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毛,生于1949年10月1日,号李法毛、老毛子,肥西新仓人。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直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老年书画联谊会会员等。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获得第四届安徽省老年书画艺术节书法金奖。曾获得公安部纪念建党90周年书画展一等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在我眼里,安徽实力派书法家李发毛,就像流经他故乡肥西新仓的丰乐河之水一样,表面波浪不惊,内心却是激情无限,湍急奔涌。
他心地善良、为人真诚,佛样的脸上总是带着慈祥的微笑,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亲切慈祥、温馨和谐之感。与他交谈,总是能够让人产生一种忘我的状态。
有人说,读字先读人,毕竟任何艺术家都并非天生所成,后天的经历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所以,对于眼前这位已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不少成就的李发毛来说,我们探寻他的艺术人生,应当着眼于他的艺术求索过程,
随着谈话的不断深入,岁月的画笔逐渐勾勒出一个真实的李发毛——军人、公安战线一位优秀战士、书法家……在我们眼中,他本身就是艺术,值得我们去用心咀嚼,可以令我们反复回味,而走进他的艺术,就是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他以一管彩毫,直穿时空隧道,将一卷巨大的人生画卷布展在我们眼前……
这种情感和力量,让人渐渐感觉到,有股灵气正从你心中慢慢腾升起来……
一
或许是上天赋予李发毛某种责任,让他与共和国一天诞生,见证共和国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再到领跑世界的辉煌历程!
是的,做为一名共和国的同龄人,李发毛的人生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
68年前,伴随着新生国庆的礼炮声,李发毛诞生在肥西新仓小集镇上一个传统手工业者家庭。新仓虽然不大,但却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积淀赋予这里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意义。
受家乡山水的孕育,李发毛从小显得聪慧,极爱涂鸦。上小学后,这一天性更是得到彻底发挥,各门功课成绩特别优异,尤其是描红课图画课作业每次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五年级时,他就开始在学校负责出黑板报。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国家和人民都处在十分困难时期。面对如此场景,年少的李发毛内心非常痛楚,他的目光穿过丰乐河,射向远方。从这一刻起,在他的心里忽生一个想法,作为家中老大,李发毛要用自己孱弱的肩膀去分担父母的一份艰辛与忧愁,于是,他决定退学。
一说到退学,首先是父亲不答应。父亲虽然是个手艺人,但他知道,再穷都要给孩子念书,其次是学校不同意。李发毛进入初中后,各科成绩都在校名列前茅,尤其是受自家隔壁一个善于绘画写字的高中生影响,他将《三国演义》小说前面的人物画临摹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画的中堂、写的对联深得周围镇上人的喜爱和夸奖……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学生,学校怎会舍得他辍学?
无奈之下,李发毛干脆躲起来不去学校。这样僵持一个多月后,直到初二下学期,学校只好勉强同意他退学。
退学后,李发毛跟着父亲学手艺。父亲有一手漂亮的木工活,雕刻的花床板、茶几、八仙桌等,在方圆几十里内无人能比,被当地人称为能工巧匠。李发毛天资聪颖,又善于思考,跟随父亲学了三年后,以扎实的技术功底出师。
在当地,学徒一般都以三年为期。父亲自信地认为李发毛出师后一定会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没想到,1968年3月,李发毛却报名参军,走进了部队,成为总参直属通讯团一名通讯兵!
二
满怀着光荣与梦想,李发毛踏上了军旅人生的征途。
对军人的景仰和尊重,或者说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这是李发毛儿时就有的梦想。当看着那些农村青年成为军人时,他就打心眼里羡慕。他曾多想自己有这样的机会,走进军营,改变自己!
