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主席在指导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同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殊死斗争中,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而辉煌的胜利中,产生的科学的完整的先进的军事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的军事理论,不仅远胜《孙子兵法》,更远超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此,不论是军事强国还是欠发达国家的兵家们都是认同的。世界许许多多国家不论是政府高官还是军界精英们都在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就说明了这一点。有报道称美国自杜鲁门以来的12任总统都在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就更能说明问题。
上个世纪产生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能不能继续指导我军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呢?显然,回答是肯定的。毛泽东军事思想较之我们古老的只有六千多字的《孙子兵法》和被西方兵家们奉为圣明的《战争论》,它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实践性,过去、现在和将来,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在军事斗争战略指导上将永远适用、永放光芒,对于国内外不少经济界大腕来说,也是市场、商场上斗智斗勇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集古今中外优秀指挥理念、作战理论和谋略艺术之大成者,战争实践表明其科学价值,显示了其总是高敌一筹的巨大威力和生命力。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指导,这其中,最主要最科学的,就是掌握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学习运用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贯穿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主要是:
一是战争的政治主导观点。毛泽东指出:“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就是说,毛主席始终把战争问题从政治上来分析来认识来抓的。克劳塞维茨在其著的《战争论》中曾指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显然,这是正确的。但他并没有从阶级斗争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这就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毛主席坚决反对陈旧的军事学说中认为的:军人,不谈政治。对此,毛主席是持批评态度的。他将军事斗争全部放到中国革命政治斗争需要中去审视。毛主席看待作战问题,历来军事要服从政治,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有利。当然,在对待建国后的历次军事斗争中,政治因素与战争年代有了深刻变化,军事斗争主要是在保卫国防和国内和平与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相对有限的行动,这样,毛主席在指导军事斗争时更强调政治因素。只要达到惩罚敌人、遏制战争,维护我国自身安全的目的,更多强调的是有利有节。抗美援朝战争中,毛主席提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过三八线就达目的,综合运用政治仗、军事仗、外交仗、宣传仗,并通过双方谈判以尽早结束战争。毛主席在总结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时指出:这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者说政治军事仗”。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作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全歼印军,也不是推翻其政权,主要是教训一下印度政府,使其不敢再进犯我边境。这一仗争取了40多年和平环境。后来我军参战部队在总结时形象地比做:打是为了和,不打不能和,打不赢也不能和,打过头了还影响和。
坚持政治的观点,也就是政治主导观,这其中主要还是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军事之间的关系,那就是经济通过政治作用于军事。在这里政治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着力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既正确反映经济利益,也很好地把握了军事斗争。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关于政治主导的观点,在今后的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中依然是锐利思想武器。因为今后进行任何战争,政治是一种特殊手段的继续不会有任何变化。
二是战争的人民至上观点。毛主席早就说过:“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正如马克思所说,革命事业是千千万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兵民是胜利之本,其要旨就在于人民群众是人民战争的基础。毛泽东有最成功的创造,因此他也是世界驰名的人民战争大师。
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进行战争的根本目的。因此,战争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发动了广大群众的战争就会创造出战争奇迹。战争史表明,战争的伟力在广大民众当中,只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即使装备处于劣势,也可以战胜装备优良之敌。在人心向背方面有着广大群众支援,这样就可大大弥补武器装备上的差距。毛主席曾经把一切反动派都比做“纸老虎”,认为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永远属于人民。毛主席强调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这一著名论断被中外兵家们经常引用在军事理论研究当中。毛主席并非不重视武器装备的作用。早在抗日战争开始时,毛泽东从中日两国的力量对比来看,就提出没有革新军制和先进武器装备,是很难把日本侵略者打败的。当然,后来由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努力,我国抗日战争在相持阶段时就迎来了胜利。
毛泽东军事思想关于群众的观点又认为,不仅重视先进武器装备的作用,也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人的因素,不光要注重人的政治觉悟,也要注重军事素质的提高。毛泽东有关高度重视军事训练的一系列论述,反映的也正是这方面的观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没有改变人与武器的辩证关系。即使以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武器的美军,在二战后进行了若干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没有打赢,关键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打的是非正义战争。海湾战争打赢了,关键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不得人心,武器因素仍然是第二位的原因。对此,美国国防部向美国国会的报告也承认美国军人的素质优于对手是获胜的首要原因。原苏联入侵阿富汗打了八年,动用了各种先进装备,却由于遭到阿富汗人民的反对和持久抵抗,最后也以失败告终,也证明了人的因素中人心向背仍是第一位的。坚持正义战争、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因素这一观点在今后是决不会过时的。
