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网帐号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新闻热线 01063878399

  • 微信

  • 新浪

  • 移动端

中国警察 >风采>正文

新疆哈密:晚熟哈密瓜迎关键期 田间警务护航“甜蜜”丰收

2025-07-28 12:26 来源:《祖国》杂志

七月盛夏,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农场1.42万亩晚熟哈密瓜正处在膨果、增糖的生长关键期,翠绿的藤蔓间,一个个饱满的瓜体沉甸甸地挂着,透着浓浓的丰收盼头。而这份丰收的希望,也牵动着民警们的心,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哈密边境管理支队新池边境派出所民警通过前期走访,掌握到这一时期农资需求大、田间管理忙、涉诈风险升高等情况,迅速行动,护航当地“甜蜜产业”。

民警们深入瓜田、农资店、农户家中,从源头把关农资安全、及时解决种植难题、精准开展反诈宣传,更在矛盾纠纷出现时第一时间介入调解,为哈密瓜安全生产和瓜农合法权益保驾护航,用实际行动诠释“为人民服务”宗旨。

在淖毛湖农场辖区的农资店内,新池边境派出所民警董金海正拿着台账本,和农资店老板逐条核对信息,他说:“这批农药的质检报告日期得标注清楚,进货单据要按批次整理好,万一瓜农用到有问题的药,咱得能追溯源头。”

眼下,正值晚熟哈密瓜拔草、追肥、防病虫害的关键阶段,农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收成。民警对辖区5家农资经营门店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核查生产日期、化肥养分含量、农药登记证号等关键信息,对临近保质期的农资产品单独登记提醒,严防假冒伪劣农资流入田间。针对部分商户销售台账记录潦草的问题,民警现场示范规范填写方式,要求严格执行“实名登记”制度,确保每一袋肥料、每一瓶农药都能查到“来龙去脉”。

正在店里采购钾肥的瓜农张师傅笑着说:“民警这么细致地把关,咱买农资心里有底,种出来的瓜才敢叫‘哈密瓜’。”

“小董警官,你快来看看,我家这瓜苗叶子咋卷得像麻花?”瓜农王大爷在地里急得直跺脚,新池边境派出所民警董金海巡逻经过,蹲在田埂上仔细翻看叶片,立刻掏出手机拍照后,发给农林站的吴书记:“吴书记,王大爷家的瓜苗可能染上鸡爪病了,我发给您看看是怎么回事?”

吴书记耐心查看后说道:“当前鸡爪病要以预防为主,可使用针对性药剂按比例稀释后喷施,我让农技员小李马上过去指导具体操作。”很快,农技员小李带着药械赶到,现场指导王大爷配比药剂、精准喷施。

田间地头的矛盾纠纷,也少不了民警的身影。“我的滴灌带!这得赔!”瓜农胡某指着破损处急喊。务工人员吉某等人红了脸:“不是故意的,哪能要那么多?”原来他们帮瓜农胡某给哈密瓜苗打岔,不小心弄坏120多处滴灌带,赔偿谈崩了。

民警刚到达现场,瓜农胡某就迎上来说道:“警官您看,这咋浇水?得赔!”吉某急忙说:“我们都是打工的,她要价太高……”“先别急,”民警查看后劝道,“都是农民,谁也不想这样。各让一步?”

经民警协调,吉某诚恳地说:“大姐对不住,我们赔1000块。”瓜农胡某点头:“行,下次干活仔细点,别毛毛躁躁的。”民警笑着说:“有事好好说,别伤和气。”瓜田的争吵,很快被农具声取代。

这些都是派出所“田间警务”的日常缩影——民警们每天顶着烈日巡逻,随身带着“民警工作日志”,用心记录着田间地头的大小事,及时为瓜农排忧解难。

“大伙儿注意喽,有人打电话说‘农资补贴多打了钱,让你退回去’,那都是骗子的套路!”在瓜农刘大姐家的瓜地里,派出所民警董金海利用瓜农们休息间歇,向瓜农们讲述涉农诈骗案例,用当地方言讲给村民听。

随着晚熟哈密瓜进入采摘倒计时,瓜农账户资金流动增多,诈骗分子开始“盯梢”。民警们带着反诈宣传单和“国家反诈中心”APP二维码,深入合作社和农户家中,结合“虚假补贴退款”“刷单返现”等高发骗局,手把手教大家识别诈骗电话、拦截骚扰短信。遇到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就让其子女远程视频学习,确保家家户户都筑起“反诈防火墙”。

截至目前,民警已发放宣传单800余份,为20余户瓜农解答防骗疑问,指导30余名老人完成“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用通俗的话语和实在的行动,守护着瓜农们的“血汗钱”。

从农资店的账本到瓜田的地头,从调解矛盾纠纷到防骗宣传,新池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用脚步丈量着1.42万亩瓜田的每一寸土地。烈日晒黑了他们的皮肤,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警服,但看着瓜田里日渐饱满的果实,新池边境派出所所长康特说:“只要能让瓜农的‘甜蜜事业’结出硕果,再累也值!”(刘文晶 靳汉林)


责任编辑:汪雪

上一篇

相关文档
分享到: