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府10日公布了《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试行)》和《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从今年起实施。按照《规定》,今后积分制度不仅适用于入户、子女入学,还适用于公租房申请。
城市外来人员积分制度,是有序推进外来人员融入城市的重要方式,制度本身决定了什么样的外来人员具有优先顺序,因而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积分制度在大城市实施已经很长时间,总体来说对人口择优的选择,倾向于对城市的有形贡献能力,落实在条件上,都是外在的“硬实力”,如学历、住房、职称、纳税等等,对应是能够给城市创造财富、带动消费,更多的表现在物质层面。
事实上,城市的影响力并不止于物质层面,在精神与文明方面的“软实力”不能被忽视,城市“软实力”足够“软”,才能体现一座城市内在的优雅与和谐,提升外在的品位。而城市的“软实力”最终都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整体素养上。居民高学历不代表高素养,强能力不意味正能量,物质上的富翁有时也是精神上的乞丐。所以,对于许多日益富裕的城市来说,如何提升居民文明素养显然比单纯的经济追求更急迫。
广州制定新规将外来人员的守法、诚信以及参加公益的情况,纳入到积分管理中,对外来人口的文明素养进行评价考察,不但是积分制度的探索与创新,为制度注入更丰富而全面的内涵,更从中折射了城市更加注重发展新的价值追求。
如,存在信用不良记录者,每宗减5分;近5年内有偷漏税行为,每次减10分,近5年内受到治安处罚,每次减10分。诸如此类,失信违法受惩罚,让诚信守法更具有形价值,有助于更好地形成诚信守法的共识,助力居民品质素养的养成。而对参与献血等公益志愿活动者给予奖励加分,这是对公益的褒奖与肯定,有利于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培养城市的爱心氛围。
此外,新规中加分项新增了急需工种和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人员的加分项,体现了制度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普通劳动者之于城市贡献的公平认可,诸如生产一线、艰苦行业如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将会得到制度实实在在的礼遇,在惠及他们的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城乡差别、职业歧视的观念残余,消除户籍之外的心理樊篱。(木须虫)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