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环境能源>正文

气价机制不顺将削弱天然气的替代能力

2017-05-12 10: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5月3日电 近日,在成都天然气论坛暨2017西南地区天然气利用峰会上,多位能源行业内的专家深度剖析我国天然气的现状及前景,认为我国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面临气价机制不顺、其他能源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
    加大天然气利用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的现实选择根据《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国家力争将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到10%,最低达到3100亿立方米,成为主体能源之一。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多位专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的未来前景看好。
    “国家明确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的战略地位是‘十三五’中国能源及天然气发展路径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表示。郭焦锋认为,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低碳的优质能源,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煤炭的59%、工业锅炉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煤炭的17%,而且天然气没有粉尘排放。因此加大天然气利用,是中国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治理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最为现实的选择。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维和从改善大气环境和能源转型的角度分析,认为工业燃料中实施“煤改气”和“油改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等因素都将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推动天然气改革。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润民则横向对比美国、俄罗斯等经济体,认为我国天然气市场仍有巨大的扩展空间。何润民表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依然严重偏低。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占比高达23.8%,反观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16年天然气占比只有6.2%。”
    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论坛上,多位专家对天然气的价格机制提出改革建议,认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气价是影响气电经济性的主要原因,气电发电成本是煤电的1.7倍。天然气价格机制不顺畅削弱了天然气的替代能力。”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小丽说。她表示,虽然国家希望利用大用户直供、天然气交易中心等机制强化市场定价,然而受制于中短期内直供规模有限、交易中心定价机制不成熟等因素影响,导致天然气气价传导存在严重的滞后和不确定性。而由于供气中间环节过多和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上游企业没有降价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剧了价格调整滞后。
    何润民认为,按照“放开两头、关注中间”的思路,国家应放开天然气上游井口价和下游非居民用气价格,对居民天然气价格实行阶梯气价。另外还可采取“放开勘探开采准入、放开进出口限制、放开竞争性环节政府定价、放开上下游环节竞争性业务”等改革措施。
    “煤改气”遭遇“煤改电”挑战
    除价格因素外,电力能源的竞争能力加剧,也是天然气发展要直面的挑战。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提出,“煤改气”为天然气带来新机遇,然而却将直接遭遇“煤改电”的挑战。他认为,“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将用4500亿kwh电力替代煤炭,将挤压天然气市场。“目前我国火电严重过剩,富余电量1.4万亿度。电力空气源热泵与天然气相比,具有成本低、没有现场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天然气相当等优势。”

    刘小丽对风电、光伏发电的前景十分看好,认为二者具有“数十亿千瓦”发电装机的资源条件,经济性正在不断完善,且社会接纳程度高,不存在生态环境、潜在社会安全和公众舆论等制约因素。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