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记者汪凌云 通迅员杨发水 1月7日,上饶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政府新闻办共同召开2018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会上,婺源县委书记吴曙围绕市委四届五次全体会议以及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作了主题发布,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上饶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缪瑜慧主持。
据吴曙介绍,婺源是首批中国旅游强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域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国家3A级景区,拥有1个5A级、12个4A级景区,4A级以上景区数量位居全国县级之首。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把婺源打造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市人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篁岭创建5A级景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婺源的肯定,也是鞭策,我们倍感振奋人心,又倍觉责任重大。
对于“最美乡村”的婺源人来说,应该有敢为人先的魄力胆略,应该有走在前列的豪情壮志。对婺源来说,乡村旅游就是乡村振兴的“初心”,乡村振兴就是乡村旅游的“使命”,两者是一个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整体,只有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才能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才能续写婺源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全县的天然阔叶林由10年禁伐升级为长期禁伐,积极探索“山长制”,要保护天然林、建设风景林、实施生态林。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山塘水库承包养殖管理整治,实行“人放天养”,扎实推进城区、镇区的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每年实施40个以上重点村的生活污水处理,严格控制沿河沿溪项目开发。
把全县所有的自然村全部纳入农村垃圾处理工作范畴,今年要全面完成乡镇垃圾转运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垃圾清扫市场化,尽快落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坚定不移地“将徽派进行到底”,高质量建设秀美乡村,做到“两年扫一遍”,全力打造一批特色村,比如写生村、影视村、摄影村、文创村、皇菊村、红鱼村等。充分发挥景村党建的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微家训”工作,培育淳朴家风民风,使最美乡村既有环境之美,也有人文之美。围绕着最美乡村也要有最美县城的目标,启动城市双修工程,抓好城区棚改回迁房建设,整治好里弄小巷,加强老城环境改造,提升城区亮化绿化,开创“白天乡村游、晚上古城游”新局面。
要深入推进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提升乡村旅游质量,满足全国游客对婺源的美好愿景。今年力争接待游客2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90亿元;努力新增国家5A级景区、4A级景区、5A级乡村旅游点各1个,4A级乡村旅游点3个。
加快与国开城市交通基金、上旅集团、山水文园合作,推动婺源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尽快落地。全力支持篁岭与中青旅合作,支持篁岭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断提升老景区,通过秀美乡村建设打造免费“景区”,加快推进婺女洲徽艺文旅特色小镇、翼天文化演艺特色小镇、丛溪文旅特色小镇、江湾梨园特色小镇、水墨上河特色小镇等五大特色小镇建设,催生旅游新业态。
全面深化旅游厕所革命,推进旅游公路、停车区等交通设施建设,探索实行“路长制”管理办法,完善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体系。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促进高铁站、长途客运站及景区景点间的快速连接和高效循环。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
按照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标准,建设中国徽派民宿体验目的地,整合民宿资源,突出特色主题,挖掘本土文化,打造中国乡村民宿“婺源样板”。鼓励农家乐参与评星评级,引导农家乐从“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向精致化、特色化发展,积极打造农家乐“升级版”。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指出,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就没有上饶经济发展的未来。市人大会提出,要聚焦发展质量提升,做优现代产业体系。要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设立一定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坚持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是:
重点发展旅游企业及相配套的旅游产业链,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扶持生态工业发展,选准符合婺源的主导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在婺源快速壮大,打造工业旅游点,促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
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平台,抓住省市大力支持的有利机遇,振兴婺源绿茶品牌,推进红鱼、冷水鱼、皇菊、油菜、蜂蜜等特色产品,扩大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和种类,使“有机”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稳步推进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传承好丰富的非遗文化,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走进景区和参观点,使婺源旅游更有灵魂。大力推动文化向产业化转变,扶持发展“三雕”、歙砚、甲路伞等文化旅游商品产业,引进一批新兴文化行业总部,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
(责任编辑:李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