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遗落民间重面世,穿越千年遗墨香。近日,四川绵阳市级“非遗”项目梓潼年画展在梓潼县文昌二小开幕,展出了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罗智婉历经20多年苦心创作的30多件年画精品和上百件梓潼年画文创产品,引人入胜,饱受各界人士称赞。
此次画展让穿越千年遗落民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梓潼年画,再一次以古朴的面貌焕发出勃勃生机,惊艳了众人的眼球。
起源:源于南宋传播文昌文化
“梓潼年画起源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民初,是流传于文昌帝乡绵阳市梓潼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甚至一度在民间消失。”梓潼文昌文化学会会长周朝海说,宋元时期,由于文昌文化的广泛传播,梓潼涌现大量的木雕年画工匠艺人,他们采用木刻雕版印制文昌经诰、插图、文昌画像,到明清时期,文昌文化传播达到鼎盛,使得以文昌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梓潼年画的制作水平,亦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不愧中华文化瑰宝之誉。
据梓潼文史学者周朝海介绍,元仁宗敕封梓潼神为文昌帝君后,推动了梓潼年画的进一步发展,木刻雕版印刷《文昌阴骘文像注》等经诰出现大量插图,笔调简约,富有神韵。其时,梓潼木版刻印庄遍布城乡,除为庙宇刻印经卷外,民间画匠、刻工们还大量刻印梓潼年画如《文昌加冠(官)》《文昌晋鹿(禄)》《麒麟送子》《披红状元》等,留下了不少梓潼年画的珍品。
在七曲山大庙明朝所建配殿关帝庙前,大门上刻有四幅文昌帝君门神年画,左侧两幅,文昌帝君身后皆有侍从擎着宫扇,上有蓝天白云,下有古树花卉溪流,其中一幅文昌身后“游鹿”顾盼,隐喻“有禄”。右侧两幅,文昌帝君画像威武,一幅文昌身后侍从手托盘中梅花鹿,另一幅文昌身后侍从手托盘中一顶官冠,分别隐喻“晋禄”“加冠”,两扇门画连接起来,就叫文昌帝君“加冠(官)晋禄”,是为文昌文化精髓之一。
“如今,在梓潼的寺庙、古建筑及乡村老屋,仍有大量壁画及门神年画遗存,如许州、仙峰、仁和、大新、双板、长卿等乡镇,都能看到残存的梓潼门神年画实物。在梓潼本地,明清至民国时期,从事年画生产的作坊达20余家。20世纪以来,因为胶版印刷的出现,梓潼年画逐渐衰落。至20世纪70年代,梓潼年画这一传统木刻文化技艺,一度在梓潼民间消失。”周朝海说。
传承:近30年挖掘重焕光彩
20世纪70年代,梓潼年画技艺逐渐失传,成为了梓潼人尘封的记忆。
1989年底,调入梓潼县文化馆工作的罗智婉,到成都与她的姐姐、著名画家罗智慧见面时,一位画界前辈建议她:“梓潼文昌文化丰富,你应该去画本地特色文化。”于是,罗智婉就开始与梓潼年画“结缘”,一画就是20多年。
从那以后,罗智婉一有空,就去造访七曲山大庙,在大庙建筑群、文昌经诰中,她发现了不少文昌木刻图,了解到以文昌文化为元素的梓潼年画曾经风靡一时,让她兴趣陡增。她还专程登门向著名画家龚学渊请教梓潼年画的文化脉络,学习梓潼年画的绘画技法。
1990年初夏,罗智婉创作了她自己的第一幅梓潼年画《文昌加冠》。此后,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访民间,搜集到武将门刻画、文官门刻图、《鹿鹤同春图》木刻图等大量梓潼年画木刻图本,丰富而极富内涵的素材,激发了罗智婉的梓潼年画创作激情。
梓潼年画最初都是木刻版,但因刻版技艺遗失,罗智婉就采用线描、手绘方式进行创作。先是根据年画素材手绘初稿,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后,再以宣纸拷贝,勾出线条后上色。罗智婉还改变原来梓潼年画色彩单一的缺点,综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让梓潼年画变得色彩鲜艳起来。
近年来,在梓潼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梓潼年画开始复苏。以罗智婉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对梓潼县境及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收集了数百张木刻画、壁画、年画、石刻画等素材,潜心整理研究,不断摸索创新,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创作出一系列传统风格的梓潼年画。2006年,梓潼年画被列入“绵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罗智婉入选“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梓潼年画代表性传承人”。
影响:成为沟通两岸文化交流纽带
近期,罗智婉等人挖掘、整理、创作的梓潼年画,参加了第五、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年画展演,参加了在梓潼七曲山大庙举办的第二、第三届中华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成为沟通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连接的纽带。在家乡梓潼,罗智婉等先后印制15000余张年画画历,走村进户赠送父老乡亲,免费发放机关单位。罗智婉还受聘担任梓潼文昌二小、绵阳安昌路小学、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辅导老师,辅导学生学习创作梓潼年画。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穿越千年中华文明瑰宝之一的梓潼年画,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杨家埠木版年画源于四川梓潼。”山东潍坊同顺德画店第19代传人、92岁高龄的杨洛书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年画代表性传承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杨洛书老人在画谱上写下这样一句话,说出杨家埠年画的来源。
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数百年来为我国三大年画。而山东潍坊年画却是由四川梓潼民间艺人杨氏在明代东迁山东后,在潍坊繁衍发展起来的。现在潍坊杨家埠的杨姓画坊,多达103个,是中国民间年画艺术的重要产地。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史志办在编写地方志时,为了探索四川《梓潼年画》与山东《潍坊年画》渊源,区史志办副主编谭家政两次入川梓潼,查清了梓潼杨姓与潍坊杨家埠杨姓有着血缘关系,并带给梓潼杨家埠的杨氏族谱、碑文,赠送梓潼88幅明清潍坊年画样品。据调查,梓潼县城中和街及城东杨家拐杨氏一族,相传为杨家将后裔,直至清末,杨氏家族尚开有书画铺,并经销年画。据考证,迁往山东潍坊的杨氏,正是梓潼县杨氏一脉。杨家埠木版年画与梓潼七曲山关帝庙梓潼门神年画、梓潼壁画、文昌经诰中的木刻雕版画具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
神奇的梓潼大地孕育了神奇的年画艺术。梓潼年画,穿越千年的民间艺术瑰宝。历经岁月洗礼,终显大气本色,即使未能扬名立万,却也因精湛的技艺震撼人心。作为一种高雅的民间艺术,必将万世流芳!(文/图 刘仁喜 陈仁康 冯松)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