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科教文卫>正文

杨升:感谢美国,给90后上了爱国主义课!

2018-05-10 11:35 来源:环球网

  某种程度上,美国人亲手给他们最想拉拢、利用和演变的一代中国人上了一堂血淋淋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周一,也就是5月7日,一篇题为《19年前的今天,我亲历中国大使馆被炸》出现在了朋友圈里,一看标题就知道此文所说何事。文章实际写于北约空袭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第二天,整理了一名死里逃生的亲历者的电话录音撰写而成,原标题为《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刊登在《环球时报》1999年5月9日的头版。

  这名亲历者是当时人民日报社驻南斯拉夫记者站的首席记者,也是《环球时报》在当地的特派记者,整篇文章用死里逃生的亲历者视角真实还原了当天大使馆内部的情景,以及袭击发生之后的一系列救援进展。文章充满了对死难同志的悲痛,对这场灾难性悲剧的错愕,对北约暴行的满腔怒火和严厉谴责,以及身处异国经历浩劫后萌发的爱国主义情怀。文章很快获得了“十万加”的点击率,留言无数,其中被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这样写的:80后亲历这一切,90后00后10后,请不要忘记这一切。

  其实亲历者又何止80后,那是一场对全中国的震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使馆第一次遭遇有针对性的袭击,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初步形成认知和判断能力的小孩儿。

  笔者当时是未满8岁的小学生,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陪长辈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看着大人们脸上的神情,听着新闻中播报的内容,我好奇的向长辈们问了很多问题。那时的我应该是第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大使馆,什么是南斯拉夫,什么是北约,什么巡航导弹,以及这一切堆到一起时,又是个什么性质的事件。如今回想儿时的事情很多都已模糊,但是这件事情的轮廓还是相对清晰的。

  第二天上学,不少的同学们都在议论,特别是男生,大家的情绪基本都是惊讶和愤怒。不要小看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奇心最强的人生阶段,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三观正在迅速地被自己目睹的事情所塑造着。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认识美国,而随后到来的全国范围的反美示威游行进一步推高了当时中国社会对此次事件的元凶的愤怒与仇恨。

  还记得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被北京的大学生们,应该主要是70后和一部分80后,用装满了油漆的啤酒瓶和砖头给招呼了一遍,而对于还是个孩子的90后来说,可能很多人还无法去深入思考这些复杂的问题,但我相信不少人已经对“西方”、“北约”、“美国”这几个词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的“敌我识别”。


  北约方面亲历者的说法

  在2011年,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还见到了一名参与了对南斯拉夫作战的北约高级军官。这名军官是个英国人,他是北约多国部队司令部的一名参与了空袭计划制定的高级指挥官,笔者所学专业是国际关系,那门专业课叫国际安全(Global Security),这名军官是受学校邀请来给学生们讲西方多国空袭利比亚以及战后安全形势的一些专业话题。

  他讲完以后进入到了提问环节,笔者获得了一个提问机会,我并没有提跟他演讲内容相关的问题,而是问:作为当年空袭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参与者,你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中国公民伤亡一事有何看法?当时美国的说辞是“误炸”,我想你应该很了解你们美国盟友的武器技术水平和情报搜集能力,你如何看待美国的这个说辞?

  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名英国军官在听我提问的时候就已经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他的回答大概是这样的:“失误在军事行动中很多时候是难免的,再先进的武器,再周密的情报搜集也会有出纰漏的时候,所以失误就是失误,没什么需要扩展解读的。”

  笔者也不期望他作为北约成员国的高级军官能为自己的盟友澄清什么,也懒得去追问五枚战斧巡航导弹从不同方向命中同一个目标(甚至有一发直接打中大使官邸)的“失误”在军事上是否可能,笔者不过是想看看北约多国部队的亲历者在讲述这件事情时是一副什么嘴脸。说实话,在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没有表示出应有的悔意和歉意,只有一口咬死这是“误炸”的执念。


  美国对中国90后进行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

  90年代的中国在经历风波之后刚刚开始夯实改革开放的路线,希望在一个后冷战的世界里专心致志地把经济建设搞好,对外没有任何的敌意,遇到挑衅也基本都会按捺自己的情绪。但就是如此低调隐忍的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也并没有想要放你一马。他们一边戏弄着选择了政治自杀的俄罗斯,另一手马不停蹄的就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发难。

