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杂志/刘振伟 文/李晓宁 近年来,河南省镇平县枣园镇紧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机遇,靠着咱这儿阳光足、地方宽的优势,把光伏产业做成了乡村振兴的“新招牌”。如今,一块块光伏板不仅“晒出”了绿色电能,更“晒”出了乡亲们红火的日子。
一开始,怎么落地、怎么并网,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镇党委、政府没含糊,立马拉起专班,一点一点啃硬骨头。村里也没闲着——机关大院、学校医院、厂房屋顶,连原本荒着的废地、水塘,都“醒”了过来,派上了新用场。光伏板一架,底下照样能种地、能养鱼,一点不耽误,真正是“一片土地,两份收入”。
如今,全镇已经建起了9座村级光伏电站。远远望去,一排排光伏板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就像给村庄盖上了一床“蓝被子”。它们不光好看,更是实打实的“阳光存折”,持续为村集体“生钱”、为脱贫户“分红”。截至目前,已有近五百户脱贫群众领到了光伏带来的“阳光红包”,村集体账户也变得越来越厚实。
枣园镇还不满足于单纯“卖电”,他们越干越有门道,搞起了“光伏+”的新花样。板上发电,板下种菜、养菌、搞养殖,一块地挣两份钱。更实在的是,电站建起来以后,维护、清洁、种植管理,样样都需要人。如今全镇有近千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一天下来能挣一百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孩子。
为了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光伏带来的“阳光福利”,镇里建立起一套实实在在的利益联结机制。流转土地有租金,资金入股有分红,务工还能领工资,脱贫户一个都不落下。镇专班也全程跟进,提供“保姆式”服务,拍胸脯保证大伙儿搞产业没有后顾之忧。
光伏产业带来的不只是金钱收益,更有满满的生态账。天更蓝了,电更绿了,村庄也更美了。下一步,枣园镇打算把这条“阳光大道”越走越宽,不断拓展“光伏+农业”“光伏+养殖”等新路子,让更多乡亲尝到绿色发展的甜头,真正让乡村振兴“光”芒四射。
责任编辑: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