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
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热搜
祖国时政
财经报道
文化中国
微信
新浪
移动端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祖国时政
财经报道
文化中国
中国记忆
国际瞭望
国家安全
法治中国
关注民生
>
文化中国>
正文
文化魅力:在书中阅读国宝的故事
2018-01-25 09:1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国宝档案》《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近来火遍大江南北,以生活化的语言讲述着千百年前的故事,借助现代传播方式激活了古老沉睡的文物,不但使观众领略了国宝不朽的文化魅力,也激发出国人的文化自信。
随着国宝节目的热播,一些与文物相关的书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关注,如出版多年、由朱家溍先生撰写的《国宝一百件》,新近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等。为将中华国宝的文化价值呈现给更多读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文物专家、博物馆工作者和出版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些书籍的出版使得许多没有展出过的珍品得以和读者见面,完成了许多文物工作者的夙愿。
大师之作,经典绝唱
说起国宝和珍藏,绕不开的是故宫。有人说,故宫是一本大书,能全卷通读的有几人,能读懂的又有几人?而被称为故宫“活字典”的朱家溍不但通读了,而且读懂了,因此被业界喻为国宝级的人物。
朱家溍自幼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物,学养深厚,自上世纪40年代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后,便与故宫结下了半个世纪的缘分。“入宫”后见到的宝物让他惊叹不已,但要把它们从陌生变为熟悉,他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朱家溍曾担任过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文物征集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他编着出版的《两朝御览图书》《明清帝后宝玺》等书籍在社会和学界都广获好评。他的文集《故宫退食录》成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
作为老一辈文物专家和清史专家,他编写的《国宝一百件》2006年出版后在读者中影响深远。该书所介绍的百件历代文物艺术珍品是从故宫1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而来。其中,首次印制公诸于世的有11件,首次以彩版印制的有19件,且有当时尚未公开展出过的。《国宝一百件》选取青铜器、书画、瓷器、工艺美术和织绣五大类对故宫珍品进行了介绍,除有专文论述外,每件文物随图版都有数百到千字的说明,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特色有概略的了解和掌握。为了保证印刷质量与效果、展现原物的艺术感染力,特邀图书制版和印刷师傅亲赴故宫,用底片逐一与原物校对。出版至今,仍有许多年轻读者在网购平台留言赞美和怀念该书:填补了不能去博物馆的遗憾,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应该看什么;大师之作,经典绝唱……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着名的宫殿建筑,作为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紫禁城宫殿,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由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原副主任于倬云主编、故宫有关方面的专家协助编撰的《紫禁城宫殿》集中展现了故宫的建筑之美。全书共8万余字,图片564帧。内容所及,大至整体布局、单座宫殿,小至一梁一栋、一雕一刻,无不赅备。该书图片由香港和故宫博物院专业摄影师合作拍摄,使得平日参观无法看到或尚未开放的场所都得以影像留存、公之于世。
各地馆藏,各美其美
多年来,各地的省级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研究单位,凭借其丰富的馆藏和研究成果陆续出版了以各地文物珍品为主题的出版物,如由敦煌研究院与当时的云冈石窟文物保管所等参与编写的《中国石窟》、由河南洛阳博物馆编写的《河洛文明》、甘肃简牍博物馆等联合编写的《肩水金关汉简》等都是扛鼎之作。
在这里试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编写的《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为例,详解编纂之不易和叹为观止的珍藏。陕西,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文明积淀,奠定了陕西文物“甲天下”的地位,也使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在书序中,出版方详细介绍了出版始末:早在1996年,国家文物局就曾组织朱家溍、耿宝昌等专家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馆藏一级文物进行鉴定确认。经过10多天的仔细观察和鉴定,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陶俑、陶瓷器、金银器、唐墓壁画、玉杂器中,有800多件 (组) 文物被确定为一级文物。为了让更多的人鉴赏这批珍贵文物,在各方的支持下,该馆对这些一级文物及部分珍贵文物进行了系统集中的整理,并于2006年编辑出版了《神韵与辉煌》一书。
《国家宝藏》节目曾专门介绍过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于蕲春县荆端王次妃墓中出土的金凤簪和金镶宝凤冠,这两件藏品是明朝文物珍品,熠熠生辉、华美之极。在《神韵与辉煌》一书里也有类似金饰品,且出土时间更早。比如,主体呈薄片勾云形、1982年出土于陕西淳化县西周墓的一对金耳坠,“薄片勾云形的金耳饰,多出土于陕西、山西北部商代中晚期的墓葬中,是鬼方文化特有的器物。根据同一墓葬还出土有男性使用的兵器看,这件金耳坠应为男子佩戴的饰物,而且有可能是鬼方巫师作某种宗教仪式时使用的器物”,传递着十分神秘的气息。
此外,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编的《芮国金玉选粹——陕西韩城春秋宝藏》一书,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台湾震旦艺术博物馆为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而合作的第一部着作,也是展示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大墓出土文物的第一部着作。作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以其范围大、保存好、等级高着称于世。该书挑选了104件 (套) 出土文物,件件精品,许多为国内外首次发现,如春秋早期的金剑鞘、金肩饰等,极大地丰富了读者对两周文化的认识。
穿越时间隧道,窥测活的历史
近年来,在全国多家出版社的努力下,许多国宝背后的故事在专家的解读和描绘下完美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得不提的是,由考古学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机撰写的《从历史中醒来》自2016年出版以来就颇受大众和学界欢迎。该书所涉及的文物门类众多,如饮食生活、武备军事、科技工具等,力图通过揭示一物一器的性质与名称、起源与演变,发掘出某些历史场景的细节。孙机说:“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在古代,多数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宝器,只不过是将这种属性加以强化和神化。从探讨文物固有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出发,它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倘使角度合宜,调焦得当,还能看见某些重大事件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和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的美的闪光。”比如,孙机以酒为题,引出商周卣、爵之类的酒具,汉代盆形、桶形的酒尊,分析不同酒器的形制功用,讨论酒的起源、制造、类别,清晰地勾勒出从自然发酵的果酒、谷物酿造酒到蒸馏酒的发展史。通过作者的解读,我们还可以知道那些古人发明的古怪物件。
此外,2017年出版的《〈清明上河图〉北宋繁华记忆》也颇受读者喜爱。《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画作, 张择端以艺术家的画笔对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该书作者薛凤旋通过对这幅画卷200多个细节的解读,深入探讨了汴京这座“新城市”在经济、人文和管理体制诸方面的运行状况,不但使读者看到画家的艺术造诣,更看到画家对社会和人文的深入解剖,进而使读者对于中国城市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
以上所列书籍难免挂一漏万,但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在通过电视了解、欣赏这些国宝之余,也能够打开这些书,读一读历史,离那些远去的、古老的文化更近一些。(李静)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