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阜新,有一位备受敬重的女性——关志坚,她是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第四代传承人,用一生守护着这份珍贵的家族秘方,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

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73年,始于辽宁省义县七里河镇谈家沟村(旧称达子营),这里是关(瓜尔佳)氏祖先居住之地。当时缺医少药,烧烫伤这类外伤性疾病频发,关氏家族传承下来的这一绝技良药应运而生。第一代传承人曾祖父关福合凭借此秘方为人治病,之后秘方传至祖父关宝帧。后来,关宝帧举家迁至黑龙江省绥化县,依旧用秘方为百姓诊治烧烫伤。由于关志坚的父亲对医学不感兴趣,秘方便传给了她的大姑妈关玉芝。关玉芝虽文化程度不高,但悟性极强,经她诊治的病人,大多药到病除,名声远扬。关玉芝参加了1970年黑龙江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收录在1970年《黑龙江省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资料选编》一书中,同年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又代表黑龙江省参展,并收录在《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一书中,同年收录在《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疾病)中。使得这一秘方得到更好的保存与传承。 关志坚生于1952年,20多岁时开始跟随大姑妈关玉芝学习烧烫伤疗法。学习识别祖传秘方药材及加工煅制过程,仔细辨别I至III度烧烫伤患处,认真学习方剂的配制。为了能精准地给患者用药,关志坚常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通过医治自身烫伤,不断寻找最佳治疗方法。她还进行了无数次口服、外敷、灌肠等临床试验,并查阅《神农本草》《中华本草》等专著,深入研究方剂成分组成 。在大姑妈身边的耳濡目染,加上关志坚自身爱观察、喜欢探索的性格,她不仅记录和总结了大姑妈所有的医治案例,还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诊疗特点,让传承到她手中的秘方不断创新发展。 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采用矿物质天然中药材,精选炉甘石、寒水石、赤石脂、石膏等,以生为主,生、煅兼用。制作时,将中药材碾碎加工后用120 - 140目筛箩筛出细粉备用,再根据各种病情和组方原则,均匀混合。此方剂不仅能治疗Ⅲ度烧烫伤,还在预防褥疮、康复褥疮、术后切口不愈合、宫颈糜烂、糖尿病外伤不愈合、糖尿病足(动脉静脉血管闭塞除外)、淋病、男女尿道炎、阴道炎、盆腔炎、胃溃疡糜烂、刀伤可不缝合、各种漏、带状疱疹、玫瑰糠疹、丹毒、黄水疮、毛囊炎、老年皮肤瘙痒、狐臭、龟头炎,痔疮、荨麻疹等病症的治疗上取得显著效果,康复患者达数千人。 与国内外治疗Ⅲ度烧烫伤普遍采用的植皮手术相比,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优势明显。植皮手术治疗期创面有结痂、皮肤僵硬、肢体活动受限、五官变形,不仅治疗周期长,费用也十分昂贵。而关氏方剂填补了国内外Ⅲ度烧烫伤不需植皮手术且不留结痂的空白,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痛苦少、费用低的特点。同时,该方剂还可对胃、直肠溃疡糜烂者实施口服或灌肠治疗,对全身各部位外用,具有抑制杀菌,清热解毒、凉血、去翳明目、生肌敛疮、消炎止痛,促进细胞再生、溶解并吸收创面分泌物,修复皮肤表面创伤等作用。

多年来,关志坚帮助的烧烫伤及其他病患人数已达6000人之多。她凭借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让许多严重到III度的烧烫伤患者,只要伤口部位无血管闭塞现象,都能通过简单治疗痊愈,避免了植皮的痛苦。2020年4月,她所传承和创新的 “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被阜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该方剂又成功入选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主办的 “优秀创新健康技术案例征集宣传推广”活动,再次彰显了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 2013年,关志坚向阜新市红十字会捐赠价值4.8万元《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产品,用于救助雅安地震灾区群众。2023年,向甘肃重灾区积石山县综合福利院清水县红十字会捐赠“关志坚牌抑菌粉”价值1.5万元。2011年-2023年本市红十字会、电视台、黄金一刻、阜新日报等多次报道过《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康复疗法技艺病案。 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关志坚,几年前就将儿子王洋和儿媳杜微微确定为第五代传承人。她希望祖先传承下来的这一秘方能够造福更多百姓,让关氏传统烧烫伤方剂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将这份珍贵的中医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
责任编辑:杨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