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国家安全 >金融安全>正文

拒绝简单粗暴,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大变化

2018-05-17 14:56 来源:解放军报


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提升部队战斗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图为托举重物训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

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如何增强官兵体质,培养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为实战化训练积蓄体能,为能打仗打胜仗服务,成为部队各级面临的战斗力建设课题之一。

今天,我们透过第79集团军开展军事体育训练的一段经历,探究基层官兵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遇到的现实困惑、面临的矛盾问题。


“快乐周末”为何变成“煎熬之旅”

“白天跑、晚上跑,刮风跑、下雨跑,甚至熄灯前还要‘加餐’,现在看见跑道都想吐了……”对于第79集团军某旅战士张海龙来说,原计划的“快乐周末”已变成“煎熬之旅”。

自打班长带他开启“加练套餐”模式以来,张海龙跑步成绩没提高多少,体力和耐心却被消耗不少,这让他感觉很“受伤”。

无意间听到张海龙的吐槽,班长刘腾飞感到挺委屈:“训练不刻苦,咋能成标兵?别说海龙他体质较差需要加练,像我这样自认为体能还算不错的,如果当初不是班长骨干撵着跑,我也不可能当上训练标兵。”

其实,像战士张海龙和班长之间这样的矛盾,在基层班排不在少数。

战士王利家,体育特长生,在新兵连时就是有名的“全能王”。班长郭兆福见他是个好苗子,一心想把他培养成特战尖子。为此,郭班长给他量身订制了一份体能训练计划:早上下午各一个5公里,睡前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各100个,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还给他“开小灶”。一周下来,王利家汗没少流、苦没少吃,换来的却是身体的不适——右侧膝盖出现疼痛。一检查,他膝盖里有积液,医生说是训练强度过大,恢复保护措施不得力。

某旅下士刘伟彬休假归队,第二天便赶上了连队组织的体能考核。5公里、蛇形跑、俯卧撑……几轮考核下来,体能向来呱呱叫的他,不仅好几个课目成绩不合格,还出现肌肉酸痛、四肢乏力等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出现轻微训练伤病的战士,在有的基层带兵骨干“小伤小病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的鼓励下,也都选择了坚持。

“膝盖积液2人、肌肉拉伤3人,踝关节扭伤1人……”某营营长闵庆瑞指着一份体能训练伤病情况统计表说,虽说人数不多,可连队接连出现训练伤,对单位战斗力建设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营连进行班组课目训练,少一个人就影响一个集体。

“一方面训练强度要保证,一方面又担心官兵伤病数量增多,导致连队士气低落,想把体能训练抓好、抓出成效,的确不容易。”闵营长的担忧,在其他营连也都存在。

武装越障训练。


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

“现在看,自己过去像是‘井底之蛙’。”

接到集团军军体骨干集训的通知时,某特战旅侦察连副连长段志敏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我们的体能素质个个算得上过硬,在赛场上多次摘金夺银,还需要接受培训吗?”段志敏的想法,在参训人员里并非个例。

让段志敏没想到的是,参加集训不过半天,他就感觉自己“不虚此行”。

集训中,段志敏和其他参训人员一起,参加了运动机能生物化学综合测定。运动指导专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后,分别为他们开出了不同的“药方”。

“安静心率较低,耐力项目较好;连续肺活量测试数值逐渐下降,表示身体机能恢复状况不好……”看见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被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段志敏顿时眼界大开。

“无科学不训练”,如今成了集训人员的口头禅。

“以往我们组织军事训练,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技战术上,即使出现体能跟不上技能的情况,还认为是技战术没练到位,继续加大强度,实际上是走错了方向。”对于之前军事训练中遇到的瓶颈,军体教员陈磊深有体会。

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一个5公里能跑进18分钟的战士,在面对高难度攀岩、颠簸中射击、泅渡划船等课目时恐怕会面露难色,甚至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这并不能说明他体能不优秀,只是他不符合多项任务的全面要求。