进入军营后,李发毛深知这一机会来之不易,便格外珍惜。他知道,这是改变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机会,不管结果如何,他都要抓住这次机会,做出成绩,活出精彩。
步入军营,对他人生影响较大的,是军营的艰苦训练。这种训练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还增强了他的纪律观念,自觉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仅强健了他的体魄,还培养了他坚持不懈的信念,为他日后面对种种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训练结束后,李发毛所在部队赴青海西宁参与6801工程施工。从西宁到拉萨都是高寒地带,条件至艰苦,环境之恶劣,是人难以想象的。
由于从小受《三国演义》中英雄主义人物影响,李发毛曾熟背过唐代诗人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以及李白《塞下曲》中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不朽诗篇,每背诵一次,心中的热血就沸腾一次。
来到这艰苦环境中,体验人生中一些非常的感受,或许更能对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展开挑战!在这里,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全部奉献出来,以一种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投身于工作之中。
鉴于他的突出表现,这年10月份,他就光荣入党,随后,被调入连队后勤负责管理、采购工作。
从青海下来后,李发毛转业至安徽白湖农场六大队。
他是个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人。一到农场,他还是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同事说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他可以夜以继日不休息。领导说他是个爱动脑筋、责任心很强的人,干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细心,看得出,他一进农场就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后来,他被抽调到大队政工股负责宣教工作,这样,大队出墙报、办黑板报、“双抢”战报等任务就落到了他肩上。
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省公安厅一张调令将农场13人同时调往省城新的岗位工作,李发毛也是其中之一。
无论是在大蜀山政法干校还是在省公安厅行财处,无论是下去搞工作队还是在省厅里搞内勤……对于任何工作,李发毛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即使是自己被下岗分流,他也是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没有半句怨言。
如果说当初走进部队流着的是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次告别警营、告别自己热爱的事业,李发毛流出的却是既伤感又快慰的泪水!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李发毛因忙于工作,就丢掉了自己心爱的书法。而今,他没有任何顾忌了,他可以纵情地挥毫书写自己的情怀了,怎不快慰?!
因为从小受父母德育教育,他心底宽厚仁慈,与人为善,坦率真诚,不怕吃亏,所以,无论到哪里,他都有很多交心朋友。加上自己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有过硬的书法功底,被称为省公安系统一支笔。所以,单位里经常有一些书写之类的事情就落在他的头上,比如,后勤写材料、单位一些老人去世后写挽联等,都请他去完成。
三
为了更好的学习书法,积淀和修炼自己,以书会友,退休后,李发毛走近了合肥市老年大学,开始正式的书法研习过程。
在老年大学,李发毛跟随刘云鹏老师潜心书法知识的学习。无论是篆、隶、行、楷,李发毛都自然地做到兼收并蓄且融会贯通。他治学严谨,对历代名碑法帖,绝不浅尝辄止。
或许是天资聪颖的缘故,一直钟爱国学的他突然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深深吸引,如痴如醉,于是他又跟随何翰老师学习篆书。
学习篆书之难,是他没有想到的。那些神秘的符号,每一个都有传说,没有古文学功底,不敢轻易触摸。于是,他特别注重字外功夫,尤其注重对自身文化底蕴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广泛涉猎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知识,废寝忘食,广闻博览,获取智慧源泉,丰富文化底蕴,感悟人生哲理,促进艺术创作。他一直有爱看书、爱买书的习惯,只要是有关书画方面的书,哪怕其中只有一章节或者是几个字让自己喜欢,他就会毫不犹豫的买下来。他的书柜里,书画方面的书籍多达上千本!
