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大人:
今日(四月十七日),接到家中来信,心中稍得安慰,尤其久弟已至华大,惠妹准备至医科,田、兰二弟们在求学,这都是很好的,这都是他们将来走上正当前途的保证。
我在一九四三年七月,就在如西县夏令营受训两个月,同年九月仍回到家乡做秘密工作(即在省中高二三时),想家中也不会知道。一九四五年来到解放区以后,我一直在新华社工作,就是参加部队以后,也是做的报纸工作……
我党是有史以来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是最公正无私的。他的革命目的是为了世界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参加共产党都是最优秀的人,至少他要打算不顾私人利益为大众服务。我过去在家中有饭吃、有书读,为什么要参加革命自找危险、自找辛苦呢?就是因为我当时已看出了共产党是人类最合理的一种党派。我是读书明理的人,如果共产党不好,我也不会冒了许多危险、吃了多少辛苦,参加革命事业……
就拿部队里当士兵的来说吧,共产党部队的士兵打起仗来像老虎,对待老百姓却像是儿女见了父母。我们部队里士兵爱护老百姓的事例、动人的故事简直太多了。就连我们自己在部队里做政治工作的,也往往为了这些从古以来、从未见过的事情所感动。我们部队驻到一个地方,士兵帮助老百姓耕田、挑水、担粪,那是最普遍的事情……
写了许多,唯一的目的只是希望父亲看开一点、心身愉快一点,不要为儿女们过分挂念,以后在新社会里,儿女们更不会堕落了……
家中千万勿念。耑特敬祝安好!
兄弟姊妹们不另问好!
儿 陶迅上
四·十九
这是1949年4月19日陶迅同志在渡江战役发起前写给父亲的一封家书。1949年4月22日,24岁的新华社战地记者陶迅在渡江战役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封绝笔家书如今陈列在渡江胜利纪念馆的展柜中。
陶迅原名李鼎香,生于1925年4月10日,1944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党组织安排,高三还没读完的他于1945年4月撤出南通城,分配到淮南解放区盱眙县新铺镇的华中建设大学新闻训练班学习,并改名为“陶迅”。“陶”是他深爱的病故生母之姓,“迅”是其崇拜的鲁迅之名。
1946年,陶迅到华中野战军第6师政治部的新华社第24支社工作。渡江战役时,陶迅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4军《火线报》战地记者。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当天深夜,陶迅所在新华社第24支社和火线报社的同志们,同乘一条渡船随部队第二梯队从北岸过长江。当船抵达目的地江南安徽铜陵附近渡口靠岸时,第一个跳上岸的通讯员踏响了敌人埋下的地雷,陶迅及许多同志被弹片炸伤,伤势最重的陶迅腹内大出血。
22日拂晓,入党介绍人李干赶去看望陶迅。担架上的陶迅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给你留个纪念吧!”陶迅强忍着说不出的疼痛,始终没有哼过一声。他断断续续地问李干:“我能不能算完成任务?”他还嘱咐李干“把我的一切交给党”“口袋里的钱,作为最后一次党费”。当天上午11时45分,突然大量鲜血从陶迅口腔和鼻腔猛地喷出,他随后昏迷过去,李干连声喊他却不得回应。陶迅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陶迅牺牲前5天,即1949年4月17日,他接到家中来信,并花2天时间写了这封3000多字激情洋溢的给“父亲大人”的长信。三年没见儿子,父亲李吉阶接到家书喜不自禁,可随后不久又听到新华社发出的唯一在渡江战役牺牲的新华社记者陶迅的消息,又悲从天降。
陶迅这封家书述说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我党是有史以来的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政党,是最公正无私的。他的革命目的是为了世界上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事做。参加共产党都是最优秀的人,至少他要打算不顾私人利益为大众服务。我过去在家中有饭吃、有书读,为什么要参加革命自找危险、自找辛苦呢?就是因为我当时已看出了共产党是人类最合理的一种党派。我是读书明理的人,如果共产党不好,我也不会冒了许多危险、吃了多少辛苦,参加革命事业。”
在谈到革命部队时,他说,共产党在二十多年以前,还只有几十人,在日本鬼子投降以后,还只有几十万人,没有飞机,没有大炮,国民党有飞机、有大炮,有强大的、富有的美国帮助。为什么他还打不过我们呢?为什么他还被我们消灭了300多万部队呢?这不是偶然的,这不是共产党有天兵神将,仅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共产党为人民办事,受到人民的拥护。父亲,您现在已有两个儿子参加了这种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翻天覆地的伟大革命事业,这不值得您引以为慰吗?
信中还提到解放军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及清廉的作风:“我们部队驻到一个地方,士兵帮助老百姓耕田、挑水、担粪,那是最普遍的事情,至于打骂老百姓则绝对不允许。其他对老百姓买卖公平、有借有还,则更非其他部队所能做到。例如,我们部队里有种采买上士往往到新区买东西,老百姓不知道我们票子的用法,少算了钱,买回来上士一算太便宜了,马上又补钱去。一次,我们有个上士买了一只猪,老百姓说可杀30斤肉,把了30斤肉的钱,回到部队后杀出40斤肉来,第二天又自动补10斤肉价给老百姓送去。这种事连一般老百姓都做不到,但在我们部队里却屡见不鲜。自古以来有这种当兵的吗?”
在信中,除了述说家国情怀之外,他还不忘记对父亲谆谆嘱咐,信里说“父亲年纪大了,可多多补养身体。”“好在最后胜利,年内即可达成,届时我当返家看望。”“唯一的目的只是希望父亲看开一点、心身愉快一点……”
这些家书内容朴实无华,反映了陶迅烈士积极支持家人投身革命的高尚情怀,情感真切,读之令人潸然泪下。(杨学功 翁宏业 王树宇)
(供稿单位:南京市纪委监委、渡江胜利纪念馆)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