对此,有过国际赛场比武经历的副连长冯宇胜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在他看来,我们参赛队员的耐力和意志力要更强一些,但在训练的系统性方面,还存在差距。

“不同的技能训练需要不同的肌肉群作为支撑,拿一个简单的俯卧撑来说,标准、直推、窄推、宽距、斜下,不同方式锻炼的是不同部位,有时候官兵刻意追求一些复杂的动作,却忘记了简单动作有时更难做。一些看似简单的小课目,可能会难倒不少人。”谈起比赛的经历,陈磊惋惜地说:“在比武中,虽然自己靠着顽强意志力取得了个人最好成绩,但还是和其他单位的高手有差距。”

军事体育训练,锻炼的是力量,但使的不是蛮劲,锻炼的是速度,但拼的不是玩命。

“现在看,自己过去总感觉老方法、老经验已经够用,实际上却落伍了。过去为了提高成绩不断加大训练强度,可实际上一些课目并没有练出效果,反而事倍功半。”一名基层带兵人深有感触地说。

“需要转变的不只是观念,更是机制。”该集团军领导从机制层面向记者做了解读。调整改革后,他们安排建制营副教导员兼任军体教员,为部队大抓军事体育训练提供了人才保障。

据悉,“脖子以下”的改革刚一落地,128名军体骨干就成了第一批接受培训的“种子选手”,担负着重塑该集团军体能训练的重担。

400米障碍训练。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

冷风刺骨,背着满满一身装具,某旅战士张涛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训练考核。攀爬障碍、搬运物资、野战救护……多个课目连续上阵,让他感到这个5公里格外漫长。

踏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射击考核又紧张展开。一连串的射击操作流程完成后,他几乎瘫在了地上。

“感觉力不从心,做动作完全是机械的条件反射。”显然,在这次实战条件下的综合考核中,“全能瞄准手”张涛走了麦城。

翻开成绩单,官兵们一个个低于往常水平的表现,似乎让这次考核看起来不太“光彩”。

“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意想不到的大变化!”某旅参谋长张海滨告诉记者:“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以往训练强度并不算小,但存在体能素质上的差异,有的战士耐力较强,但力量、协调和柔韧性相对偏弱,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将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结合起来,力求让体能素养全面发展、服务实战。”

什么是实战化需要的体能素养?官兵只有置身实战场景中才能体会。

“为我量身订制的‘套餐’,很好地弥补了我的短板弱项。”不少战士在军体骨干精心指导下进步很大,重拾了对体能训练的热情和自信。在某连最近组织的5公里考核中,原本身体素质靠后的庄俊伟第一次攀升到连队中等行列。

从操场到战场、从达标到实战——随着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推进,体能训练被纳入实战化的视野,官兵体能素质的培养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路径规划。

“以前掐秒表,现在掐脉搏!”某旅军体教员宋哲介绍,过去组织体能训练,他们都是一味掐秒表、看速度,现在他们将科学理念引入体能训练,不但做足唤醒细胞和肌体恢复工作,还根据每名官兵的实际建立训练档案,有效促进了训练质效的提高。

在某连训练场上,官兵们享受着科学组训带来的“红利”。

一阵短跑训练过后,战士们气喘吁吁地坐在地上。副连长赵瑞祥马上召唤大家进行恢复训练,双人拉肩、结对背腰、提拉抖腰……一套放松活动下来,大家顿感轻松不少。

“大运动量后,不及时做放松活动,体内就会形成乳酸沉积,几天缓不过劲来,影响下一步训练。”赵瑞祥对于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方法已熟稔于心。

优势劣势一目了然,波峰波谷尽收眼底。记者看到,通过一份份《官兵体能数字档案》生成的训练成绩走势图,大家“弱啥补啥,不吃‘大锅饭’,人人训练有兴趣,个个锻炼有收获。”

体能训练效益的提高,不仅鼓舞着官兵训练的积极性,也带来了军事训练水平的全面提升。记者欣喜地看到,科学组织体能训练的行为之变,正固化为全面落实的制度保证。(海洋 张永利 郭晓航 )


(责任编辑:李园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