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时代人物>正文

追记中科院化学所原所长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的爱乐人生

2018-05-15 10:00 来源:

“专业未探深,杂学似精通。喜交天下客,聪颖不超人。谈笑生风趣,笔下有深情。才情来众生,任随你我评。”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胡亚东生前写的一首自题诗,足可见先生的胸襟和才情。

这位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因病医治无效,近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勇担重任,合成出我国首块氟橡胶

“专业未探深”?实非如此。

1956年中国决定自行研制导弹、原子弹,1957年美国将氟橡胶作为第一号禁运物资。“当时在中国还处于空白的氟橡胶,是与原子弹、氢弹联系在一起的物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科学院院士蒋锡夔曾如是回忆。

1958年起,胡亚东开始负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防任务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组织工作,同时主持氟橡胶研制课题。

1959年5月,他合成出中国首块氟橡胶,并很快由原化工部指定上海橡胶研究所进行扩大实验。胡亚东和他的研究组协助该所建立氟橡胶实验室,并组织实验。

这项成果于1965年获国家科委发明奖,并载入《当代中国》(1994)和《军工史》(1995)两部著作中。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胡亚东一生中,他曾三次参与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这种特殊的经历也让他视野开阔,站在大科学层面去思考学科的未来。

在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胡亚东从战略层面对化学的前沿技术、发展规律、未来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同时,他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有关化学发展、展望等方面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

作风民主,善于调动各方力量

化学之外,这一生胡亚东最痴迷的便是音乐。

“音乐在我生命中陪伴我时间最长,甚至胜过我的专业化学。”一谈到音乐,胡亚东便兴致盎然。据报道,他中学就读于一所非常有名的教会学校,从那时开始他便迷上了音乐。

早在1942年,年仅15岁的胡亚东就同几个朋友组建了一个四重奏乐团。酷爱音乐的胡亚东在考大学时,曾打算报音乐系,但一想到“玩音乐挣不到钱,难以维持生计”,还是“忍痛”选择了化学。

离休之后,胡亚东把更多的时间花在音乐上,他曾为音乐刊物撰写音乐评论。此外,他还是花卉摄影爱好者,在花卉杂志上常能看到他的花卉摄影作品。

业余生活如此,对待工作胡亚东更是不遗余力。他非常热心学术活动,任职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及理事长期间,他非常重视调动化学领域各界人士的力量。

胡亚东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化学界,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愿与他交往。

他于1956年协助化学家曾昭抡先生筹建中国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又协助化学家王葆仁先生创办《高分子通讯》。

1956年,中国化学会聘任胡亚东为《化学译报》副主编。他与主编唐有祺先生共同扭转了《化学译报》当时只介绍苏联译文“一边倒”的倾向,开始介绍英、美等国的综述评论译文,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自1973年《化学通报》复刊以来,胡亚东先后任副主编、主编、顾问,20多年来对该刊的发展和改进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提倡以文会友,主张刊物办活,发扬科学民主,重视新生力量。

在他的影响下,《化学通报》多次全国编委会和常务编委会都是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的。编委们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1997年他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编委,以表彰他多年来对刊物所作的贡献。

胡亚东对科技图书相关工作也十分关心。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化学部分主编,《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化学部分主编,并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编委,以及多种化学丛书和刊物的顾问、编委等。在中国科学院自1980年起连续五届(1980—2001年)任图书情报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是唯一一位连任五届的科学家。(记者:马爱平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