果——那名失踪的一等兵是名“脱栅”者,他趁人不备溜出演习场,把武器埋在演习场外,穿着战斗服坐火车逃回熊本县玉名市的家中,立足未稳便被捉住。官方宣布他逃跑的理由是讨厌参加演习——他之所以讨厌演习,是因为平时训练都是用模拟器的,演习居然用真枪实弹,这位只有20岁的年轻人被吓到精神崩溃,所以选择了逃跑。连个实弹演习就被吓尿了,真要是拉到战场上,还不知“熊”成样了。在日本自卫队里有这样心理素质的大兵,外界一般是想不到的,这也许就是招募困难,咸菜萝卜一勺烩造成的后果。2016324日,驻兵库县的日军第三十六联队有一名一等陆曹(相当于上士),“脱栅”后,因其间家中无人,联系不上。经过多寻找,两天后终于在网吧将这位陆曹给逮住了。被捉之后,陆曹对当逃兵的原因的回答竟是,对现在的生活“有倦怠感,想要休息一下”,于是跑到网吧溜溜打了两天游戏……虽然违反军纪,但也有对其同情的声音——自卫队如今招兵不易,这位陆曹已经49岁了,还得继续在军中打拼,实在有点儿拼不动了,当然“有倦怠感”。

3)伤亡陡增。自卫队训练中伤亡,即非战斗减员几率之高令人不可想象。据统计,自卫队平时的训练致死事故是消防部门的5倍、警察部门的7倍。以2005年至2015年的数据为例,自卫队发生65起队员“教育训练”期间致死事故,而相同时期警察部门只有9起,消防部门为12起。具体而言,这些事故中的48起发生在陆上自卫队、10起在海上自卫队、7起在航空自卫队。大部分集中在陆上自卫队的“长途奔袭”训练科目中。比如20157月,第5工兵团1名上尉在全副武装的长途奔袭训练中突然倒地昏迷,随即死亡。有一点可以肯定,与消防和警察部门相比,自卫队明显缺乏抢救意识和必要的抢救措施,现地指挥官的医疗常识普遍匮乏。在发生情况时,指挥官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救人,而是打完求救电话后就放任不管。重视作战而忽视后勤建设、重视训练而忽视医疗保障,这正是自卫队从旧日军那里继承的“遗产”。从自卫队创建以来,一共有1840人殉职,其中陆自1010人、海自402人、空自403人、文职人员25人,每年平均有25人殉职,最多的一年为40人,从这一数据来看,最近几年殉职者数量在减少。在自卫队员、警察和消防员三类职业的人群中,消防员显然是危险性最大的职业,但殉职比例却很低,而相当比例自卫队员殉职的主要原因在于轻视任命的训练致死和因暴力死亡,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

4)上层腐败。环境封闭、无视人权、管理粗暴,这是黑心“国企”特有的通病,而日本自卫队同样也不可避免地染上这种毛病。一些高级干部毫无进取心,很多人下班后常常出入于风俗店(即色情场所),还沉迷于“扒金库”之类的赌博活动。日本航空自卫队幕僚长菌健一朗20101215日表示,由于航空自卫队内部出现了军需设备购置上的腐败事件,自己决定引咎辞职。从2005年以来,航空自卫队在购置军需设备时,没有按照规定采取中投标方式,而是直接把订单交给了由前航空自卫队退役高官担任社长的公司,采购金额达到76亿日元。防卫省承认,这家公司是防卫省的关系户,也是航空自卫队干部退役后的一个主要就职单位,因此,与航空自卫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舆论一直批判政府官员通过一种被称为“天降下凡”(直接被分配到下属机构和合作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做法,在离开政府机关之后继续享受高官厚禄。防卫省已经就此问题对相关干部作出了处分,受处分的航空自卫队官员多达50人,其中包括数名司局长和将领。 

二、自卫队为招募不择手段

自卫队招募虽然遇到种种困难,但为了招募到足够数量的兵员,当局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吸引年轻人入伍。甚至不顾颜面,用了“下三流”方式大打招募广告。