当他进入篆书世界后,甲骨的神韵、金文的秀丽、石鼓文的古拙、诏版文的自由等都令他神往。于是,几年来,他遍临了《石鼓文》《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泰山刻石》和《虢季子白盘》等钟鼎铭文,完成了大篆的寻古之旅后,又对铁线篆《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白氏草堂记》进行了临习,使自己的篆书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线条圆润,运笔匀平,使转流畅,透着灵性、古拙与大气,无论其形式,抑或笔墨,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升华成一种旷世之美。
李发毛刻苦学书是出名的。写篆书《长恨歌》时,他整整写完了一刀水波纹宣纸,同样,练写篆书《兰亭序》也是写完了整整一刀纸,从而使自己对铁线篆书写非常娴熟自如。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个人情感,将源于多彩的生活,以及鲜活的社会实践悉数幻化成作品的创意,让情感与灵感得以交融凝聚。
而在书写过程中,李发毛不以篆书之形为追求,而以行书之笔出之,有书写之韵,又有金石之趣。他写钟鼎,却以大篆之笔立意,以金鼓之形立象,章法严谨,结构之势大开大合,使得作品充满古韵又具备现代感,那一根根线条,似乎蕴藏着对生命的呼唤,对远古的铭记,对艺术的虔诚,由此形成他独特的篆书之风。
在隶书方面,他以汉隶为宗,对《乙瑛碑》《石门颂》《曹全碑》《张迁碑》都进行了潜心研习。而在用笔过程中,李发毛又将篆、行等特质揉进了汉隶之中,注意对立结构渗透与协调的不偏不倚、不即不离、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以一种高古、幽远的意境,于浩然中得见苍茫,于生拙的金石气里更见坦然。
他的行书,主要汲取魏晋、唐人、宋人养分,笔墨坚实雄健,章法灵活生动,虚实相生,自然错落,酣畅淋漓,不但赏心悦目,更流淌着一种闲适的气质,使人在他所营建的雅致里,体会一种愉悦的享受。目前,李发毛沉浸在米芾、张旭、怀素等名家书帖里,正在进行草书练习,汲取精华,祝愿他能在草书方面所有建树。
李发毛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他不只写字,还画画。当年,作为通讯兵,他曾走遍西域那些壮观神奇、莫测俊秀、旖旎粗犷的名山大川,那种潜藏在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的热爱,像发酵的浓烈的香醇一样,时时在诱惑着自己想用画笔表现出来。而今,当他走近老年大学后,当他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也开始潜心学习山水画。
他的山水画创作,以书入画,用洗练的笔法、清润的笔墨、妍雅的设色、沉静的淡彩,使画面带着一股流动的韵律和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他善于打破陈规,将形式美感超越与现实之上,将个人独特的认知和艺术灵感融入到创作之中,赋予山水以生命的灵动与灿烂,也赋予其力量与气魄。
意境美、气韵美、墨色美、章法美、时代美是李发毛书法艺术最典型的特色。
他的作品,把握时代的脉搏,倾听时代的足音,将书法艺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大批礼赞伟大时代、讴歌繁荣昌盛、颂扬文明进步、寄语美好明天的精品佳作,让人深受感染。
比如,他自己撰写的散文诗《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他从南湖红船写到大革命运动、从土地革命写到共产党领导全民抗战、从民主革命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建设写到改革开放再写到反腐…… 一路写来,情感丰沛,线条流畅婉转,节奏匀称古朴,灵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时代气息,获得了公安部主办的书法比赛一等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而今,书法已经成为了李发毛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成为了他精神生活中的一片绿洲。他每天早四点多起来临写,那份轻松与惬意,那份怡然与洒脱,非同道中人难以体会!
品读他的作品,我们心中总会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对生命色彩的渴望,那种对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渲染,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以丰富的敏感性,在立意高雅的特色把握之间,将一种审美启迪和艺术神韵的美学享受呈献给读者和社会。徜徉其间,我仿佛看到了凤落河畔那阡陌田畴花草树木,仿佛感悟到了中华民族尊教尚文的淳朴民风,仿佛亲手触摸到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精髓……
李发毛有着自己的艺术观点,虽然自己写字完全是修身养性、自娱自乐,但他却把书法当成学问来做,绝不故弄玄虚和玩弄艺术。他经常参与各种书画作品慈善义拍活动,积极捐献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公安厅关工委组织的少儿书法培训活动,担任老师;逢年过节时,他深入社区,义务为大家写春联等,尽到一份书法家的社会责任,他说,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人文品格和人文精神的展现。
所以,无论是从人生还是从艺术而言,他的话就是他人生艺术和艺术人生的最好写照!
在诗书画等艺术领域,李发毛兼具长期的创作实践经验与较为深厚的艺术理论修养,因此他的艺术发展潜力仍然后劲十足,相信他能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生涯当中,取得更大成就,在此谨以深深祝福!(伍先飞)
李发毛先生书法作品:
(责编:宋志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