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消息 2018年4月29日,中国大禹治水雕塑落成祭祀仪式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禹王广场正式举行。大禹治水雕塑是由人像圆雕和背景镂空、山形浮雕组合而成。在雕塑揭开神秘面纱前,还举行了祭祀仪式,以表达羌族儿女对大禹的景仰。
大禹治水雕塑落成祭祀仪式
据了解,大禹治水雕塑人像圆雕高8.4米,雕像雕刻精美,栩栩如生。他头戴斗笠,身穿布衣,右手执耒锸,左手指向前方,目光深邃,炯炯有神,形象朴实、庄重,让人眼前即刻浮现出大禹在崇山峻岭和洪水沼泽中身执耒锸,栉风沐雨,身先士卒,以民为先,率领民众,顽强治水和与洪水作斗争的宏伟画面。在人像圆雕形体塑造上,充分表现了大禹的帝王之相,展现出了大禹在治理洪水中的艰辛和大无畏精神。
大禹治水,树立了丰功伟绩,名垂千古,特别是在治水活动中形成的大禹精神,都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千百年来,北川人民一直视大禹为始祖,为宗神。(文/图 刘仁喜 王守蕾)
新闻延伸“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鲧禹治水)传说,大禹他是黄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