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日称,随着全球军火市场竞争加剧,中国军工企业开始改进对外军贸模式,在出口武器硬件的同时,加强先进武器技术输出和后期服务。越来越多的海外媒体注意到,中国这种做法将进一步改变世界军火贸易格局,降低西方国家的传统影响力。
对外提供一揽子服务
《南华早报》称,中国军工企业正在与海外买家分享顶级军事硬件和知识,并改善售后服务,以巩固中国武器在世界军火市场上的份额。例如中船重工近日与泰国军方达成协议,同意在军事装备和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去年,泰国政府正式敲定从中国进口潜艇的订单,耗资3.93亿美元。最近这次协议是去年中泰潜艇订单的后续,包括向泰国转让中国潜艇建造等造船专利技术,帮助泰国发展建造潜艇能力等。中国已掌握先进的潜艇“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P)”技术,能保证柴电潜艇长时间水下潜航。未来这项高精尖技术也可能提供给泰国。
报道称,中国打包出售的不仅是潜艇技术,还有无人机和战斗机生产线、陆军远程火箭炮等。去年,中国航天科技与沙特达成协议,沙特将从中国引入“彩虹-4”无人机生产线。出口沙特的“彩虹-4”生产线将同时配备相关设备,为中沙无人机领域的深度合作提供更大空间。英国《简氏防务》网站则披露,中巴合作生产“枭龙”战机已涂上缅甸空军涂装。英媒推测,缅甸在购买战机的同时,还引入战机生产线,未来不排除在本土自造“枭龙”战机,对缅甸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打破西方武器技术封锁
对于中国的做法,西方媒体的习惯性反应就是“中国导致先进武器技术扩散”。不过有专家表示,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世界军贸市场占有强势地位,养成了店大欺客、看人下菜的毛病。例如美国F-35隐形战机就划定了一二三级伙伴和对外有偿军事援助、安全合作参与者不同等级的销售对象,高等级的盟国可以获得一定技术,低等级的参与者就只能买到成品。对第三世界国家,美国更是设定诸多的政治、经济、技术门槛。
瑞士“军官”防务网站分析称,正是因为西方“看人下菜”的做法,美国的传统中东盟友沙特、卡塔尔等国,正越来越多地从中国、俄罗斯购买先进装备,这不仅使他们突破了美国武器技术方面的种种限制,还使得中东国家的武器采购来源更加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传统盟友美国的单一依赖。
附加政治条件也是美制武器令人“望而生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埃及共接受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军事援助,引进大量美制武器。但2013年7月埃及军事政变以来,美国动辄就冻结军援、扣留装备。伊拉克政府之所以不买美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也是出于对美方政治捆绑的顾虑。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称,武器出口政策的灵活性,是中国产品在国际军火市场快速攻城略地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武器为较贫穷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战略机会,帮助他们实现武器来源多样化、重新赢得一定军事主权,同时也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武器禁运的能力。欧美反复拿捏限制出口的先进装备,势必被眼明手快的中国企业抢走市场。
中国军贸并非只盯着钱
军火出口、技术转让等防务合作,是国与国之间较高等级的合作关系,代表着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军事强国巩固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手段。中国打包出口武器技术,可能创造中国加强对外军事合作新的契机。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国防经济学专家罗恩·马修斯表示,中国的武器出口首先有三个原则:一是提高进口国的合法自卫能力;二是促进该国和该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三是不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军火出口是中国软实力的一部分,既注重赢得市场,更看重赢得伙伴,瞄准的是长期的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商业利益。
《舰载武器》执行主编石宏告诉《环球时报》,西方国家的军贸最看重能直接变现的硬通货,中国军贸则坚持弘义融利,强调长期“交朋友”,把国际道义与技术合作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没有干预别国内政的政治捆绑和吃相难看的技术限制,还以更灵活多样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客户。对于泰国等与中国有深度经济合作关系的友好国家,有时甚至采取以货易物等结算方式,这在过去的中国海军技术出口中已有先例。(记者 石留风)
(责任编辑: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