1、艳星做招募广告。日本政要们也深知招兵困难,已经开始了一些堪称“神奇”的招兵宣传手法 —— 包括了请艳星做招兵广告,一些以暴露写真为卖点的女星成为招兵活动代言人或者现场嘉宾。201471日,日本内阁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议,随之自卫队募兵难的问题雪上加霜,因为加入自卫队就意味着有朝一日会被投入战场参加战斗。为了解决兵员招募问题,自卫队驻各大城市的地方协作本部不惜使出“撒手锏”,耗费巨资,动员当前风靡日本的AKB48美少女组合在网络、电视和报纸上为自卫队代言。比如当年71日,AKB48之一的岛崎遥香在日本某门户网站官方网页开辟专区进行招兵宣传,并录制了名为“和平的事业”的3分钟视频,岛崎宣称,“在这里,我们将自由地驰骋在大地、航行在海洋、翱翔在天空,只有自卫队才能让我们实现这样的梦想”,说得可谓诗情画意,实际上自卫队募兵形势已相当严峻,已到了不靠大明星宣传就招不到合格人员的地步。前几年,自卫队平均每年招募新兵和士官1.5万人,但到2015年人数锐减,只有1万人入伍。

2、登记国民信息。为了扩大招募宣传力度,自卫队除了赠送印有自卫队招募信息的厕纸之外,还让日本地方政府提供1827岁之间年轻人的姓名、地址、性别、出生年月等个人信息。专家们都指出这种行为是为大规模征兵做准备,此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针对这一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最为讨厌日本中央政府、长期遭遇美军骚扰之苦的冲绳县6个町村,直接拒绝了提交年轻人信息的要求。北谷町町长野国昌春称:“考虑到经历过战争的町民的感情,我们不能协助国家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众议院议员照屋宽德也称:“在未经个人同意的情况下提供名单,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条例的精神。”

3、大搞虚假宣传。自卫队还派出大兵回自己的母校做宣传,把自卫队生活说的天花乱坠,把就业形势说的十分困难,甚至比登天还难,呼吁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自卫队。除此之外,日本防卫省还在运作“隐性征兵”,让企业新录用员工在自卫队当2年“实习生”。对这项政策,参议院议员辰巳孝太郎做了以下解释:这样做既可以为企业培养绝对服从的社员,也可以确保自卫队的足员,这并不是招新兵。然而,明眼人都可以看出,这与韩国等国家的两年强制兵役制度,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4、放宽年龄限制,针对兵源越来越少这个情况,日本政府现在已经开始做采取补救措施。2018716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原来主要面向高中学历者的征兵录用框架中,自卫队决定把年龄限制从1826岁放宽至1830岁,军事评论员谷火平认为年龄大于26岁的人再去参军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别大。自卫队司令部表示该征兵计划最早将于2019年施行,采用这种办法的目的是为了可以扩大兵源。自卫队这次修改征兵限制年龄是防卫省时隔三十年后再次放宽自卫队队员的招录门槛,目前只是自卫队做出这个决定,还要报给防卫省批准,修改放宽应征条件规定后才会生效。

日本政府尽管奇思妙想,想出各种招数和抛出“杀手锏”,但是在兵员招募问题上依然未能达到理想的要求。究其原因,其一日本是个战败国,厌恶战争,抵制服兵役的国民不在少数,“傻子”才当兵已经成为国民的共识。其二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向往安逸稳定的环境是一种普遍现象,远离服兵役不足为奇。其三日本社会职业优势明显,终身雇佣,靠技能吃饭,稳定收入,自卫队员退役后要从零开始。其四自卫队丑闻不断,上级虐待下级、伤亡几率上升、高层腐败严重等给社会留下恶劣影响,“自毁长城”。其五随着日本社会少子化、老龄化日趋严重,自卫队招募优质兵员越来越困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作者系中国太平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上海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