三是战争的实践为要点。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要义所在,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全部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哲学基础。毛主席突出强调,研究和指导军事斗争,要着眼其特点和发展,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这就从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解决了研究和指导军事斗争的根本问题。毛主席本人指导军事斗争的经历,就突出体现了在不断的循环往复中掌握战争规律的过程。毛主席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其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在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反复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曾这样讲过自己搞军事的经历: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去搞军事,去打仗。后来自己带起队伍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先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败仗,于是我们总结经验,产生了打游击的十六字诀。诚然,同样是实践,毛主席高于他人之处,恰恰在于他比别人善于总结经验,并把总结出的理性经验再运用于实践中,达到他所说的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毛主席曾说,我这个人的长处,就在于愿意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又分为掌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他早期从事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直接经验,他作为统帅之后,也注重掌握间接经验,经常听取战场第一线指战员向他介绍新的斗争经验,这样才使军事思想不断创新发展。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切实摸清第一手情况,毛主席曾专门把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邓华和参谋长解方等从朝鲜前线召到中南海介绍情况。并与他们谈了整整一天,询问为什么一次歼灭不了敌人一个团。这些领导同志根据作战实际解释,说当时美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我军只能夜间进攻,而一夜只能达成对敌团防御纵深的突破,对敌人一个团只能完成包围却消化不了。天一亮,敌我力量对比就会马上发生变化,敌人的航空兵、装甲部队以强大的火力来掩护突围,而我军在白天排一级单位都难以调动,往往只好眼睁睁地看敌人冲出去。毛主席经过认真了解,终于认识到朝鲜战争的特点。由于我们没有制空权,对敌人无法达成战略上的歼灭战。像解放战争那样纵横几千里的大包围运动中消灭敌人的战法根本没法搞。美军占有制空权、机动快、火力猛等优势,我军只能在夜间机动和发起进攻。战略歼灭战、战役歼灭战等都打不了,就只能在战术性的歼灭战上想办法。正因为毛主席一切从实践的观点出发,反对脱离战争实践的一切条条框框,要求一切从战争实际出发,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打法。这种实践的观点,不仅适用于指导过去的战争,也适用于指导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只有运用毛主席倡导的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结合,即实践为要的观点,一切从新的斗争新的环境出发,才能创造出符合未来战争的指导规律。
四是战争的敢打必胜观点。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重要方面,表现为相信自己的事业正义和必胜,坚信人民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军事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当我军还非常弱小的时候,敢于同国内外强大的敌人斗争,体现的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比如,毛主席领导解放区军民,面对强大的美蒋反动派,能够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敢于夺取胜利。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这不仅是解放战争的特点,而是毛主席一贯的思想。解放战争开始以120万人迎战敌人近500万就是敢打必胜。抗日战争一开始迎战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毛主席就料定通过持久战最后取得光荣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刚刚一年,国家一穷二白,就敢于出兵朝鲜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军队打仗,就是敢打必胜的精神。
在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实践中,毛主席用兵之道既“诸葛一生唯谨慎”,更兼“敢打必胜”相统一。毛主席考虑抗美援朝问题时,对于出兵到朝鲜能不能打赢,也是煞费苦心的。特别是当时没有空中掩护,而朝鲜来的同志反映美国飞机太厉害了,经常擦着地面飞,别说地上有个人,就是有个小动物也能打到。所以这个仗能不能打,下决心是很不容易的。从1950年国庆节开始,毛主席考虑了整整二十个昼夜,一个星期不刮胡子,下了出兵命令后又两次下令暂停,甚至先头部队42军有一个团过了鸭绿江后,毛主席还下令停下来,再考虑一下。从中不难看出“敢打必胜”与“慎之又慎”相统一。
在高新技术异常发达的今天,特别是战争已经在新兴领域,如:太空、深海、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初露端倪,对此,我们要下决心在这些新兴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同时,我们既要看到高技术武器的极端重要性,也要牢固树立一个敢打必胜的信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面地深刻变化的周边安全态势,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气慨,全面学习并深刻领会军委习近平主席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思想新论断的深刻内涵。一方面要在战略上藐视强大的敌人,坚定立足现有武器装备“能打仗、打胜仗”的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在战术上高度重视敌人,积极探索在高技术对抗中特别是新兴领域对抗中占有战略高地,把握先机之利,超常用兵、灵活用法,这样才能牢牢把握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文/高东广)
本文作者、军事战略专家高东广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