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2018年夏至前夕,《祖国》来到四川绵阳市平武县坝子乡八洞村采访发展种养业带头致富“能手”刘桂书。我们在当地村民指引下,沿着盘旋的山路七弯八拐行进……眼前,红花渐褪,绿荫繁盛。一条条绿带蜿蜒延伸大山深处,一片片绿林拔地而起,绿意正浓的乔灌木呈现在眼前,袁家组刘桂书的家就掩映其中。
帮扶单位考察刘桂书的藤椒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方案
在刘桂书干净整洁的小院里,房檐下那一排排金黄饱满的玉米串格外抢眼,屋里时不时传来阵阵机器声。记者第一次见到刘桂书夫妇时,两口子正在粉碎猪饲料。
发展养殖业 发奋脱贫
刘桂书家养了20多头瘦肉型黑猪,也算是村里的“养殖大户”了。他家的猪每天要吃好几十斤玉米。在他家的猪舍,没有闻到刺鼻的臭味,也没有看见乱排的粪便。八洞村第一书记唐甫成告诉我们,这些都得益于刘桂书家去年新建的沼气池,现在已经投入使用,这口沼气池可以处理所有的圈粪,而且也让刘桂书一家用上了清洁能源。
刘桂书说:种养业很累,带头致富,生活基本达小康
刘桂书说,现在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吃生态绿色食物,鉴于市场前景好,他除了用粮食喂猪外,他还计划养殖100只本地大红公鸡,用本地土鸡自己来孵。
“以前真的贫困的很,种的粮食吃都不够吃,穿的也不好。”村民任廷富说,4年前,刘桂书家可没有现在这样好。“又要照顾媳妇儿,又要照顾父母,又加上生了个小孩儿,家庭情况非常具体,经济上的困难非常大。”刘桂书回忆起4年前往事,满眼心酸,感慨颇多,日子过得非常艰辛,2014年,他被村上确定为贫困户。
但是,坚强的刘桂书没有被生活重担压垮,这个朴实憨厚的农村汉子抱定一个信念,自己还年轻,在家乡同样可以发展,只要肯吃苦,就能渡过难关过上好日子。
在刘桂书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联系帮扶他的县供销社副主任邱进波,他说看到刘桂书家这样勤奋和对未来生活的满满希望,很是为他感到高兴,表示要在技术上多多支持刘桂书,发展壮大养殖业。
“刘桂书一家人穷志不穷,非常勤劳,在大家的帮扶下,起早贪黑,一心一意发展家庭产业,终于走出了困境。”县供销社主任唐兴富说,刘桂书家能有今天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他身上那种顽强的拼搏精神。说来也巧,唐兴富在坝子乡工作了多年,现在,供销社又联系帮扶八洞村。
发展藤椒产业 带头致富
被确定为贫困户两年后,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刘桂书在2016年脱贫了。
刘桂书正在粉碎猪饲料
刘桂书认为,自己的脱贫与乡党委政府和帮扶部门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在八洞村准备发展藤椒产业的时候,刘桂书很积极,他率先种了10余亩藤椒。但没想到,第一次尝试就惨遭“滑铁卢”,由于当时缺乏种植技术,存活率只有百分之十几,第一次种藤椒失败了,
尽管压力很大,但刘桂书并未放弃。
“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又通过跟他交流,建议请农业专家来给他指导和到外地考察学习。”在坝子乡党委政府和第一书记的联系帮助之下,刘桂书和村上干部专门前往三台县六六藤椒基地学习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方法。
找到种植藤椒的技术窍门之后,刘桂书对种藤椒的信心更大了。今年,刘桂书又扩大了藤椒种植面积。“在两年之内能够投产,我种了30余亩,今后投产每年应该有10万块钱左右。”
“刘桂书不怕吃苦不怕累,我向他学习,也种了10多亩藤椒。”见证了刘桂书一天天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被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激励,村民任继贤也开始种起了藤椒。
刘桂书凭借一个“我要脱贫”的信念,让一个困难家庭脱了贫,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在他带动下,八洞村已经发展藤椒种植户10户100余亩。
支持村里发展 榜样示范
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刘桂书更加积极上进,他不仅热心帮助困难群众,还积极参与村里公益事业。
精心管护。藤椒长势良好
“我们八洞村都非常佩服他,我们这里“四改两建”,到处修路,打院坝,改破旧房,他都跑得飞快,积极支持。”在八洞村,村主任任廷安对刘桂书支持村里的发展深有感触,他说,村上修路涉及到征占土地,很多人的工作不好做,但刘桂书却带头支持,他们社修了3.4公里的路,占他家的土地和林地长达500多米,一直没要过任何赔偿,他带了个好头。
正是有了像刘桂书这样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八洞村脱贫摘帽加快了步伐,现在,八洞村29户贫困户88人仅剩1户1人尚未脱贫。
“刘桂书这样的脱贫达人,值得全乡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们对比学习,从思想根子上有所变化,自觉树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摆脱贫困的精神。” 乡长闵衫对记者说,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中,我们需要有更多像刘桂书这样勤劳肯干的人,不仅自己发愤图强实现脱贫,还像一根标杆一样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文/图 刘仁喜 杜康)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