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关注民生 >百姓之窗>正文

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马家村:村规民约“约”出文明新生活

2025-09-08 17:10 来源:《祖国》杂志

《祖国》杂志/刘振伟   以前的马家村啊,那景象可跟现在大不一样!路上柴火堆得像小山,鸡鸭成群结队在村子游荡,稍不留神就会中招踩一脚鸡粪;街坊邻居三天两头为芝麻大的事儿闹得面红耳赤。你再瞧瞧现在,村子里处处敞亮整洁,谁家要是碰上难事,不用招呼,大伙都争着搭把手!坐在村口老槐树下,村民闫凯一边熟练地剥着花生,一边感慨万分,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多亏了村规民约,硬生生把咱村的文明新风出来了!

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马家村的村规民约,没有一句空洞的口号,每一条都实实在在贴近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 房前屋后勤打扫,柴火杂物码整齐,连柴火码放、杂物归置都写得明明白白;还有 邻里有难搭把手”“垃圾落地要杜绝这类条款,看似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却悄悄让整个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马家村的人居环境一直是村民们的心头病。路边的柴火随意堆在墙根下,每逢雨天,霉味混着泥水味能半个村子;鸡鸭没有固定圈养的地方,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粪便,不光村容瞅着糟心,还总因为 张家鸡啄坏李家”“王家鸭糟蹋赵家这类小事引发邻里矛盾。自从村规民约定下来,村民小组长们揣着打印好的公约,挨家挨户上门耐心劝说:马婶,把柴火挪到后院棚子里吧,既能防淋雨发霉,门前也能清爽不少。”“李哥,把鸡鸭圈养起来,省得跑丢了不说,还能让村里干净些。起初,有些村民觉得麻烦,可看着邻居家门前收拾得井井有条,自己也慢慢动起手来,久而久之,维护环境的好习惯就养成了。

如今踏入马家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扫得一尘不染,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像砖块似的得方方正正,就连墙角的杂草都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村里再也看不到四处乱窜的家禽,村民遛狗时也都自觉拴上了牵引绳。最令人欣慰的是村里的孩子们,放学路上只要看到塑料瓶、废纸片,都会争先恐后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老师说过,村规民约规定垃圾落地要杜绝小学二年级的马晓宇,手里高举着刚捡到的空瓶子,蹦蹦跳跳地跑向垃圾桶,这句话,已然成了村里孩子们的 流行语

村规民约不仅让村子的 颜值提上去了,更悄悄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前段时间,村民赵阳家的水管突然漏水,水流顺着墙根到了隔壁王大爷家,把墙皮得大片脱落。由于两家几年前因宅基地边界问题闹过矛盾,赵阳主动上门会碰钉子,王大爷也憋着气不愿先开口,这事眼看就要僵在那儿。村调解委员老郭得知后,揣着村规民约就往两家,坐在中间的小凳上劝道:咱们公约里写着邻里矛盾先沟通,互相体谅少计较,你们做了几十年邻居,谁家没求过谁帮忙?赵阳,水到人家家里,你先把水管修了是应该的;王大爷,他也不是故意的,咱就别揪着过去的事不放了。这番话正好说到了两人心坎里,赵阳当天就找师傅把水管修得妥妥帖帖,王大爷也端着热茶递过来,不好意思地说:以前的事是我太较真,你别往心里去。就这么着,多年的隔阂一下烟消云散。

现在的马家村,邻里互助早已成了常态:马家收玉米时人手不够,隔壁李家不用喊,扛着镰刀就来搭手,连午饭都在地里凑合;李家临时有事,孩子没人看管,对门的张妹子就主动把孩子接到自家,还帮忙辅导作业……“邻里有难搭把手不再只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化作了村民们自然而然的自觉行动。

村规民约不是靠强制出来的,而是靠大伙共同出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郭洪源在田埂上跟村民们唠嗑时说,当初制定公约,前前后后开了三场村民大会,谁有意见、有想法都能敞开说。就拿晚上十点喧哗这条来说,有村民提出我家孩子上夜班,十点正是刚到家的时候,能不能往后调调,最后大伙商量着改成晚十点后轻声语,特殊情况多体谅。自己参与定的规矩,心里认可,遵守起来自然也乐意。

如今的马家村,争吵拌嘴的场景越来越少,主动互助的身影随处可见;脏乱差的角落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优美的村和庭院。漫步村中,耳畔总能听到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孩子们在干净的道路上追逐嬉戏,微风拂过,带着田间的青草香,格外清新舒爽。文明,已然成了马家村最亮丽、最动人的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赵娜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