  这不得不说今天那些埋怨中国在战略上“过分自信和高调”的人完全是天真和健忘,这些人觉得是中国的“高调”招致了美国的如今的这一套组合拳。实际上,中国今天所遭遇的完全不以中国的姿态为转移,而是由美国决策者主观的行事逻辑和中国客观的经济体量,国力和政治意识形态基因所决定的。

  如果说以前美国有别的战略重心且中国实力还不强的情况下,韬光养晦还有现实的可行性,那如今的中国就是站在蚂蚁身后的大象,中国的意图、志向和实力,全都藏无可藏。而且,即便是在中国国力不强,而且还很低调的90年代,只要人家没别的事儿分心,该折腾你时就会来折腾你,躲都躲不了。

  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1995-1996的台海危机,1999年的南联盟炸馆事件,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再加上1991年、1994年和1996年美国对中国进行的三次“特别301调查”,这全都发生在中国韬光养晦的时代。

  然而这也不全是坏事,美国在用自己的行动给中国的年轻人们上着一堂又一堂的“爱国主义教育课”。93年的银河号事件对于90后来说没有亲历感,但是后来的南联盟炸馆和南海撞击事件则成为了不少90后的国际政治启蒙教材。就看看如今81192这串数字已经成为了中国新一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图腾你就知道,这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有多好。

  在这之后,2008年可以被称作是90后爱国主义思想被夯实的一年,也应该是中国正能量在复杂舆论环境中觉醒的开始。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境外反华势力对奥运圣火的冲击等一系列事件开始一步步地塑造着这些即将成年或刚刚成年的年轻人的国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如今,很多的90后都已经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到不同岗位的工作中去,成为了新时代注入中国肌体的一股新鲜血液,他们将会是亲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人,无论在2035年还是本世纪中叶,这一代人将是那个时候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而就在当下,美国的决策者又开始用一系列的动作给中国年轻人继续进行“爱国主义系列教育”,包括贸易战,打“台湾牌”,闯南海岛礁的12海里等。


  美国的焦虑都是自找的

  如今的美国的精英们正处于对华战略焦虑,这种焦虑的来源其实是美国人对自己过去几十年来对华政策的判断失误,他们原以为对中国遏制加接触,把中国纳入自己主导的国际秩序和体系中来,就可以诱导中国往他们理想的方向转变,结果失策了。

  中国在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上不但没有发生那样的转变,还通过对西方的充分利用和学习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政治安全空前加强,执政党和国民都越来越自信且充满抱负,甚至开始掌握推进国际秩序改革的能力,甚至还可以对西方普世价值和治理模式带来冲击。

  这种令美国感到焦虑实际上全是自找的。其实美国很清楚,要是想诱导中国往他们理想的方向转变,最关键的就是做年轻人的工作,让他们羡慕,向往和认同美国的一切,可笑的是,每次工作初见成效,美国就会用一次粗暴的“爱国主义教育”敲醒中国的年轻人,刚刚被自由派公知和“带路党”们拉过来一部分,自己又把相当一部分推回到了中国的怀抱。那些辛辛苦苦为美国做中国年轻人工作的人估计是气得七窍流血了。

  其实中国并不想与美国争什么,中国无非是想让自己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但我们越接近这个目标,给国际秩序带来的客观改变就越大,主观上改革国际秩序的意愿和能力就越强,对这个国际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带来的影响就越深,这是国际政治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并不是中国主观上想要和谁争霸。

  除非中国人民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民族放弃对伟大复兴的追求,不然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不会少。如今我们已经看到美国这个“既得利益者”主观上还是很难坐视中国去实现梦想,那中国只有通过行动去重新塑造和培养美国对自己的态度。

  美国最好有心理准备,未来几十年和你美国打交道的这代中国人不一般,他们大多拥有着坚定的国家认同和民族使命感,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远远比他们的父辈要好,对新事物的掌握和运用不比任何国家的年轻人差,同时还拥有着中华民族200年来最自信的心态,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童年的时候就看着你把他们国家的大使馆炸掉,把他们国家的战斗机撞掉,憋着一股告慰烈士在天之灵的劲,如果美国还不适时调整对中国的心态,将来等着美国的就不止是焦虑了。(杨升)


(责任编辑:黄婷)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