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正文

驻村干部莫当保姆 弱化基层管理能力

2018-05-29 11:14 来源:《瞭望》

  原标题:避免“保姆式”驻村帮扶

  ◆ 驻村帮扶要避免“保姆式”大包大揽,会弱化基层管理能力

  ◆ 可能产生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人员、资金、项目后继乏力,发展停滞等新问题

  ◆ 驻村干部首先就要清楚自身定位,当好“参谋员”而不是“司令官”

  ◆ 应按照“扶贫先扶志,扶志要扶人”的思路,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支书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

  ◆ 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277.8万人驻村帮扶

  为了实现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的目标,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向贫困村派驻干部,帮助贫困村实现脱贫。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数据,十八大以来,全国共选派277.8万人驻村帮扶,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解决贫困村基层领导和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多省调研中发现,各地的驻村帮扶队伍在村级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多位受访基层党政干部和相关专家也提醒说,有的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大包大揽”,这种“保姆式”帮扶将弱化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书的基层管理能力,也可能产生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人员、资金、项目后继乏力,发展停滞等新问题。


  莫让“参谋员”变“司令官”

  驻村工作是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载体。驻村干部首先就要清楚自身定位,当好“参谋员”而不是“司令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驻村干部“越俎代庖”,对村级事务大包大揽,有的甚至架空村干部,自行安排村里工作。

  在西部某贫困县,一位贫困村支书说,从产业布局规划,项目资金引进,入户做统计、搞调研,到最后制表填表,对接考核组调查组的检查……现在村里的扶贫工作全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在干。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越是在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保姆式”的驻村干部就越常见。一位受访基层干部坦言:“村里的各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考核繁复。而有的基层村干部、村支书素质相对较低,能力不足,只好让驻村干部顶在前面,顶在第一线,才能保证村里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尽管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里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但有些村“两委”干部对此却颇为不满。他们认为有的驻村干部不听取村“两委”的意见,工作安排不够符合实际,没有发挥村民主动性,也没有将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发挥出来。

  “有的驻村干部到了基层还是开会、谈话、写材料,对我们这些村干部只谈问题不讲成绩,还有的驻村干部的工作方式生硬,村干部和群众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西部某县的一位村支书说。

  2017年9月21日,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平等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王英豪(右)同村支书郑朝阳研究工作 朱炜摄

  “输血式帮扶”新表现

  “村干部能力越弱,就越要通过驻村干部来补强。但驻村干部能力越强,村支书的依赖心理就越重,村支书能力就会慢慢退化。一旦驻村工作队撤离,村支书很可能没有能力继续统筹全村发展。”陕西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石英说。

  陕西省直机关的一位驻村干部表达了内心的担忧:“从驻村开始,我就已经成为该村大部分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该村的扶贫成了我个人和机关单位共同担负的责任。村支书的压力反而减轻了,部分考核指标、脱贫攻坚的任务和责任都转移给了驻村干部。”

  该名驻村干部指出,村里的基础设施改造,农业项目的升级,都依托于自己和机关单位的资源。“我们带来了企业、项目和资金,带来了农产品的市场和销路。我最担心的就是,脱贫攻坚工作结束,我们撤出后,村支书不具备和企业直接对接、洽谈的能力,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变化,不能及时对村里的相关产业做出反应、调整,会让村民遭受损失。”

  一些被帮扶村的村支书依赖心理也比较强。采访中,有的村支书说:“工作队说搞扶贫项目,该怎么配合我就怎么配合。人家都是上级领导,毕竟有门路,我也用不着多想。”还有的村支书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电脑、手机也玩不转。既然有了驻村扶贫队,他们干工作又快又好,就应该让他们多干一些。”

  西部某县的县委书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村支书能力弱化的情况较为普遍。年轻人外出务工,乡村“空心化”严重,再加上村干部待遇低,这都导致了村“两委”后备干部储备不足。现有的村支书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属于“维持型”。“客观来看,有的村确实是由驻村干部来维持运转的。”

  石英认为,虽然驻村工作队改善了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但整体上看,部分驻村扶贫工作比较注重短期效应,“授人以鱼的多,授人以渔的少”。驻村工作队“大包大揽”,事实上形成了新形式的“输血式帮扶”,这不利于农村地区的长期发展。


  打造“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如何避免驻村工作队可能弱化村支书能力的问题,多位受访专家与基层党政干部、驻村干部提出了相关建议。

  明确驻村工作队的权责,并及时制止明显的越权行为。陕西省安康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认为,驻村工作队要转变工作方式,突出“帮扶”,而不是“代管”。“驻村干部要摆正自身位置,做好‘六大员’,即当好农村实情的调查员,党委政府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为民谋利的办事员,民主政治建设的监督员和村级组织建设的督导员,突出‘引导、监督、协调、帮助’。”

  强化村支书管理,对于不作为的村支书进行适当惩处,不能默许“甩手掌柜型”村支书的存在,必须要求村支书主动参与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形成合力,驻村工作队应按照“扶贫先扶志,扶志要扶人”的思路,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村支书进行重点培训和培养。争取培养出好的村“两委”班子、优秀的村支书,为村里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驻村干部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锻炼村支书,通过传帮带提高村支书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石英说,“这就要求村里的各项工作均由驻村队员和村支书共同决策、共同承担。”

  石英表示,驻村工作队制定发展方针时,村支书应全程参与,并根据村实际情况提出意见,这样才能调动、发挥村支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驻村工作队还应当通过强化“事前帮、事中带、事后促”的工作方式,帮助村支书顺利走完各项工作的全流程,使村支书逐步建立起独立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记者 薛天 陈刚 叶婧 陈毓珊 邹明仲 董璐   刊于《瞭望》2018年第22期)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