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正文
钱其琛曾开创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晚年捐版税资助外交学子
2017-05-12 11:01 来源:西安晚报
【编者按】 据新华社5月10日报道,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9日22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钱其琛曾在1988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外交部长,拥有丰富的外交经历。新华社此前报道,1982年,正是钱其琛开创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
钱其琛生于天津,江苏嘉定(现上海嘉定)人。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相当大学文化。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党学运,任上海地下党中学区委委员、区学委书记。1945年~1949年在上海《大公报》任职员。1949年~1953年任上海徐汇、长宁、杨浦区党委委员、共青团区委书记。
1953年~1954年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1954年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1955年后历任驻苏联使馆二等秘书、高等教育部留学生司处长、对外司副司长,驻苏联使馆参赞(1972.4~1974.4),驻几内亚大使(1974.8~1976.11)兼驻几内亚比绍大使(1974.9~1975.10),外交部新闻司司长(1976.11~1982.4),外交部副部长(1982.4~1988.4),外交部长(1988.4~1998.3),国务委员(1991.4~1993.3),副总理(1993.3~2003.3 )。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第十三届至十五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是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35年前,在没有座位、没有提问、只有三句话的“不正规”新闻发布会上,钱其琛开创了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先河。
1982年3月24日,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讲话,虽仍充满对中国的攻击,但明确表示改善苏中关系的意愿。邓小平马上注意到讲话所传递的信息,并指示外交部立即做出反应。
两天后,外交部东四旧址主楼门厅前,钱其琛面对七八十位中外记者说:“我们注意到了3月24日苏联勃列日涅夫主席在塔什干发表的关于中苏关系的讲话。我们坚决拒绝讲话中对中国的攻击。在中苏两国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我们重视的是苏联的实际行动。”
三句表态谨慎而含蓄,但蕴含中国对苏关系可能发生重大转折的信息,让世界舆论为之震惊。声明念完,没有提问,发布会结束,“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首次进入媒体视野。“那时,外交部还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我仍在新闻司司长的任上,正在考虑设立新闻发言人,此事便成了立刻建立发言人制度的契机。”钱其琛回忆。
这次发布会后,钱其琛作为中国政府特使与苏联讨论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每年都举行两轮政治磋商,钱其琛戏称其为“扯皮”:虽然达不成任何共识,也比互不往来要好,扯皮多了,交往也就慢慢多了起来。在经过十二轮政治磋商后,两国终于结束了几十年来的不正常状态。
出任外交部长期间,钱其琛身处惊心动魄的外交博弈第一线,先后访问了一百多个国家。面对严峻的挑战,他沉着冷静、敢于斗争,赢得各方赞誉。
2003年3月,年届75岁的钱其琛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兴之所至,作诗述怀,诗中写道:“有情叙往事,无官开新卷。”
他开始着书立说,用了半年的时间,将所见所闻所感和盘托出,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十件外交大事珍集成册,便有了着名的《外交十记》。这本书披露了中国外交史上浓墨重彩的各种传奇,既是广大读者喜爱的读物,也成为了外事工作者的珍贵教材。
《外交十记》在国际上被翻译成英、俄、日、韩等语言译本。包括联合国前任秘书长安南在内的多位中外政坛、学界名人均给予好评。
钱其琛始终致力于培养外交人才,2000年,他出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至今,北大国关学院的官网上,钱其琛仍以名誉院长的身份出现。
早在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成立之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就送来题词:“培养国际问题人才,开拓中国对外关系新局面。”钱其琛首次以院长身份来到学院时,不仅视察了办公室和教学设施,还佩戴北京大学教员的红色校徽在办公楼礼堂与师生见面,并就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作报告。
2004年,钱其琛将《外交十记》一书全部版税70万元捐赠出来,在外交学院设立了《外交十记》奖学金,用以奖励品学兼优、有志于从事外交事业的贫困学生。2012年春节,他复信奖学金获奖学生,向同学们致以新春寄语。希望同学们时刻牢记祖国至上、人民至上,忠诚爱国、信念坚定,注重品德的修养与磨练,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增强各方面的才干,为投身祖国的外交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打下良好基础。
钱其琛通晓俄语、英语,略通法语。他的夫人是周寒琼。他们有一子一女。
新华 钟何
(责任编辑:周金玉)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