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逃离到逃回,大城市究竟为何有这般吸引力?
大城市的吸引力从来不会因为有人逃离而降低,它依然是年轻人打拼的首选之地。
近日,朋友圈一篇《我卖掉北京500万的房产,到老家生活两年,结果……》的文章,引发热议。此文看点有二:
一是逃离大城市。作者把北京的房产卖了,拿着数百万巨款回老家,准备潇洒、悠然地度过余生。结果北京的朋友圈消失了,又很难融入老家“天天打麻将、说话跟吵架一样、一下雨就满脚泥泞、一进村充满各种肥料气息的生活”。由于老家没有大企业,身为高级架构工程师的他,只能在网吧做网管,月薪2000元。
二是卖房买房。2016年初,作者离开北京时,将当初40多万购入的三居室以495万卖出。回到农村老家后,在当地花40多万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大三居。在寻找“赛神仙”的梦想被现实击碎后,重回北京,却发现原来的房子已经涨到900多万,而自己手头剩下的350万只够付一套70多平方米小两居的首付。
在这个喜感的故事背后,纵向的房价差与横向的地域差只是表象,背后仍是“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这一命题。作者从逃离到逃回,是选择和适应的过程,也是寻找答案的过程。
大城市有巨大的生活压力,但也有无限可能,给予人更多选择: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工资待遇、更便捷的交通网络,也有商场、酒吧、美食、图书馆、电影、演出……小城市更安逸,但也伴随着就业、交通、生活、交际、娱乐等诸多方面的单调与限制。
大城市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有的人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放弃大城市的一切回到家乡,但更多的人还在从四面八方进入大城市。大城市的吸引力从来不会因为有人逃离而降低,它依然是年轻人打拼的首选之地。
有人说,大城市最吸引人的也许并不是资源或机会,而是它能给你一个虚拟的假象。在大城市里,快节奏的生活与高压力的职场竞争能给人一种“我正在为自己而努力”的自我感觉。虽然,人无论在哪里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实现抱负。
过日子就像吃火锅,到了一定的阶段,就要加些别的调料。生活充实之余,或现状不如意之时,都会让人向往“诗与远方”,做出逃离眼下的选择。而逃离的欲望得到满足后,很有可能迎来的是更大的孤独和空虚。真回到了老家的小城市,想念的反倒是昔日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逃离还是留下的理由。对于我来说,留在大城市的意义,不是为了所谓更好的前途、更多的资源,而是经历。人这一辈子不过百年,人生的密度比长度更重要。而密度取决于经历事情的多少,包括美好、苦痛、失败、困难和折磨。留在大城市,能让我有更多经历,丰富人生的密度。
其实这篇文章作者的经历,也颇难能可贵。安逸也好,折腾也罢,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只有适合与否,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拥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机会,并踏实地付诸努力,用心感知正经历的生活,都是值得庆幸的人生。无论身处何地,梦想终需经过努力才会实现。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无论是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抑或一直坚守在某地,坚信眼下、此地对于自己而言就是最好的,或许才能既来之则安之。毕竟,你可以逃掉城市或乡村,但逃不掉身处其中的人生。(作者:余志宇,来源: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金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