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祖国时政>正文

驻村扶贫的干部吐苦水:基层最繁重的工作是填表

2018-02-08 10:24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驻村扶贫的干部吐苦水:基层最繁重的工作是填表
    少填些表格,多跑点土路(一线视角·啃下扶贫硬骨头②)
    不妨以持之以恒反“四风”为契机,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为抓手,彻底挤出基层落实的水分,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战的实绩
    听一位驻村扶贫的干部吐苦水,在基层碰到最繁重的工作,竟然是填表。“你们村就几百口人,哪来这么多表格填?”他抱出两大摞资料,叠起来有半人高,里面有入户调查表、贫困户登记表,还有贫困户信息采集表、民主评议会议记录等等。有的表格还要求一式三份,一个数据录入错误就得全部推倒重来。
    国务院扶贫办去年曾明令制止各地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时间不等人,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到两年,倒推分解下来任务非常紧迫,时间是奋战在扶贫一线的人们最为宝贵的资源。形式主义有一种自我叠加的惯性,类似于“半年要评比5次,一次迎检花20万”的做法,无异于将精准扶贫异化成“精准填表”“开会脱贫”,不仅与中央对扶贫的要求南辕北辙,也浪费了基层扶贫干部精力,导致做调查研究、政策落实、问题化解等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分身乏术。
    还要看到,一些人之所以喜好摆弄文字数据,与混日子、不担当等为官不为问题大有关系,也与能力有限导致的落实乏力密不可分。一项工作分解为几十项量化指标,随之而来的是“月督导、季检查、年总结”,而应付督导检查,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将各类表册“往实处写”。于是,精准扶贫变成“纸面跃进”,实地调研变成“纸上功夫”。
    考核过于刻板僵硬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举个例子,许多地方为了防止驻村干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明确规定其吃住在村的时间,不仅打卡签到,还要时不时派人下去督查暗访。而实际上,驻村干部需要花大把时间往返省市县里,去争取政策和资金、协调企业找销路。严防干部走读的硬规定,执行不好就可能束缚办事热情。记者就曾亲遇一例。某驻村干部到县农牧局来咨询红心柚种植事宜,商谈完事情已是晚上11点多,本欲在县城休息,碍于制度规定,不得不赶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村子里。
    形式做得再认真再漂亮,也不过是形式。某西部地级市在去年底对下属10个区县的脱贫工作开展评估,单贫困人口错退率一项,有区县便高达29.8%。必须解放扶贫干部的时间,同时引导扶贫干部把精力投入到干实事、察真情、扶真贫、下真功、讲真话、报真数上。脱贫攻坚完成得怎么样,老百姓的评判最有说服力。无论扶贫督查还是脱贫验收,都不能成了“政府一家的事情”,或者成了“‘一把手’说了算”的事情。让每一个贫困群众都能参与到扶贫考核验收中,让村村户户的脱贫成效接受公众评判,才能更好地杜绝材料泛滥、数据造假问题,扶贫工作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在一名省直机关挂帮干部发来的视频里,一位女村干部在奋笔填表,旁边椅子上躺着她4个月大的宝宝。这样的精神值得肯定,却也让人看到基层干部的无奈。精准扶贫是必须立足具体、熟悉情况才能做下来的事业,而且越到最后越需要少填些搞形式的表格,多跑点摸情况的土路,往细处落实、往实处落细。不妨以持之以恒反“四风”为契机,以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为抓手,彻底挤出基层落实的水分,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战的实绩。(作者为本报贵州分社记者)


(责任编辑:李俊强)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